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內容

沉香老味話醬菜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19日 16:07


  嘉賓:徐城北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嘉賓:趙 珩 中國文化史學者

  青花瓷的缸裏裝著六必居的鹹菜,每到晚飯的時候,家裏大人就會從磁缸夾出來一點點。“一碗清粥,一碟小菜,清清淡淡,勝過大魚大肉,解油去膩又敗食火。”老人們總説這東西,精貴著呢。那是兒時最深的記憶。

  老字號的來歷

  相傳六必居是山西臨汾人趙姓三兄弟于明朝嘉靖九年 (1530年)創辦的。最早是家賣酒的小店,由於三兄弟會經營管理,又由於六必居所處的地理位置好,所以買賣開張后,生意很興隆。後來又擴充了門面,由原來的兩間小店堂,前面擴為四間門面,後邊又增設寬闊的後廠開始做起了醬菜生意。買賣越做越大,但是店外的牌匾太小,不像樣子,想弄塊好匾,請一位寫字好的人寫匾。

  關於嚴嵩給六必居寫匾有種種傳説,最普遍的是,在嚴嵩沒做官以前,閒居在北京,時常來六必居喝酒,與六必居的掌櫃和夥計都很熟悉。店裏聽説他寫得一筆好字,掌櫃的求他寫了此匾。當時嚴嵩還是個小人物,所以沒落款。另外還有人説,六必居的匾是嚴嵩做官以後寫的。據説嚴嵩愛喝六必居的酒,嚴府時常派人到六必居買酒。店掌櫃想用嚴嵩的社會地位以抬高六必居的身價,就托嚴府僕人請嚴嵩為六必居寫塊匾。於是男僕就去求女僕,女僕又去求夫人。夫人知道嚴嵩不能為一個普通店舖寫匾,就天天在嚴嵩面前反復練寫“六必居”三個字。嚴嵩看夫人寫不好,他就給寫個樣子,讓夫人照著樣子去練,於是嚴嵩書寫的“六必居”大匾就這樣寫成了,所以沒有題名。這是個傳説,至於事實現已無從考證了。

  老字號的魂---“六必”原則

  六必居店堂裏懸挂的“六必居”金字大匾,雖説這金字大匾來歷是個傳説,可是匾中字的意思卻毫不含糊。 六必居的涵義是:黍稻必齊,曲薛必實,湛之必潔,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六必”在生産操作工藝上可以解釋為:用料必須上等,下料必須如實,製作過程必須清潔,火候必須掌握適當,設備必須優良,泉水必須純香。

  北京的醬腌菜行業,歷史上按其生産醬菜的方法不同,分為三種類型,即老醬園、京醬園、南醬南。 “老醬園”源於保定醬菜做法,味道較鹹,醬香馥鬱,以六必居醬園為代表。該園以醬菜技藝精湛,品質優良,色香味佳而數百年來聲譽卓著不衰,馳名中外。據史料記載:甜醬黑菜、甜醬八寶菜、甜醬八寶瓜、甜醬黃瓜、甜醬甜露、甜醬姜芽、甜醬什香菜、甜醬小醬蘿蔔、甜醬瓜、白糖蒜、稀黃醬、鋪淋醬油等12種傳統産品,是當時供給宮廷的御用品。為了送貨方便,當時清朝宮廷還賜給六必居一頂紅纓帽和一件黃馬褂,這兩件衣帽一直保存到1966年。

  現在,六必居的老店依然還坐落在400年前舊前門大街的位置上,每天,店內門前人們過往行來,過了一代又一代,而店內那塊高高懸挂在大堂中央的金字大牌匾,也是歷經各朝各代,飽經風霜,但有幸保存了下來。如今的六必居醬菜,在配方上已經根據現代人的口味做了一些調整,更能適應這個大時代,它不僅受百姓喜愛,而且還是是國宴、國家重要會議的特供産品,它的品牌生命還將繼續延續下去,並且越走越好。

(編輯:吳曉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