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在線精華] 燕京八絕:宮廷手藝的絕響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14日 20:06 來源:CCTV.com

  《華夏文明》欄目在9月1日至23日連續播出“燕京八絕”系列節目,這樣展現中國宮廷藝術的系列片在近年來相當少見。9月14日16:00,《華夏文明》製片人兼“燕京八絕”總導演劉嘉及文化學者李稚田先生做客央視網站,與網友共話該片的拍攝經歷,共話失落已久的民間絕活。

  1 開場白

  [嘉賓:李稚田]:各位網友朋友們你們好,今天很高興在這裡和你們見面,我一直從事民間文化研究,今天能夠在這裡和大家聊聊燕京八絕,很高興,希望大家能夠有什麼問題,有什麼想説的,暢所欲言,我們一起交流!

  [嘉賓:劉嘉]:我是《華夏文明》的製片人劉嘉,向各位問好。感謝大家關注《華夏文明》欄目。今天來到央視網站和大家聊一下這次的特別節目《燕京八絕》一些臺前幕後的事情。歡迎大家跟我一起交流。


在線主持全景

  1 讓細節敘述絕活兒

  [網絡主持人]:請問劉老師,您製作這次特別節目的契機和初衷是什麼?

  [嘉賓:劉嘉]:這次《燕京八絕》節目的推出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我們認為是對民間文化的一種尊重和關注,作為央視這樣一個國家電視臺,應該有民間文化和民間藝術它應該擁有的它的舞臺。第二,《華夏文明》作為國際頻道一個時間很短的人文類節目,通過我們這個平臺來展示平時你不太關注,或者是你看不到的一些細節。

  [網絡主持人]:節目過程中的最大感觸是什麼?

  [嘉賓:劉嘉]:最大的感觸實際上是一種震撼,我們在關注細節以後才出現我們自己的這些民間的一些文化和藝術達到了一個相當的水平。在現在這種工業化程度和科技水平很高的社會中,我們發現還有這樣一些人在繼續守望自己的這些手藝,而且在跟他們接觸的過程中,你可以感覺到這些藝人們那種寧靜的心態和對自己所秉承的這種手藝的尊重。而這樣的一些態度確實也是我們這樣的社會中目前不多見的。

  [來生願是一棵樹]:製片人GG,您為什麼對民間絕活情有獨鍾啊?是有什麼家學淵源嗎?

  [嘉賓:劉嘉]:首先我們家是與民間絕活沒有直接的淵源,我出身在一個工程師的家庭,也是工作的原因讓我開始關注這些民間絕活。我現在比較喜歡類似這些的民間工藝,這樣也有助於我更好地宣傳它。


《華夏文明》製片人兼“燕京八絕”總導演劉嘉

  [來生願是一棵樹]:劉GG,您以前是記者,現在是製片人和編導,這些不同崗位上有什麼不同感受?

  [嘉賓:劉嘉]:我現在更多的感覺是我的團隊。我們《華夏文明》欄目有著一個比較好的團隊,這個好有幾個方面:第一,是大家在一起共同磨合了四年,所以比較默契,而且對於節目的認同都比較統一。第二,我們這個團隊年輕人比較多,所以比較有活力。在工作過程中,也能夠勝任日播的大強度的工作。電視是一個協作性的工作,我在做記者的時候,更多的時候是關注其中的每一次報道,而作為製片人更多的是關注欄目的走向和欄目的規劃,以及調動團隊每一個成員的積極性。

  [嘉賓:李稚田]:雖然這個問題不是問的我,但我研究電影電視,我可以説説我的想法,製片人相當於一個欄目的總負責人,它要負責這個欄目的全部工作,包括藝術的和經濟的,還要考慮節目的播出,保證節目的質量,所以製片人的責任相當重大,編導是從藝術角度對製片人的意圖給予完滿的表現。記者主要是到第一線去採訪,去拍攝,至於有什麼感受,還請劉gg回答。

  [kawai9]:請問劉老師,燕京八絕拍攝起來是否很困難?

