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音樂頻道 > 經典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24期系列節目《尋找貝多芬》

——紀念音樂家路德維希范貝多芬逝世180週年

CCTV.com  2007年10月30日 14:27  來源:  

  2007年,偉大的音樂家路德維希范貝多芬逝世180週年之際,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經典》欄目年度巨獻,24期系列節目《尋找貝多芬》,將在24小時的內容裏,在步步鋪陳、展現一代“樂聖”不平凡的瑣碎生活、日常百態、人情糾葛,剖析、探索貝多芬坎坷一生背後的愛恨變遷和生活迷團的同時,重點賞析貝多芬各時期的經典代表作品,以“勵志人生,做命運的主人”為主題,遍訪音樂、體育、學術、教育、傳媒、心理等各領域,與貝多芬擁有相似經歷和信念的十余位社會精英人士,結合各自獨特的人生軌跡和當今的社會現實,真誠地講述戰勝自我、擺脫困境、把握命運的勵志故事和人生體悟,共同編織出一部伴人成長、催人奮進,闡釋人生奧義的新世紀“貝多芬心得”。

  探尋貝多芬的人生軌跡

  系列節目《尋找貝多芬》將分為十三部分: “童年陰影”、 “少年煩惱” 、“蓄勢待發”、“艱辛維也納”、“失聰之痛”、“重獲的新生”、“心靈的帝國”、“時代的英雄”、“內心的歌唱”、“不朽的戀人”、“遙遠的親人”、“最後的歲月”和“偉大的傳承”。

  1802年10月6日,貝多芬寫下了致同胞兄弟的海利根遺書。是何種境遇迫使貝多芬託付後事,又源於哪種動機令他放棄了絕別的衝動。這個活生生的貝多芬,真是世人眼中要親手扼住命運喉嚨的鬥士嗎?

  1796年3月2日,拿破侖一舉挫敗了以奧地利為首的反法同盟,成功地保住了革命果實。而同樣出身並不高貴的貝多芬,早把拿破侖奉為了人民大眾的代言人。但1804年5月的一天,貝多芬竟將獻給拿破侖的交響樂總譜重重地摔在地上。這究竟是為什麼?

  “我希望我們的愛能持久,它不是通過犧牲自我,不為物欲所左右,現在你不能完全屬於我,我不能完全屬於你,這種事實難道你就不想改變嗎?”這段激情燃燒的文字,源於終身未娶的貝多芬寫給“不朽戀人”的情書。那麼,貝多芬究竟是對哪位神秘的戀人,表達出對情感不朽的渴望呢?

  面對著耳聾夢魘的冥頑不化,面對著音樂中缺乏甜美溫情的批評指責,貝多芬一下沉默了,他寫下了一封生前不為人知,死後流傳百年的《海利根遺書》。在最絕望的時刻,貝多芬將如何面對朋友、對手、自我、死亡和未來呢?

  所有答案,都將在《經典》24期系列節目《尋找貝多芬》中,一一揭曉。

  賞析貝多芬名作

  在系列節目《尋找貝多芬》中,不僅展現樂聖坎坷傳奇的一生,更將貝多芬耗費畢生心血的傳世之作,奉獻給廣大觀眾,其中包括膾炙人口的交響曲:《第三交響曲》(英雄),《第五交響曲》(命運),《第六交響曲》(田園),《第九交響曲》(合唱)等,無數樂迷鍾愛鋼琴作品:《月光奏鳴曲》,《悲愴奏鳴曲》和《熱情奏鳴曲》等,還有貝多芬創作最為出色的歌劇《費岱裏奧》,以及小提琴曲中的經典曲目:《克魯採奏鳴曲》和《春天奏鳴曲》等。

  值得一提的是,演繹這些作品的音樂家都是世界樂壇一流的音樂家,如指揮家、鋼琴家丹尼爾巴倫伯依姆,指揮大師洛林馬澤爾,克勞迪奧阿巴多和西蒙拉特,小提琴演奏家安妮-索非穆特,以扎克帕爾曼等,而與他們合作的樂團也都是全球頂尖演奏團體,如柏林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等。

  聆聽時代人物的述説

  前後八年親歷了兩次申奧的喜悅與淚水的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何振梁不僅熱愛音樂,貝多芬的作品也是何老的精神食量。他在談到奧林匹克精神與貝多芬音樂的關係時説:“奧林匹克的理想,和貝多芬一生所追求的民族自由、人與人之間建立和諧的關係,是完全息息相通的。”“中國如果舉辦了一次成功的奧運會,如果令全世界人民都切身感到,中國確實為世界做出了一件大好事,我們的民族自信心會大大提高。”隨後,何老又真情講述了申奧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如果我能為申奧的成功做些事情,能為國家帶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話,其他的都不在我考慮之內。我有時候出去,需要西藥外還要吃中藥,當時我帶一箱子的液體,恐怕世界幾大洲都灑著我的藥。”

