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內容

發現大腸癌的蛛絲馬跡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20日 15:03



  1、李世榮 教授 北京軍區總醫院專家組組長 腸病中心主任 擅長結腸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在國內最先建立了從糞便中查找癌細胞,進行大腸癌早診的方法,發表論文100余篇。(左圖)

  2、盛劍秋 副教授 北京軍區總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 主要從事遺傳性大腸腫瘤發病機制和臨床干預治療的研究工作 發表論文10余篇 參編專著4部。(右圖)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你們好!這裡是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直播節目,今天我們來聊的是大腸癌方面的問題。

  旁白:隨著社會發展,我們的生活不斷得到改善,與此同時生活方式的變化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健康問題,人們稱之為生活方式病,這其中有一種癌症的患病人數在逐年遞增,這是一種怎樣的病呢?

  市民:腸子裏面長那個肉瘤。

  市民:小腫瘤。

  市民:結腸息肉。

  市民:我爸爸就是結腸癌,我害怕這個。

  市民:頭兩天大便有血,醫生建議我過來檢查一下腸鏡。

  陳智敏(北京軍區總醫院消化內科 副主任醫師):每天做腸鏡24個左右,多的時候一天能夠發現大腸癌3-4個。應該説現在大腸癌的發病呈上升趨勢。

  旁白:調查顯示我國大腸癌發病率從20年前的十萬分之十上升到了今天的十萬分之三十,在大城市惡性腫瘤的排名中大腸癌從第六位上升至第二位。一方面大腸癌發病率正以4%的年增長率迅速上升,可治愈率並沒有明顯改善,據統計目前晚期大腸癌術後存活率只達到了10%。

  主持人:來看一個病例:

  旁白:在北京軍區總醫院我們見到了宋先生,今年7月份在做完腸鏡檢查後被確診為大腸癌,談起治療的經歷他感嘆的是一波三折。

  患者:當時肚子老是疼,因為我原先胃就不太好,按照胃病治療,可是服藥半年後症狀沒有好轉。後來因為我本身有膽結石、膽囊炎,我又以為是膽囊的毛病,按照膽囊炎治療三個月後依然沒有效果。年初便血以後我又以為是痔瘡犯了。

  旁白:那麼當出現以上症狀時,大家都是怎麼看待的呢?

  市民:當出現腹痛、便血等情況時結腸炎的可能性比較大。

  市民:細菌感染吧。

  市民:胃炎。

  市民:血吸蟲。

  市民:腸胃問題。

  市民:不清楚。

  旁白:據醫生介紹大腸癌早期的症狀容易被人忽視或者認為是別的毛病,延誤治療使得病情加重,後果不堪設想。

  李世榮:很多病人當有了便血、腹瀉等症狀時自以為是腸炎、痔瘡等,就沒有去治療,到醫院一檢查發現已經得了很長時間病了,延誤了病情。大腸癌的很多症狀和一些常見病容易混淆,不容易區別。

  盛劍秋:除了病人對早期大腸癌的警惕性不夠,醫護人員對這個病的警惕性也不少很高,這也造成一些病人在早期沒有得到及時的診斷,大腸癌的早期症狀很容易和常見病混淆,比如腹瀉、腹脹、便血等,不容易區分。

  李世榮:從很多醫院的統計看來,總的誤診率大概在41%左右。從有症狀到一個月之內能確診的大概只有10%左右,三個月之內確診的可以達到30-40%,六個月之內確診的可以達到60%左右。

  大腸癌常見症狀

  1、 大便帶血

  2、 腹痛

  3、 排便習慣改變

  4、 腹部有腫塊

  5、 貧血

  6、 體重下降

  主持人:來看一位葛大爺的故事:

  葛大爺:有一天在我過生日的時候,2002年4月11日,上廁所發現我的大便裏帶血。一般我相信我身體素質還不錯,我有痔瘡,帶點血是很正常的,沒有在意,該幹什麼還幹什麼。

  旁白:妻子買了很多治療痔瘡的藥物給他吃了幾個月後效果並不明顯,反倒出現了新情況。

  葛大爺:有一天我發現我的大便當中的血不是紅色的了,是黑紅色的,用小棍挑開看發現不是光在表面上,在大便裏面也有血跡。

  旁白:葛老隨後在一家醫院的普通外科挂了號,簡單的檢查之後被診斷為痔瘡,這一結果並沒有出乎老葛的預料,可在隨後的治療中他並沒有看到病情的好轉,惡化的情況更讓他疑慮重重。

