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頻道 > 健康之路(直播) > 正文

我用你的眼睛看世界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12日 15:42)



  1、王寧利 主任醫師 博士生導師 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 眼科主任 中華眼科學會青光眼學組委員 中國超聲學會眼科分會委員 亞洲閉角型青光眼研究協會理事 主要從事眼科學臨床和基礎研究 首次提出了我國閉角型青光眼關閉機制多樣性的觀點。(左圖)

  2、潘志強 醫學博士 副主任醫師 北京同仁醫院眼庫主任 北京同仁醫院科技教育處副處長 發表研究論文21篇 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 參與編寫專著3部《眼科學新進展》、《眼表病學》、《同仁眼科手冊》。(右圖)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你們好!這裡是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直播節目,今天我們來聊的是器官捐獻方面的問題。

  旁白:從河南來北京兩年多了,嚴德全每天都要在這裡幹上12-13個小時,儘管每月收入不過500元左右,但嚴德全十分珍視這份工作,因為他覺得能夠賺夠一家人的生活費就行。他來北京的主要目的是給自己7歲的孩子看眼病。孩子11個月時因發燒導致右眼出現白斑,僅僅殘余了一絲光感,2004年5月初,有了一些積蓄的嚴德全夫婦又在家鄉貸了一些款,帶著洋洋來同仁醫院做了全面檢查,現在他們正等通知,準備給洋洋做角膜移植手術。

  嚴德全(父親):醫生説他的眼底、瞳仁都不壞。

  母親:外邊這一層説是角膜白斑。

  嚴德全:他這眼睛一見太陽就流淚,不能睜眼,醫生説只能進行角膜移植。

  旁白:今年50歲的張維清是北京化工廠的危險品運輸司機,一次上班不慎被酸液燒傷了雙眼。

  張維清:那天下著小雨,當時我兩眼連衣服帶身上和面部全部被燒了。

  妻子:通過這件事情我深刻體會到了家裏有盲人,生活是多麼困難。人應該相互幫助,遇到困難我們也特別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因為他不幸福我也不幸福。

  張維清:從我內心來説一直在等待角膜,等待是長的。我也很相信現在的科學技術,移植後會跟健康人一樣。

  王寧利:作為同仁醫院的眼科主任和眼科醫生,看了這個片子後感到心裏還是很沉重的,事實上在我國等待做角膜移植的病人有200萬,全國各大醫院全部每年可以完成的角膜移植手術也只有2000-2500例。這主要是我們所需要的角膜移植材料的來源問題。在我國角膜移植材料的來源確實是一個大問題,根本不能滿足這些患者的需要,因此患者不得不等待。

  主持人:這些患者只有通過角膜移植才能解決他們的問題嗎?

  潘志強:我感覺這兩位患者還是有希望通過手術治療來重建光明的,當然對他們來説做角膜移植也是目前惟一可以採取的辦法。

  主持人:移植角膜的材料應該從哪來?

  潘志強:應該是人去世以後貢獻出角膜,用於社會,用於別的病人的治療。

  王寧利:大部分患者都在進行等待,也就是在等待這個供體。

  主持人:這些患者一般都要經過多長時間的等待?

  潘志強:情況各有不同,同仁醫院每年登記需要做角膜移植的患者大約在1000例左右,但是每年能夠得到別人捐獻角膜的數量大概也就在400-500例左右,這樣就造成有些病人在等待中時間會更長。大部分角膜白斑病人是屬於擇期手術的,也就是説無論是感染還是創傷引起的角膜病變,一部分病人不用馬上進行手術,當然還有一部分病人是需要馬上手術的,比如角膜穿孔患者。

  主持人:對於那些急診病人來説,由於供體來源困難而喪失手術機會的人多嗎?