  曾經無數次演繹過貝多芬音樂作品、思維方式與眾不同的著名小提琴家李傳韻,也發表了對“樂聖”精神的感觸: “你看他聾了,卻沒有向現實低頭,永不言敗,低得心甘,拼命完成第九交響樂,在貝多芬面前,我的意志還不如他的一億分之一,所以非常崇拜貝多芬。”

  而影響了幾代人的“知心姐姐”、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副總編盧勤,針對早年的種種不幸對貝多芬性格的影響,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當很多孩子被家長逼迫學習的時候,有的孩子中途退場,根本到不了終點線,他已經失敗了。所以你沒有輸在起跑線上,可你最後輸在了終點線上,你起跑不是為了終點嘛,但是他走不到終點,為什麼呢,因為他沒有了興致,沒有了為自己的目標奮鬥的這種興致,”“在肯定中長大的孩子,就充滿了自信。在否定中長大的孩子,就充滿自卑。在指責中長大的孩子,就特別容易計較別人的事情。在寬容中長大的孩子,就特別能夠包容別人。”此外,她還把給孩子的寄語“快樂人生三句話,精彩人生九個字”,通過節目留給了孩子和家長們。

  同樣是具有肢體上的殘疾,憑藉著堅強意志從死神手中逃脫的中國申奧大使桑蘭也認為,“只要生命還在,就還有希望。”如今,她又以不同的形式,參與到奧林匹克運動當中,“我受傷的時候,自己覺得,奧運夢想破滅了,但沒想到後來國家申奧的時候,自己成為了申奧大使。”“所以我覺得,貝多芬精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國際象棋大師謝軍,也同樣對貝多芬的英雄氣質和命運的喜怒無常,發表了獨特的觀點。謝軍説,“我還從沒覺得什麼事情太難了,只是你努力往前去做。我相信天道酬勤,只要付出了一定有回報。”而有著“棋聖”之稱的聶衛平,也動情地説起了一段自己“壘豬圈”的故事,並鼓勵年輕人,“應該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還得努力。碰到點挫折,是男的就得拿出男人的樣子來挺住,女的也得學著老爺們像個男的,也得挺住。遇到這樣的時候,一挺就過去了。”

  中央音樂學院院長王次炤認為貝多芬是全世界的財富。而後,他又聲情並茂地講述了一段在做“鋼琴家教”時發生的故事,“那個孩子缺少這個天賦,而且很不喜歡,他父母親非逼他學”,“每天晚上就為了彈琴全家吵鬧,罵孩子,孩子也鬧,父親管得太嚴母親又心疼,母親管得太嚴父親又説你方法不對。”結果在給家長做了很多工作之後,終於表示不學了,“結果當天晚上他給我打來一個電話,説我們一年多來家裏從來沒這麼快樂過。”王次炤認為,在家長強迫下,孩子是學不好音樂的。

  在所採訪的嘉賓中,與貝多芬有著同樣的異國遊學和發展經歷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黃英,在論及貝多芬時説:“音樂家,當然他有很獨特的一種極端的個性,所以他才叫貝多芬。”在談到遊學經歷的時候,也不禁感慨,“回顧了一下十年之後,終於登上了大都會歌劇院的舞臺。這不僅是代表我自己,也是代表中國歌唱家、中國。這十年裏,確實有一些挫折和艱辛。正因為有信心和對成功執著追求的信念,才能走到今天。”

  教育諮詢專家徐小平,由於早年曾經在中央音樂學院深造,因此在談論到貝多芬,這位偉大的音樂家時,也有著與眾不同的看法,結合當今社會發展的現實,徐小平希望每個中國人都能通過貝多芬,體驗幸福美好的生活,“對於小康社會來説,應該是一個好的工作,一個好的收入。”“能夠在家裏買一套不錯的音響,和所愛的人依偎著聽聽《致艾麗斯》,我覺得這是我們這個社會應該提倡的東西。”

  作為曾兩次奪得奧運會跳水冠軍的“跳水皇后”,高敏對貝多芬的敬意溢於言表,“我欣賞那種有個性的人。”並講述了一段從《命運交響曲》中重獲自信,改變命運的親身經歷,“我從十米臺摔下來吐血。當時正在想,是練還是不練,是放棄還是不放棄的時候,恰好有隊友在放《命運交響曲》。聽過後,覺得特別奮進。”“命運,還是自己走下來的。去改變你能改變的,接受你能接受的,你就會有一個很好的心情。”

  但著名心理學家李子勳卻認為,貝多芬早年的家庭關係與父親的粗暴教育,對貝多芬的一生,起到了深遠的影響,“兒童小時候,見到的親密感,是從父母那得來的。”並且他還認為,貝多芬一些強烈的個性還與他本身具有的天賦有關,“天才的才能,就在於他不能把內心世界語言化。”所以,他終生未娶,可能也與他的才能有關係,“貝多芬由於他的天賦,使他的心智不能夠投入社會化過程,所以他會慢慢孤獨。”

  本次對於貝多芬的尋找歷程,將於2007年10月30 日---- 11月 26日晚上20:10分,在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經典》欄目隆重播出。

責編:王超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