  葛大爺:這樣治療了一段時間還不行,轉眼過了一年,這便秘的時間更長了,兩三天才能大便一次,而且大便帶血發黑了。這時候我懷疑腸子肯定出了問題了,家人催促我馬上到醫院進行檢查。

  旁白:經過腸鏡檢查,葛老被確診為結腸癌,專家決定馬上手術,經過醫患雙方的共同努力,他終於度過了生命中的這一道關卡。

  李世榮:出現這樣的症狀(肉眼血便)是一定要進行腸鏡檢查的,因為從表面現象上很難區分,通過腸鏡首先就要排除癌。這一點需要提高警惕。另外如果肉眼看不到血便,但是自己懷疑可能有腫瘤,可以進行糞便隱血試驗檢查。

  主持人: 再來看一位周大爺的故事:

  旁白:周大爺今年快80歲了,是北京軍區的一名離休幹部。

  周大爺:02年的時候回過一趟家,回來以後肚子總有些不舒服,有時候大便稀,肚子疼,吃過一些黃連素效果不明顯。

  旁白:從此後腹痛和腹瀉便經常出現在周大爺的生活中,因為有慢性腸胃炎的病史,所以周大爺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吃藥治療將近一年,症狀沒有好轉。腹瀉的次數逐漸增多,身體也日漸消瘦,再次到醫院檢查得出貧血的結論。

  周大爺:血色素低,醫生建議回家補充營養。但是效果還是不好,大便仍然不正常。

  旁白:後來在做腸鏡時發現周大爺的腸道內有多個息肉,醫護人員先後四次在腸鏡下切除息肉,將周大爺從生死線拉回到人間。

  盛劍秋:患者一般有了腹瀉後都不會首先想到是大腸癌,通常會認為是吃得不合適或者是對什麼東西過敏等等。甚至有些醫生也會忽視這個問題,讓病人失去最好的治療時機。

  留意排便 自我監測的方法

  1、 大便是否帶血

  2、 便裏是否混有膿血或粘液

  3、 是否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4、 是否大便習慣或形狀有所改變

  主持人: 息肉是一種早期的癌前病變,息肉的狀態是怎樣的呢?

  李世榮:醫學上稱之為腺瘤性息肉,因為腸道有很多種息肉,比如炎性息肉等,那麼這種腺瘤性息肉就是癌前病變,腺瘤息肉如果不進行有效治療會逐步變成惡性,發展為癌。有研究表明癌前狀態有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大約7-10年,只要在這一段時間內及時切除,就不會變成癌了。

  早晚期大腸癌治療效果比較

  早期癌手術後五年內存活率可達到90%-95%

  而晚期癌僅有10%

  主持人: 怎樣才能早期診斷大腸癌?

  李世榮: 大腸癌早期診斷的主要途徑

  1、 定期進行體檢

  2、 對癌前疾病及時治療

  3、 對大腸癌的直系親屬進行遺傳學監測

  盛劍秋:

  大腸癌高危條件

  1、 曾患過大腸腺瘤或大腸癌

  2、 患過重癥結腸炎10年以上不愈

  3、 膽囊切除10年以上

  4、 因盆腔腫瘤接受過放射治療

  5、 兩名以上直系親屬患惡性腫瘤

  6、 有血吸蟲病史

  主持人: 大腸癌的遺傳學預測是怎麼回事兒?

  盛劍秋:如果家裏的癌症病人特別多,大約2名以上癌症患者,如圖這是一個家係圖,第一代的死亡原因不明,第二代就開始有癌發生了,第三代又有癌,第四代也有癌。我們首先找到患者致病的突變基因,然後在其他的家族成員中進行檢測,發現其中有些人攜帶了這種基因,而且年齡比較大,在四十歲左右,通過腸鏡檢查我們就發現了其中一人癌前病變,治療後患者就免去了這次患癌的危險。再來看一個家族的情況,這個家族三代都有癌發生,其他人進行了檢測後發現情況還比較好,沒有攜帶突變基因。家族中第四代的一個人攜帶了突變基因,等到25歲以後我們再進行相關檢查。

  主持人: 飲食和大腸癌之間是不是有一定的聯絡?

  李世榮:根據國外研究的結果,認為飲食結構和大腸癌的發病關係很密切,現在歐美國家的大腸癌發病率是很高的,他們發現西方的飲食多為高蛋白、高脂肪、低纖維素是很容易發生大腸癌的。現在他們也在推薦高蛋白、低脂肪、適當的蛋白質。

  主持人:門診時間 李世榮 週三上午 盛劍秋 週四下午;醫院聯絡電話(010)66721014

(編輯:回春?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