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法治頻道 > 法治視界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一個女人和七個老人

 

CCTV.com  2007年10月22日 14:14  來源:CCTV.com  

如今,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有人統計過,將來每個獨生子女至少要贍養四位老人。按説,這負擔已經夠重的了。可我們故事中的主人公孔凡香卻要負擔起贍養七位老人的責任。這是怎麼回事呢?她與這七位老人又是什麼關係呢?

從海濱城市山東省文登市市區出發,驅車30多公里,就可以到達孔凡香居住的葛家鎮中旺疃(tuãn)村,這是一個僅有300多戶人家的小村莊。走進這處收拾得非常乾淨的農家小院,我們見到了和善樸實的孔凡香。

孔凡香,今年61歲。在她3歲那年,父母離了婚,親生父親不想要她,無奈母親帶著她回到中旺疃(tuãn)村的姥姥家。沒多久,母親改嫁到幾十里外的鄰村,母親和繼父對她都挺好,她還隨著繼父姓了孔。很快母親又有了孩子,隨著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的相繼降生,母親和繼父沒有太多的精力照顧孔凡香,只好把她託付給了姥姥撫養。

沒有爹娘疼愛的孔凡香,在姥姥的細心照顧下漸漸長大,出落成了一個人見人誇的大姑娘。1963年,孔凡香嫁給了中旺疃村的青年呂以傑。

婚後,孔凡香過上了幸福平靜的生活,先後生了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自己開始撫養孩子,同時還要照顧姥姥、公公、婆婆,她真正感受到為人父母的不易。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養兒方知父母恩”。作為母親的孔凡香,生活變得忙碌了起來。她既要種地做農活,又要操心子女的成長。這一切讓她親身體會到了作父母的艱辛。儘管忙了累了,但孔凡香並未怠慢過對公婆的照料,也沒有忘記照顧曾經撫養過自己的姥姥。儘管經濟上不算多富裕,但是自己一家人和三位老人的日子過得也算是溫馨和睦。不久,孔凡香的生活中又出現了第四位老人,而這個人竟是早已和她斷絕來往的生身父親。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孔凡香的親生父親離婚後,沒幾個月就再婚了,一直住在臨村。小時侯,孔凡香經常能在街上碰到父親,但是,由於繼母並不接納她,所以幼小的孔凡香未曾從生父那裏得到過任何關愛,父女倆見面甚至連招呼都不打。

然而,當她從親戚那裏聽説繼母突然病逝,生父的生活無人照料,獨自住在一間四處漏雨的小破房子裏後,心裏很是難受,她不知怎麼才能向父親盡點孝心,按照農村的規矩,她並沒有義務照顧從未撫養過自己的生父。 面對對自己並沒有養育之恩的生父,孔凡香還是希望能盡點孝心,她的想法也得到了丈夫的支持。孔凡香又徵求了姥姥和母親的意見,希望能與親爹相認,好照顧他的晚年。姥姥本來堅決反對,但又不忍傷害她的一片孝心,她愛認就認吧。

既然母親不反對,孔凡香決定和生父相認,她説不管怎麼樣,不能看著自己的親爹沒人管沒人問。在丈夫的幫助、親戚的説合下,這對父女終於坐在了一起,父親面對女兒豁達的胸襟,悔恨自己當年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也從沒奢望過女兒會登門相認。

前嫌盡釋,父女重歸於好。這裡也有孔凡香丈夫的一份功勞。説是婦唱夫隨也好,還是丈夫為人厚道,總之,已經贍養著三位老人的孔凡香,如今又需要開始贍養第四位老人。但是話又説回來了,在農村,多一個人,多一張嘴,原本並不寬裕的生活能否承受這樣的經濟負擔呢?

孔凡香夫婦照顧生父的那幾年,正趕上三個孩子都上學,家裏的生活條件非常拮據,經濟來源就靠地裏的那點收入。但為了照顧老人,他們寧願苦了自己,也絕不虧待老人。

就這樣,孔凡香和她的丈夫熬過了最苦的幾年。從相認那天起,直到生父去世,二十多年的時間裏,生父的每日三餐和衣服被褥的換洗都是由孔凡香照顧的。多年的勞累使孔凡香的幾個手指關節都變形了,每逢陰天下雨的時候就疼痛難忍。

就在孔凡香同時贍養公公、婆婆、姥姥和自己的生父的時候,她也沒有忘記經常去看望生母和繼父。隨著老人年紀的逐漸的增大,生母和繼父的生活也遇到了困難。沒有懸念,孔凡香又做出了贍養二老的決定。不過與以往不同的是,她贍養的這第五位和第六位老人的方式有了變化。這是一種什麼方式呢?孔凡香和丈夫商量,每個月從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給兩位老人送去。

人常説:夫唱婦隨。孔凡香和她的丈夫這對恩愛夫妻,在贍養老人的問題上從來都是看法一致。每當丈夫談起妻子的時候,都説孔凡香對自己有恩。那這究竟是什麼恩情呢?

孔凡香的丈夫呂以傑,今年63歲。曾是中旺疃村的村長,善良、老實是村裏公認的,也是出了名的孝子。

呂以傑説,自己是家裏的老大,他31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是妻子孔凡香幫他照顧弟弟妹妹,他在心裏一直非常感謝孔凡香。 他的大爺早年去世,他把大娘接過來與父母一起住,由他和妻子共同照顧。加上孔凡香的姥姥、父親、母親、繼父,最多的時候,他們同時贍養著七位老人,卻沒有絲毫怨言。

夫妻之間知恩圖報,也是一種美德。而夫妻和睦也未必能攜手共同贍養上一輩人,更何況上兩輩的老人?盤點一下,孔凡香不僅贍養著雙方父母,甚至包括姥姥、繼父,還有一位大娘。而丈夫呂以傑還一度獨自承擔著照顧孔凡香姥姥的重任。這在當地也被傳為佳話。

幾年前,孔凡香遭遇過一次嚴重的車禍,在床上一躺就是兩個多月,照顧九十多歲姥姥的重擔就落到了丈夫一個人身上。姥姥生活不能自理,洗臉、端飯、換尿盆、洗尿布都要人伺候,但呂以傑從未嫌棄過。

孔凡香深情地説,這些年如果沒有丈夫的支持,幫她一塊侍奉老人,她很難堅持下來。這對恩愛夫妻,在伺候老的、照顧小的的忙忙碌碌中,走過了大半生。孔凡香和丈夫四十多年來,盡心盡力地照顧了七位老人,現在他們也已經步入老年,仍然侍奉著三位老人,他們尊老愛老的行為受到了村裏人的稱讚和尊敬。

俗話説,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師,如今,孔凡香的三個孩子都已長大成人,在外地工作,但他們對孔凡香夫婦和三位祖輩老人都非常孝順。

從孔凡香老人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濃濃的情義,親情、夫妻情、父女情、母子情,還有婆媳情。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老的那一天,忠孝傳承,尊老愛老,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承擔的義務。據了解,我國現在有老人近1.5億人,已經進入老齡社會。我們國家為保護老年人權益,方便老年人生活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不過對於老人來講,最大的幸福還是莫過於來自兒女的關愛。(《法治視界》播出時間 1805

責編:邊境佳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