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06日 15:13 來源:
![]() | |
主講人簡介:
王立群:1945年生,山東新泰人。1982年畢業于河南大學(當時稱“河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典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理事。
主要著作有:《中國古代山水遊記研究》、《現代〈文選〉學史》、《〈文選〉成書研究》等。
內容簡介:
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一共用了十三位丞相,其中三個丞相自殺,三個丞相被殺,所以在漢武帝朝做官的人都深深知道,伴君如伴虎,廟堂之上處處充滿了殺機,因此在漢武帝朝後期,漢武帝在任命一個大臣做丞相的時候,這位大臣就趴在地下痛哭流涕,叩頭求饒,不願意做丞相,好像做丞相就像上刑場一樣。然而公孫弘卻非常例外。 公孫弘在六十歲的時候,憑藉著自已是遠近聞名的大孝子,和精通西漢時期的顯學《公羊春秋》,終於登上了西漢政治舞臺。公孫弘能夠在六十歲的時候能夠走上政治舞臺,他無疑是幸運的,然而更加神奇的是,他能夠在喪失這次機會的情況下,在七十歲的時候,以自己的容貌偉岸再次獲得了漢武帝的認可,重新登上政治舞臺。據《史記》記載,公孫弘于公元前126年,被任命為御史大夫,公元前124年又被提拔為丞相,並以八十高齡死在丞相位上,那麼公孫弘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公孫弘在為人處世上很善於察顏觀色,並且擅長見風使舵,時間長了,周圍的大臣也都認清了他的為人,所以就處處提防他了,敢於直言上諫的大臣汲黯尤其是看不慣公孫弘的作風,在漢武帝面前兩次揭露公孫弘的虛偽狡詐,公孫弘靠著自己的機智與博學度過了兩次政治危機,反而把壞事變成了好事,再次贏得了漢武帝的信任。如果説臣子們之間的較量,公孫弘還可以略佔上風的,可是後來公孫弘真的有些老糊塗了,他竟然向漢武帝挑戰,這讓漢武帝大為惱火,並指使手下臣子向公孫弘發難,那麼這究竟是一件什麼事呢?公孫弘這次還能輕易地轉危為安嗎?公孫弘在做人上究竟還有哪些獨到之處呢?
公孫弘最終依靠自己豐富的人生體驗,巧舌如簧,一直得到漢武帝的寵幸。通過王立群先生的分析,我們越發感覺,薑還是老的辣。不過公孫弘因為他的姦猾也得罪了不少人,樹立了不少政敵,而且作為丞相來講,光靠耍嘴皮子只能換來一時的成功,畢竟人們還是要看他有什麼政績的,那麼公孫弘是不是一個沒有人緣的丞相呢?他除了高談闊論還做過什麼實事嗎?
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講述王立群讀《史記》漢武帝之《公孫丞相》。
責編:百家講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