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14日 14:29 來源:
![]() | |
主講人簡介:
王立群:1945年生,山東新泰人。1982年畢業于河南大學(當時稱“河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典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理事。
主要著作有:《中國古代山水遊記研究》、《現代〈文選〉學史》、《〈文選〉成書研究》等。
內容簡介:
漢武帝登基之後,由於國家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的增強,就準備對宿敵匈奴動武,可是在建元六年卻又意外地同意了與匈奴和親。然而在和親兩年之後,根據《史記》記載,漢武帝又在朝廷上宣佈,決定對匈奴動武,這個宣佈在朝堂上又引起了軒然大波,以王恢為首的主戰派和以韓安國為首的主和派,圍繞著戰與不戰的問題又展開了一場大論戰。那麼和親派和主戰派將會展開怎樣的唇槍舌劍呢?主戰派王恢究竟想到了什麼破敵之策,才能説服漢武帝呢?主和派韓安國又會用什麼殺手锏來阻止漢武帝用軍事手段打擊匈奴呢?
主和派代表韓安國一番義正言辭,總結了不該打匈奴的三個理由,找不到,打不贏,劃不著,可以説是有理有據,合情合理,而主和派王恢所提出來的,泱泱大國被匈奴欺負則是有些太窩囊,在情感上也是很得人心支持的。主戰派和主和派雙方的辯論可以説是勢均力敵,那麼接下來雙方還有哪些爭論焦點呢?這些問題最後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漢武帝既然在朝堂上宣佈要對匈奴作戰,其實早就有了對匈作戰的良策。以王恢為首的主戰派和以韓安國為首的主和派的當堂爭論,又為漢武帝的最終決策提供了正反兩方面的意見,那麼漢武帝對匈作戰的殺手锏究竟是什麼呢?這一策略的具體實施過程,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又是如何記載的呢?
漢武帝對匈作戰的良策馬邑之謀可以説是天衣無縫,這個甕中捉鱉,誘敵深入的方案,使得主和派韓安國所説的對匈作戰找不著,打不贏的問題,都迎刃而解。而且根據司馬遷的分析,這個策略抓住了匈奴人的最大弱點──貪婪,可以説具有很大的勝算。那麼這個作戰的方案究竟是如何實施的呢?漢武帝這對匈作戰的第一戰最後戰果如何呢?
責編:百家講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