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0日 17:01 來源:
![]() | |
主講人簡介:
王立群:1945年生,山東新泰人。1982年畢業于河南大學(當時稱“河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典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理事。
主要著作有:《中國古代山水遊記研究》、《現代〈文選〉學史》、《〈文選〉成書研究》等。
內容簡介:
在中國戲劇史上,琴挑是非常有名的一個摺子戲,很多劇目中間都有“琴挑”這一齣戲,但是“琴挑”這一齣戲,它最早的來源,卻是來源於漢武帝時期一個大文豪的故事。這一個大文豪,也就是這一個司馬公,他有什麼樣的傳奇故事?他和“琴挑”有什麼關係?而且在這個司馬公的“琴挑”的背後,究竟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
其實這一個文豪,也就是我們在文學史上漢賦四大家的第一位,司馬相如。司馬相如有過一段官場生涯,後來回家以後,據《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記載,“相如歸,家貧,無以自業”,就是司馬相如回家以後,家裏窮得沒辦法謀生。就在這個時候,他的一個朋友縣令王吉讓他到臨邛,他們共同設計,讓當地富豪卓王孫宴請,在宴會上,王縣長就捧了一副琴,恭恭敬敬地送到司馬相如的面前,説請司馬相如為我撫琴一曲,這樣司馬相如就在“卓總”的家裏邊彈了非常有名的兩支曲子,這兩支曲子一彈,滿座皆驚。這樣就吸引了卓家千金卓文君,卓文君喜歡音樂。在宴會上,她隔著門縫看到司馬相如是一表人才,已經動心了,再聽他彈了這一支曲子,卓文君可以説是心動不已,一陣狂跳啊,這就是“琴挑”卓文君的故事,於是卓文君跟著司馬相如跑回成都,後來兩人又回臨邛開一個小酒店,卓父礙于面子,終於給兩人錢財。
王立群先生分析,其實司馬相如一開始就是想人財雙豐收,既得到卓文君的人,又得到卓家的錢。所以他整個“琴挑”的故事,都是精心設計好的,他是先“劫人”,再“劫財”,這個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愛情故事,實際上是一個騙局。
責編:百家講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