  [嘉賓:劉嘉]:這個節目策劃是從去年的年底開始的,今年的春節以後開始拍攝,直到播出前的兩周才拍攝完畢。我也沒有想到《燕京八絕》的拍攝週期會這麼長,主要原因是因為燕京八絕的原料都很昂貴,都是金、銀、象牙、玉石等。我們欄目只能根據這些藝人手中目前正在承接的活來安排拍攝,所以很多時間都在等待這些手藝人,他們接到活以後,我們才能去拍攝。而且在拍攝過程中,還不能影響到這些藝人的創作。因為這些藝人很少被電視臺拍攝,所以他們在拍攝過程中的配合併不是很默契的。所以我們在很多時候需要跟藝人有更多的溝通。同時,有一些絕藝是第一次被披露出來,這也是需要反復做藝人的工作的。諸多原因,造成這個拍攝週期相當的長,但是畢竟我們做出來了。

  [今天怎麼樣]:李老師,您不是搞藝術的嗎?怎麼對民俗感興趣呢?

  [嘉賓:李稚田]:我七十年代後期讀研究生,專業方向是民間文化、民間文學與民間藝術。九十年代初因為工作的需要,把我調到藝術與傳媒學院工作,從事電影電視藝術研究,但我由於自己的學術的積累,我對民間藝術確實還情有獨鍾,非常喜歡,所以應劉嘉導演的邀請我很高興來到這裡和網友見面!

  [今天怎麼樣]:哦,原來是科班出身啊!您身上就體現了傳統與現代的統一啊!

  [嘉賓:李稚田]:謝謝你的表揚,我想,作為一個熱愛祖國的知識分子,既要關注現代化,也要關注傳統,在我身上大概是有那麼一點傳統和現代結合到一起的味道。

  [萬里一歸人]:劉嘉老師,你們在拍攝燕京八絕的過程中有沒有特別感人的故事?印象深刻的一瞬?給我們講講聽嘛!

  倒不是很明顯,有很多拍攝細節是可以在這裡説一説的。我當時參與了玉雕這期節目的拍攝,當時拍攝的是中國目前玉雕方面一個比較權威的大師,叫李搏生。我們跟他溝通以後,他發現我們對於玉雕這項技藝的理解有偏差,於是把我請到他家裏,足足給我上了一個下午的課。我當時感受是這些大師對自己的手藝都相當的認真,哪怕是你來宣傳他,也不允許你傳達出去的信息有任何的偏差。這在我們以往的手藝的宣傳中,並不多見。

  [kawai9]:我看到片子裏的細節很有意思,這是否是你們欄目的特色?

  [嘉賓:劉嘉]:你説得很對。如果你過去曾經關注過《華夏文明》的話,我們那時候是跟其他的人文地理的紀錄片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但是從今年的年初開始,因為在頻道內出現了很多跟我們類似題材的節目,包括像《走遍中國》、《國寶檔案》等等。作為一個五分鐘的節目,我們在形式上進行了一個比較大的調整,更加的來關注細節,讓細節組成節目,然後通過系列節目來組成一個概念。從目前的反饋來看,觀眾還是比較認同這樣的一種調整的。

  1 老手藝:不可複製的孤品

  [網絡主持人]:李老師,作為民俗方面的學者,您認為燕京八絕工藝推廣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嘉賓:李稚田]:觀眾們肯定看了燕京八絕的紀錄片了,我也正在看這個片子我感覺到北京的燕京八絕的工藝實在是非常精美,表現了我們民間工藝的最高水平,這個原因在於因為北京從元代以後就是封建皇朝的首都,這些工藝絕大多數都是和宮廷生活密切相關的,所以以封建王朝的資金和人力的實力達到全國最高水平這點並不奇怪。但是,燕京八絕的工藝有兩個問題:一個問題就是在歷史的北京封建王朝的等級制度非常森嚴,有些工藝品比如説金線繡只能用在皇帝的龍袍,以及高級官吏的官服上,所以一般的官吏更不用説普通家庭都是無法接觸這些工藝品的。如果他們要偷偷使用,那麼就屬於違反了封建皇朝的等級制度,這是過去這些工藝被封閉在很小的範圍裏面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剛才也談到了,它是集中了整個國家的資金和技術力量,應該表現了當時的中國的最高的工藝水平,一般人望塵莫及,難以達到這種水平,所以,技術的傳承,人才的選擇難度都相當大。所以,從今天來看,儘管這種封建等級制度已經沒有了,但是燕京八絕的工藝技術依然是國家級水平的,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


文化學者李稚田

  [草露未晞]:就是説燕京八絕面臨著失傳的困境?您認為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嗎?

