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編導手記

談《聚焦三農》的選題把握

------ 屈 哲 雷建功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18日 14:07

  7月12日,《聚焦三農》B組播出了《哭泣的荔枝》節目,得到中心節目監控組的較好評價,也取得了0.33%的收視率,真可以説又叫好又叫座。

  中心節目監控組評價:節目並沒有停留在對問題的揭示上,而是作了多渠道、多層面的採訪,通過分析和採訪有關人士,提出了對其他地區同樣有啟示的意見,如品種結構要作調整、必鬚髮展乾果加工、發展鮮果深加工等,綜合統籌來解決農民增産又增收的問題。

  節目播出後,收到了近百個觀眾的來信來電,反映節目緊扣時機,把農民賣荔枝難的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片中由賣難到如何想辦法解決賣難引發的探討值得深思。有的觀眾為如何賣荔枝出謀劃策,有的甚至準備與當地聯絡合作辦荔枝加工廠。

  都説好的選題是成功的一半,有人説還是更重要的一半。此片引起如此多的關注,多少還是有些出乎我們的預料,同時也引發了更深層次的思索:做什麼樣的節目才是觀眾想要看的?什麼樣的選題才是欄目應該多關注的?

  最近,在篩選欄目的一些選題時,筆者就遇到了一些困惑:這個選題能不能做?怎樣操作?如何才能好看?結合最近欄目播出的節目,如《“民心工程”失民心》、《野豬闖禍,誰來買單》、《讓農村貸款不再難》、《錳礦污染猛于虎》、《命懸塵肺》、《龍井茶被毀之後》、《生死營救》、《不該發生的悲劇》等,想到單個選題的可操作性:欄目應該有個什麼樣更具體的內容定位,以一個什麼樣的標準才能在眾多的選題中優中選優呢?

  當然,説到定位,説到篩選選題,首先的標準是“大局觀”,即從堅持維護人民大眾根本利益的政治原則,以及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政治目標出發,通盤考慮。其次的標準是“責任觀”,就是實事求是,報喜不吹牛不撒謊,揭短不誇大不誣枉,要經得起歷史檢驗。也正如中宣部副部長李東生同志最近提出的:報道要有利於工作、有利於全局、有利於穩定、有利於解決問題。這些,不容置疑是新聞從業人員必須時時緊繃牢記的準則,本篇不再贅述。

  在牢固樹立“大局觀”的前提下,欄目選題要研究是否具有代表性,如:這個地區的情況是個別行為還是普遍存在?這個農民反映的問題是他的個人利益還是大多數人的利益?這一點通過進一步具體的了解比較,可以得出正確判斷。

  而真正判斷選題是否可以做,是否能做得好,還要看是否符合欄目的定位,是否合乎觀眾的口味。

  “溝通城鄉,服務三農”是農業節目一個很好的宣傳語,這是一個大的定位,農業節目都應該遵循這個大的原則。對於《聚焦三農》的選題來説,從開播至今,一直堅持“解析農業政策.直擊農村熱點”這樣一個定位來把握選題的內容和方向。

  “解析農業政策”是欄目報道的重點內容。我們策劃播出的《落實一號文件在行動》系列《三項補貼在基層》(1、2、3)、《糧農的煩心事》、《激情燃燒的糧農》、《種糧光榮》等節目,就是典型的解讀農業政策的節目,收到了較好的社會反響。

  “直擊三農熱點”也是欄目選題的內容之一。近期欄目播出的片子《哭泣的荔枝》0.39%;《“民心工程”失民心》0.41%;《“龍井茶”被毀之後》0.41%;《野豬闖禍,誰來買單》0.44%;《生死營救》0.50%;《發財連環計》0.51%;《禍起三輪車》0.47%《白條讓樹農涼了心》0.29%;《退耕之痛》0.27%;反映的都是三農熱點問題,都是受眾比較關心的話題。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上述節目具備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它有一個內在的人文關懷線索,即一直在關注著農民的生存狀態,一直“和九億農民的脈搏一起跳動”;再往深了挖掘,那就是一直關注著農民的利益。關注農民利益,體現在怎樣與農民同呼吸,共命運;體現在怎樣深入到農民的心裏去真正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關注農民利益”成了《聚焦三農》的“魂”。《哭泣的荔枝》一片就時時體現著這個“魂”:關注荔枝的生産銷售,關注種荔枝農民的艱辛無奈,關注荔枝的價格,關注該地區以後的長遠發展……

  當我們把是否是“關注農民利益”作為一個衡量選題的標準時,就會驚喜地發現,很多原來模棱兩可的選題變得一目了然。

  關注農民利益,就是關注最廣大群眾的利益,是“三個代表”思想的具體體現,它與黨和政府的利益完全一致。關注農民利益,也是從受眾的角度考慮,即考慮節目的關切度。《焦點訪談》靠鮮明的輿論監督特點贏得觀眾,有人稱《聚焦三農》是農村版《焦點訪談》。的確,《聚焦三農》也具備輿論監督的特點,但它不應只是《焦點訪談》的農村版,它應有不同於後者的“特質”。

  總編室慶海同志曾經和筆者進行過討論,面對作為採訪對象的農民(弱勢群體),《聚焦三農》是不是可以再多一點人文關懷,用心去關注農民的利益。九億農民是否獲利,關係著農業政策的落實,關係著農村社會的穩定,關注農民利益,就是關注國家和社會的共同利益。

  當然,關注農民利益不等於放棄關注“農業”與“農村”,而是從選題的可操作性的角度,以“農民”為切入點看“農業”,以“農民”為切入點看“農村”。這樣一來,關注農業,必然要關注從事農業的人;關注農村,更離不開關注在農村生活的人。於是,“關注農民利益”就成為《聚焦三農》選題把握的一個重要的出發點和創作理念。

  如何在採訪中體現“關注農民利益”,是我們每個記者從選題策劃到後期編輯都要時時牢記的。這樣就給欄目注入了大量的人文關懷的元素,這也正是我們要區別於《焦點訪談》農村版的“特質”所在。

  相對於硬監督類的節目來説,《哭泣的荔枝》、《野豬闖禍,誰來買單》、《讓農村貸款不再難》、《走出壁壘的贏家》屬於分析探討式的問題報道,幾乎不存在“打擊誰”的問題,操作性強,更值得提倡。

  當然,我們現在有個別選題挖掘不深,對農民利益關注得不夠,專家評價不高;而這恰恰説明,關注農民利益要執行到底,不能走樣。如《走出壁壘的贏家》沒有把油菜豐産促增收這一農民切身利益的問題講透,通篇沒有幾個農民的鏡頭,只停留在專家的探討上,所以專家組評價不高、收視率不高也是完全正常的。有此教訓,在以後的節目中,我們始終把住“關注農民利益”這個“魂”,記者們在採訪中就顯得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要心裏有底。

  圍繞著“關注農民利益”這個標準和創作理念,《聚焦三農》B組近期拍攝了或正在拍攝《退耕之痛》、《白條讓樹農涼了心》、《“農轉非”之後》、《寂寞的百合》、《追蹤“毒黃花” 》、《憂鬱的玫瑰》等節目,從目前的效果來看,已經完全不同以往。

  最近,欄目結合整改意見,按照王總編提出的“快起來,重起來,好看起來”的要求,將進一步嚴格認真把握每一期選題,把每期節目當作精品來做,為推進欄目朝著品牌化方向努力。

(編輯:肖闊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