  王寧利:一般大醫院眼庫裏都儲存著一些角膜。我們通常看到的都是一些延誤了治療,等到轉來的時候已經造成眼內感染或者眼內組織的流失,失去了機會。

  主持人:來看一段片子:

  旁白:這一天我們在同仁醫院查閱了眼球捐獻的相關資料。在資料室我們發現第一位捐獻眼球的人競是倡導創建眼庫的原北京市同仁醫院副院長張曉樓。早在青年時代張曉樓就曾立下誓言“造福盲人,讓光明充滿人間”。1940年張曉樓在北平協和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後先後在協和醫院眼科、北京同仁醫院任職,建國初期張曉樓與生物製品研究所湯非凡教授合作,用雞胚分離出沙眼衣原體,並在自己的眼睛上做試驗,早于國外兩年研製出了沙眼治療新藥,張曉樓看到國內角膜需求和數量奇缺的失衡狀況,呼籲人們捐獻眼球,倡導成立了北京同仁醫院眼庫。1990年9月在北京同仁醫院眼庫成立3個月之後,張曉樓病逝,依據遺願,他的角膜被分別移植給兩位工人。

  張曉樓女兒:我父親去世後沒有五年,媽媽自己去填了一個申請表,當時媽媽説她覺得支持爸爸的人太少,所以她就應該支持爸爸。

  旁白:我們得知其中一位接受張曉樓先生角膜捐獻的病人現在是北京義利食品廠的銷售人員(曲國華),於是我們在閻超大夫的幫助下接通了他的電話。下午我們在北京的一條衚同見到了曲國華,如今的曲國華視力正常,生活平靜。

  曲國華:做完手術回到病房我才知道是院長的角膜,我是第一個張院長提倡捐獻角膜的受益者。當時我非常激動,心想只有盡心盡力工作才能報答。

  主持人:現在的眼庫有哪些變化?

  潘志強:現在的眼庫和當時相比在規模和技術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比如最早期眼庫的角膜保存可能就是保存三天(72小時),現在角膜可以進行短期保存,也可以中期14天保存,還可以乾燥保存。我們可以根據患者不同情況,來為其選擇合適的角膜。目前用來做穿透角膜移植的角膜在我們眼庫相對來説還是比較缺乏的,而相對來説條件較差的角膜(用於乾燥保存的)相對數量充足一些。

  主持人:角膜移植的過程是怎樣的?

  王寧利:首先用環鑽把混濁區去掉,然後用我們自願捐獻的角膜進行補充,再進行縫合。術後視力到底能夠恢復多少,還取決於屈光狀態以及以後恢復的情況。

  主持人:角膜移植後是否會有排斥反應?

  潘志強:有可能産生排斥。如果整個病變組織周圍沒有血管,也就是我們説的常規角膜移植,發生排斥的可能性在10%。如果説角膜範圍內有很多血管,也就是眼內有病變,發生排斥的可能性在40%-50%左右。

  主持人:出現排斥反應後有沒有相應的應對辦法?

  潘志強:有。現在我們最經典的就是用糖皮質激素,也就是激素類藥物來控制免疫反應,當然隨著科學發展現在也有一些免疫抑製劑應用於眼部,能夠使一些早期發現的排斥反應得到緩解。

  主持人:北京胡先生 35歲 請問專家角膜移植也是要找到合適的配型,找到合適的是不是和骨髓移植一樣難呢?

  王寧利:角膜移植在所有器官移植裏面排斥反應的發生率應該是最低的,因此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做角膜移植的配型的工作,一般來説只要是健康供體的角膜都應該可以滿足要求。

  主持人:來看一段片子:

  旁白:王飛越 46歲 湖北省巴東縣中醫院護士 腎癌患者。就在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她説出了自己最大的心願。

  王飛越: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捐獻眼角膜,這樣我會很高興的。最大的願望就是捐獻給那些貧窮的,支付不起昂貴醫療費用的人。

  丈夫:當時我不願意簽字,可是她三番四次求我,後來我還是簽了字。

  旁白:後來王飛越病情越來越重,全身引起潰爛,她擔心身體影響眼球質量,想乘自己還活著,先捐獻眼球。

  王飛越:我一個人眼球挖去了,能夠使兩個人重建光明,是一件多麼好的事兒,值!

  旁白:但是活體捐獻從情感上和法律上都是行不通的,在飛躍生命彌留的最後幾天,由於癌細胞的擴散,右眼不能閉合,醫生用膠布把她右眼粘住,飛越堅持拔掉輸液管,停止治療。最後家人流淚在醫院的放棄搶救同意書上簽了字。

  主持人:捐獻角膜需要在去世後馬上摘取嗎?