  [嘉賓:李稚田]:我覺得燕京八絕完全應該能夠傳承下去,因為今天我們來看燕京八絕它們是為勞動人民所享用,所喜愛,所以可以走向市場為更多的人民群眾提高文化生活的品位服務,關鍵是需要有政府來扶持、資助,並且吸收更多的年輕人來投入這個行業,另外,也需要能形成一種批量性的生産,使它們走入市場。

  [來生願是一棵樹]:如今還有年輕人想學這些絕活兒嗎?那些老藝人都找到傳人了嗎?

  [嘉賓:李稚田]:這些工藝製作的老藝人的確存在一個技術失傳的潛在危險,也特別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人來加入這個工藝製作,我接觸過一些老藝人,他們對技術的失傳是非常痛心的,他們也非常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年輕人來學習這些技藝,但是,這些技藝對年輕人是有一些特別要求的。首先就是要有一個端正的明確的學習態度,不能浮躁,一個它們需要一種精湛的技藝,另外,他們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我們看了這些片子可以發現,這些絕活基本上都是不能複製的,也就是説,做一件就是一件,所以從這點來講,他們都是孤品,具有相當高的鑒賞和收藏價值,學習這些技藝,也是人生價值的一種體現。

  [今天怎麼樣]:李老師,您覺得民間工藝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嘉賓:李稚田]:回答這個問題就要談到民間文化遺産搶救工程,在上個世紀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相繼推出了三個名錄,一個自然文化遺産,一個歷史文化遺産,第三個就是和民間工藝有關係的無形文化遺産,民間工藝當然有很多製作的精品,是有形的,但它的技術卻是屬於無形的,聯合國推出這個名錄,就是要大力保存世界各民族的民間工藝,以及其他的一些無形文化遺産,我們國家也積極開展無形文化遺産的保護工作,黨的十六大政治報告中,專門提到了這個問題,所以,現在各級政府都在注意發掘和保護各地的民間工藝。《華夏文明》做這個節目也具有這樣的含義,我想,今天通過和朋友們交談,也呼籲社會各界都關注民間工藝的保護和發揚。

  [今天怎麼樣]:您覺得政府具體應該做些什麼?民間組織能發揮多大作用?

  [嘉賓:李稚田]:在保護和發揚民間工藝的過程中,政府應該起一種主導和幫助的作用,因為任何一國政府都有責任和義務保持自己民間文化的優秀傳統,在我國,無形文化遺産或民間文化遺産搶救工作中,各級政府都撥了專款,從工藝發掘,技藝的傳承等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當然這只是一個開始,也還需要各級政府充分重視,認識到它的意義,以及它對發展地方經濟、區域經濟的重要作用,民間組織則起著一種蒐集、整理、發掘、研究,為政府出謀劃策的作用。另外,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學者投入到對民間文化、民間工藝的學術研究中來。

  1 傾注人生的燕京八絕

  [草露未晞]:燕京八絕本是為王室貴族享用的奢侈品,如果市場化、批量生産,勢必其中的技術含量就不如原來高了。那麼這回不會存在價格下降,有了市場,但這樣的燕京八絕已經不能稱之為“絕”了,會不會落到名存實亡的下場呢?

