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簡介:
![]() |
內容簡介:
![]() | |
于丹《論語》心得播出後,引起觀眾強烈反響,但也有許多不同意見。《百家講壇》邀請柴靜採訪于丹,提出許多問題。
柴靜:有人覺得《論語》是兩千多年前的老道理,這些道理對現代人有用嗎?
于丹:我覺得只要是真理,到任何時候都是有用的。
柴靜:你講的能服眾嗎?
于丹:我認為聖賢和經典也不一定要服眾,所謂求仁得仁,我只不過是一個傳播者。
柴靜;你覺得做老師真的可以把所謂的名字放下來,然後以一個人的方式再跟另一個人交流嗎?
于丹:一個小女孩,她跟我講,她説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掉到地上的天使,他們來到地上是因為他們的翅膀斷了,那麼在他還沒有忘記天空的時候,他一直想要尋找為他縫補翅膀的人。其實這是我覺得迄今為止對老師這個角色最好的一種解釋。
柴靜:接下來我要把時間交給在座的各位。
觀眾:孔子説過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請問您對這句話有什麼樣的理解。
于丹:關於這個解讀,經典的解讀、學術上的解讀我們在這兒姑且不論,有很多解釋,我自己的看法呢,就是這裡的小人是指小孩子,也就是説呢,女人和小孩子都是有著相同的心性的,有時候可能讓男人捉摸不定。
觀眾:我想在網上看到易中天先生對您很表示肯定,在他的博客上面也説了于丹真棒,我就想知道于老師跟易老師跟私下裏是不是好朋友。
于丹:易老師是我特別尊敬的一個學者,如果説好朋友那我們得感謝《百家講壇》能讓我們成為朋友,其實我跟易老師面對面説的話加在一起都很少。
此時,柴靜請出了易中天先生,易先生繼續向於丹發問。
![]() | |
易中天:你面對的全國億萬觀眾,如果你不能保證你講的孔子是真實的孔子,那麼你于丹的講座靠得住嗎?
于丹:我覺得,我能説我講的孔子的言辭是真實的,但是言辭之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一個人的心得延伸一定有著他自己的色彩,
易中天:我就感興趣的問題是,我們現在有兩位美女在我們的面前,美女心中的孔子是什麼樣的?
于丹:孔子這個人讓我很難站在一個性別視角上去看他,孔子更多的是一種理念,他帶著溫度,但是他很少色彩。
易中天:如果孔子當真坐在演播室裏,你最想問他的問題是什麼?
于丹:如果孔子真的坐在這裡的話,那我會説:超越了兩千年的時空,面對當下你最想跟大家説的一句話是什麼?
易中天:我如果是孔子我就會説,我最想做的事是上《百家講壇》。你想啊,孔子當年坐著牛車,到處奔走,他圖個什麼,他圖的就是把自己的思想傳播出去,讓大家來分享或者共享他的研究成果。那麼今天有了《百家講壇》這麼好一個平臺,幹嘛不用?
柴靜:我們現在身處在一個百家可以開壇的時代,一個人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的時代,大家評價一個人不是靠他的職稱或者聲望,而是靠他的智慧和樂趣的時代,一個歷史跟文化不僅僅屬於學術和政治,同時也屬於每一個普通大眾的時代,所以我們在這兒祝願《百家講壇》能夠釀出更多的美酒。
責編:百家講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