  潘志強:眼球在人去世後,眼內的一些玻璃體等隨著時間延長會産生一些變化,因此正常的眼球捐獻應該在去世後6-8小時以內,超過這個時間是不行的。另外不能進行冷凍。目前國際上通行的角膜保護液能夠保存14天。

  主持人:角膜捐獻有哪些要求?

  王寧利:角膜移植和其他器官移植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要嚴格檢測有沒有傳染病,包括艾滋病。角膜捐獻區別於其他器官捐獻的地方是尤其要檢查捐獻者眼睛本身有沒有疾病,如果本身的疾病不適合捐獻,是不能捐獻的。

  潘志強:一般我們對於捐獻者的要求包括死亡原因不明的不能用,有傳染性疾病比如艾滋病、瘋牛病等的供體是不能用的。另外還有一些比如血液性疾病患者的供體,我們會進行安全考慮。局部來説眼部如果做過近視眼手術,得過青光眼、白內障手術的患者,原則上我們是不接受的。

  主持人:為什麼捐獻者這麼缺乏呢?

  王寧利:我覺得主要和我們東方文化有關,特別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認為人死後保存一個完整的整體非常重要。西方人的觀念是不一樣,有數據表明,美國每年捐獻的角膜有10萬多只,而美國本國需要量只有4萬多只,很多供體可以提供給其他國家以及進行科學研究。

  主持人:國內進行眼球捐獻工作的部門有哪些?

  潘志強:

  國內主要眼庫

  北京同仁眼庫 010-87259676

  山東省眼科研究所眼庫(青島) 0532-5876380轉163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眼庫(廣州) 020-87333566

  復旦大學眼耳鼻咽喉科醫院眼庫(上海) 021-64377134轉108

  重慶市眼庫(重慶) 023-68718594

  西安市眼科醫院眼庫(西安) 029-87241606

  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眼庫(鄭州) 0371-5580907

  深圳市眼科醫院眼庫(深圳) 0755-25156626

  潘志強:比如如果想和同仁醫院聯絡捐獻眼球,就應該首先和同仁醫院聯絡獲得一份表格,也就是自願捐獻志願書,其中除了本人的意願以外,還需要家屬了解捐獻者的願望。我們會給捐獻者提供一份遺體捐獻卡,和眼庫保持密切聯絡。

  主持人:四川劉女士 29歲 一個人的角膜最多可以使多少人重獲光明?

  王寧利:原則上講一隻角膜只能讓一個人的眼睛復明,如果是兩隻眼睛同時捐獻就有可能使兩位單眼失明的患者重建光明。實際上捐獻者不僅僅是捐獻的角膜,而是眼球,比如鞏膜組織也可以用於眼科相關疾病的治療。

  主持人:河北白先生 39歲 請問捐獻角膜有報酬嗎?

  潘志強:可以明確答覆??沒有報酬。不僅是中國法律的規定整個世界都是通行的,器官不允許買賣,只能捐贈。

  主持人:四川劉女士 42歲 請問角膜移植的費用是多少?

  潘志強:角膜移植有一個材料的獲取、保存、手術的過程,在我院大概的費用在7000-8000左右。

  主持人:河南宋先生 28歲 請問接受捐獻的人能不能夠知道是誰的角膜給了自己?能否向捐獻者的家屬表示感謝之情?

  潘志強:國際慣例和國內慣例都是不允許的,目前通行的慣例是供者和受者都不知道對方是誰。

  主持人:江西何先生 37歲 可以移植動物的角膜嗎?

  王寧利:到目前為止屈光性的角膜移植都是取自於人類,叫做同種異體角膜移植。動物角膜移植也有一些嘗試,主要用於治療性的角膜移植,作為復明性或者光學性角膜移植目前是做不到的。

  潘志強:目前在我們同仁眼庫等待捐獻角膜的達到了4萬人左右,另外和我們眼庫接觸的一些社會團體、學校都是非常積極地在和我們一起推動這項工作。

  主持人:王寧利 週二、週四上午 潘志強 週一、二上午、週三下午;醫院聯絡電話 (010)58269676、65237754

責編:回春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