  [嘉賓:李稚田]:燕京八絕的工藝流傳我覺得可以分成等級,有的是可以供市場化的,由大眾購買放在家裏面做裝飾,或者是鑒賞用的,有的由於原料的稀缺,比如像牙雕,因為原料的稀缺已經沒辦法市場化了,所以,這個工藝就只能是作為一種極品、精品來製作。市場化和批量生産並不等於説把這些工藝的絕取消,因為他畢竟不可能大量市場化,也不可能大批量生産,我自己的態度是,即使是市場化的産品,也應該在技術上精益求精,提高它的技術含量,使它成為工藝品。


關注網友提問

  [嘉賓:劉嘉]:你提的問題實際上是所有關注燕京八絕的人們都關注的問題。我們在這次拍攝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工藝已經只存在於某些藝人手中了,而且不是像原來50年代70年代那種規模化的狀態。對於這些藝人來説,他們現在最大的問題也是一個需要扶植的問題。我們這次拍攝很多人會認為我們是在北京拍攝,實際上我們這次去了很多北京周邊的一些省市,因為很多這種技藝的製作,已經從大城市轉向鄉村。主要的問題是因為大城市成本過高。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雖然這些藝人都身懷絕藝,但是他們並不是我們想像的生活很富裕,甚至很貧困。他們現在只能用他們的手藝來製作一些類似于工藝品或者旅遊品的東西。但實際上作為曾經的宮廷藝術這不是一個長遠的狀態。所以我們認為,可能更多的是需要社會的關注和政府的關注,能夠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

  [來生願是一棵樹]:如今科技很發達,這些絕活不能利用或部分利用機械來完成嗎?

  [嘉賓:李稚田]:凡是使用機器來製作的産品都存在一個模式化,千篇一律的特點,但是,民間工藝它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獨特性,比如玉雕由於原料的質地不同,屬性不同,它的肉質、花色不同、大小不同,就很難用機器來統一加工,所以八絕裏面有些“絕”是沒辦法用機器來生産的,當然另外有一些也可以用流傳線的方式來製作,比如像景泰藍,像宮繡、地毯等都可以用機器來輔助生産。

  [嘉賓:李稚田]:燕京八絕的傳承還特別需要年輕人的藝術素養,比如像地毯的圖樣,對像牙雕這種刀工的技巧,漆雕對雕刻厚度的感覺,都是需要一種內心的感悟,剛才回答能不能用機器生産這個的時候,我説了,它只能輔助,基本的工藝還需要工藝師他對這種藝術的感受,培養出一個這樣的工藝師的確很難,可能需要花多年的時間,所以,也需要願意學習這些絕活的年輕人一定要沉下心來,鑽到藝術裏面去。

  [so310]:請問劉嘉編導:您和這些大師接觸過,您估計現在還有多少人能夠完全知道這八種工藝呢?

  [嘉賓:劉嘉]:當時在策劃燕京八絕的時候,我也上網進行了一下搜索,燕京八絕在搜索中不是很多出現,更多的是燕京八景。包括我在諮詢了一些專家以後,對於燕京八絕的認定也是比較模糊的。實際上,我們後來見到那些藝人以後,他們對於燕京八絕的概念很清晰。我覺得這是因為很長時間沒有人太關注這些民間工藝,所以已經變成一個很小眾的概念。所以這次在國際頻道推出燕京八絕的系列,也是對這種民間工藝的一種關注。

  [嘉賓:李稚田]:其實,八絕也是一個泛稱,北京不僅是欄目中所表現的這八種工藝,還有其他的工藝,比如像泥塑、面塑、絹花等等,但是這次《華夏文明》把主要過去用於宮廷的工藝表現出來了,所以把它統稱為燕京八絕。

  [來生願是一棵樹]:請問兩位嘉賓,你們覺得中國民間手藝日趨衰落的原因是什麼呢?是現代化與傳統的矛盾造成的嗎?

  [嘉賓:李稚田]:這個問題有點複雜,我不完全認為是現代化和傳統的矛盾,我們可以回顧一下北京工藝品生産發展的道路,新中國成立以後,一度把這些藝人組織起來形成一種工廠生産,那種生産基本上是以單位組織、完成任務的方式進行,而比較少的去發揮這種工藝它的個性,以及工藝師對藝術的感覺,另外,那個時候,我們還忙於解決溫飽問題,這些工藝品不可能大量走進老百姓的家庭裏,所以,當時只是為了滿足外銷,為了出口的需要。在左的思想的指導之下,所以工藝品生産越來越衰落,但是,我相信,在我們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來越走向實現小康社會的狀態之下,中國國內老百姓的需求會越來越多,這些工藝品不但有收藏價值,而且有鑒賞價值,所以這些民間工藝我認為又會迎來它的輝煌。

  [萬里一歸人]:高科技的技術可以融入燕京八絕的製作過程中嗎?這樣會不會有更精美的作品産生呢?

  [嘉賓:劉嘉]:高科技的技術完全可以複製燕京八絕的製作過程,但是它會缺少一種人對於這種燕京八絕的關注,而燕京八絕的神奇之處就在於藝人本身對於這種作品的傾注。用工業化方式來製作東西的話,它就是一個工藝品,或者叫旅遊工藝品,而不在是一種傾注人的感情的藝術品。

  [萬里一歸人]:現在燕京八絕的傳承是家族式傳承嗎?

  [嘉賓:李稚田]:原來的傳承基本上是屬於家族傳承,後來,就以拜師、授徒的方式進行,現在兩種方式還都有,另外還有一些院校也開設了相應的專業,以學校教學的方式進行。

  1 一氣呵成的民間奇跡

  [網絡主持人]:玉雕幾集給人印象很深,請問玉的好壞如何判斷。有名的玉産地是哪?賭玉是怎麼回事?

  [嘉賓:李稚田]:這個問題非常專業,對玉的賞鑒和加工是中國文化特有的一種現象,首先我們説玉種類比較多,各地都有出産,品種非常豐富,它的顏色、質地,它給賞玉者帶來的感受都很不相同。當然,我們知道最好的玉是出在新疆和田,純白色的,俗名叫做羊脂玉,其他各地也都有玉出産,比如像河南的墨玉,遼寧的岫玉等等,此外還有一些我們稱之為石頭的實際上也是玉,比如雞血石也屬於玉,玉由於在中國知識分子的眼中具有多種的美德,是君子之相,所以,古代賞玉、玩玉,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網絡主持人]:牙雕的生命有一天是不是一定會終結?

  [嘉賓:劉嘉]:牙雕這種藝術有可能會在一段時間中以另外一種形式存在,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對於非洲象的保護。因為牙雕的主要原料是非洲公象的象牙,對於這種原料的使用會造成野生動物的損害。現在中國政府加入了國際上的公約,也承諾對於野生動物的保護。所以目前我們看見的牙雕的作品所使用的象牙都是過去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遺存下來的象牙,已經沒有新的象牙了。所以對於牙雕作品來説,由於原料的原因,以後可能會出現無牙可雕的狀態。據我所知,目前的這些牙雕藝人已經在開始嘗試新的雕刻的原料,比如像牛骨,可能這種雕刻的藝術還會保存下來,但是象牙的雕刻的東西將可能會因為原料的缺失而終止。


耐心解答

  [網絡主持人]:景泰藍是“舶來品”嗎?在燕京八絕中,它是不是應該屬於流傳和發展最好的一絕?

  [嘉賓:李稚田]:景泰藍是中國自己的文化絕活,後來明代晚期和清代大量出口到西方,很受歐洲人的喜愛,所以他們在槍支的製造,鐘錶的製造上大量使用了景泰藍,所以,可能被誤認為是舶來品,其實它是屬於我們自己的一個絕活。

  [草露未晞]:其它七絕為何沒有像景泰藍一樣幸運呢?

  [嘉賓:劉嘉]:景泰藍是比較早走入市場的一個工藝品,而且目前已形成了市場規模,它的工藝的繁複和它品質的控制目前它的流程已經很清晰了。但是其他的七絕最大的問題是還沒有形成很大的一個市場規模,很多人並不了解這其他的七絕是什麼。所以宣傳對於燕京八絕今後的發展來説也是比較重要的。

  [網絡主持人]:盤金繡的金線是純金製成的嗎?

  [嘉賓:劉嘉]:是。我們的節目中已經充分地展示這部分繡的細節。而且這個純金線是99.9%的,所以它比較軟,而且在盤金繡的圖案中,繡工要對你要繡的圖案做到心裏有數。因為整個繡的過程中這根金絲是不能斷的,要一氣呵成。這在我們的拍攝現場中,對這一點感覺很神奇。

  [網絡主持人]:如何分辨雕漆的真假?

  [嘉賓:李稚田]:一般而言,雕漆沒有真假,只有年代的劃分以及製作工藝的水平的高低,雕漆這種工藝最早出現在漢代,那個時候,家庭很多生活用具都是採用雕漆的方式製作的,但是,雕漆本身難以保存,它完全靠的是漆的那種厚度把它雕成花紋,所以漢代的雕漆工藝品現在基本上見不到了。所以我們現在見到的都是名代以來的雕漆製作,雕漆製品由於它使用了漆這種原料,對於飲食器皿是不太適用的,所以雕漆飾品越來越多是用來欣賞,而不是應用。

  [網絡主持人]:金漆鑲嵌傢具的收藏價值如何?

  [嘉賓:劉嘉]:作為曾經的宮廷藝術的燕京八絕來説,每一個作品都是具有收藏價值的。為什麼呢?主要是因為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不像工業品那樣無限的複製,大量的複製。每一件燕京八絕的作品都是用人們的手和他多年的經驗一點一點做出來的。

  [so310]:劉嘉: 你好,因為中國的玉石分為硬玉和軟玉,我很想知道,北京的玉雕是用硬玉多還是軟玉多

  [嘉賓:劉嘉]:據我所知,北京的玉雕是硬玉。在我們的節目中你可以看到雕玉的細節。它是用類似牙鑽這樣的金剛鑽來雕玉石的。由於它的硬度很高,經過打磨和拋光以後,會表現出一種極為溫潤的感覺。如果硬度不是很高的話,它就很容易被劃傷或者磨毛,就再也無法顯現出你看到的那種溫潤的感覺。

  [so310]:我想問兩位嘉賓,花絲鑲嵌的金屬絲都是手工拉制的,但是在現代化的機械生産下,生産效率和生産質量都會好于手工生産的,那麼現在保留這種手工藝還有什麼意義呢

  [嘉賓:李稚田]:現代化的機器生産當然可以保證金屬絲直徑非常圓滑,但恰恰民間工藝要的就是在手工拉制的這種圓滑與不圓滑之間的變化,這個感覺是完全靠機器生産達不到的。比如説刺繡裏的打籽繡,完全在繡師的手腕和指間那種力度的細微感受上。機器生産當然可以完全準確控制,但是繡出來就沒有那種手工繡的變化感覺。

  [so310]:前幾天,我看到燕京八絕製作了天龍八部的一套工藝品,不知兩位嘉賓是否能見過,還有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天龍八部的絕活在那裏嗎

  [嘉賓:劉嘉]:我實際上看到了天龍八部的這個作品,而且我跟做這件作品的大師有一個溝通,它是由景泰藍的國家級工藝大師張同祿製作的。他的絕活在於他的內胎是實心的,而以往的景泰藍的作品都是屬於薄胎空心,所以在景泰藍的燒藍的過程中難度相當大。因為是實心的內胎,因為受熱不均,所以有的地方藍會被燒死掉,而有的地方還沒有被燒熟。也只有像張同祿這樣的大師經過很多次的試驗,才能復原天龍八部這種曾經失傳了的工藝。

  [今天怎麼樣]:我認為《華夏文明》應該每週或每月推出一集30分鐘的精編版,不要一集很短時間,這樣很難看全啊!製片人同意嗎?

  [嘉賓:劉嘉]:《華夏文明》現在目前你看到的這種節目形式也是為五分鐘的節目的時長量身定做的,因為只有在這樣一個時長中,可以把很多的細節拆得很精。而觀眾實際上對於細節的展示是比較感興趣的。也許今後有機會,我們會來做你剛才提出的那樣的建議。但是作為一個日播節目,我們是希望把我們每一天每一個五分鐘都傳遞出一個精彩的中國文化的細節。

  [kawai9]:我覺得這套片子拍的挺好,讓好多人見到了看不到的東西,僅播出一次是不是太可惜了。有沒有可能重播或做成光碟。

  [嘉賓:劉嘉]:實際上我們是作為一個日播的常態節目,像這樣的節目在我們中文節目中可能近期不會再重播。但它在不久會在英文頻道中播出。所以也感謝你對我們節目的關注,還是盡可能的能夠看我們現在的播出。每天有三次,但願你不要錯過。

  [今天怎麼樣]:李老師,您這麼精通民間工藝,是否擅長鑒賞呢?我是説像《鑒寶》中的專家那樣~~

  [嘉賓:李稚田]:我只能説是一般的了解,因為我畢竟不是各種絕活的專家,雖然對各種絕活都有興趣,但很多絕活我還是門外漢,達不到你所説的鑒寶中專家的那樣水平,希望我能夠和你一起共同學習,共同提高!

  [ka50]:在北京的很多街邊小殿都有賣玉器的,而且很便宜,為什麼和燕京八絕中的玉器在價格上差別很大

  [嘉賓:李稚田]:北京街頭小店裏面賣的玉器玉的品位都很差,不是什麼好玉,或者有些好的也是加工成工藝品之後剩的邊角料,對玉的鑒別是一個很大的學問,所以,購買玉器最好還是請懂行或是專家給你參謀一下。

  [來生願是一棵樹]:兩位自己家中是否也收藏不少八絕裏的東東?

  [嘉賓:劉嘉]:沒有。因為燕京八絕真正的工藝品都是精品,不是像我們這些工薪族可以收藏得起的。

  [嘉賓:李稚田]:八絕指的是八種工藝,電視片中表現的都是八種工藝生産出來的精品和極品,當然,也有質量一般,價格也比較低廉的八絕産品,在工藝店裏面,去細心地訪一訪也還是能收集到一些的,我自己因為喜歡,所以我自己個別有些價格比較低的收藏品。

  [ka50]:我很想做這方面的收藏,但是不知道應該從那裏開始,也不知道找誰鑒別,能給我出個主意嗎

  [嘉賓:劉嘉]:實際上我覺得想做這方面的收藏是對燕京八絕這種工藝的支持。我建議你還是去找這些大師,或者手藝人,直接和他們溝通,我相信他們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

  [嘉賓:李稚田]:目前,像北京出版社還有燕京出版社都出版了一些有關北京工藝的書籍,裏面有很多這方面的知識,你可以先找一些這樣的書來閱讀,另外,也可以和有關部門聯絡,比如:北京工藝美術學會,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等單位聯絡,請他們幫助你,此外,當然你也可以和中央電視臺《鑒寶》欄目,《華夏文明》欄目聯絡。

  [草露未晞]:我有個建議!在電視上看燕京八絕太不過癮了,能不能請燕京八絕的工藝大師現場表演給大家看看呢?順便有燕京八絕的精品展出!!那多好啊!劉老師,怎麼樣?走下電視吧,策劃一下?

  [嘉賓:劉嘉]:你的建議很好。但作為一個日播的欄目組我們的精力和這種展示能力都有限。但是我們很願意為弘揚像燕京八絕這樣的民間藝術做一些實際的工作,也希望有更多的網友能夠參與到宣傳燕京八絕的工作中來。


討論中

  1 結束語

  [嘉賓:李稚田]:民間工藝是中華文明的一個重要內容,它所涉及的方面和內容非常廣闊,燕京八絕也僅僅是北京工藝中的一個部分,華夏文明這個欄目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非常喜歡這個欄目,我也想通過這個欄目讓更多的觀眾朋友認識中華文明的精粹和優秀傳統,今天能和大家在這裡聊天,談談自己的感受,非常高興,希望今後我們成為朋友,用各種方式來交談,交流!再見!

  [嘉賓:劉嘉]:由於時間的原因,我們這次討論實際上比較短暫,還有很多的話沒有跟大家説,但是我想千言萬語在我們的節目中,都體現出來了。所以再一次感謝大家關注我們的欄目,也更加關注我們的民間工藝。

  >>進入互動專版 瀏覽在線全景

責編:李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