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主講人簡介:
王立群:1945年生,山東新泰人。1982年畢業于河南大學(當時稱“河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典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理事。
主要著作有:《中國古代山水遊記研究》、《現代〈文選〉學史》、《〈文選〉成書研究》等。
內容簡介:
項羽二十七歲就成為分封十八路諸侯的“西楚霸王”,他三十一歲就兵敗烏江,自殺身亡。項羽這短暫的一生的大起大落是政治幼稚還是軍事失策?這一切與項羽的性格有著怎樣的關係呢?
在前面的節目中,王立群教授為我們講述了項羽在追隨叔父項梁的反秦鬥爭中屢建奇功。項羽正是靠著他所向披靡的勇力在秦末農民起義中節節取勝,奪得了西楚霸王的統治地位,最終登上了權力的頂峰,這無疑也顯示出了他的霸者風範。可是後來項羽卻抱著“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勇力而一意孤行,尤其是在鴻門宴上放走了劉邦顯示出了其政治幼稚,更讓人不解的是,在與劉邦爭霸的關鍵時刻,滎陽之戰前,項羽竟然棄用他的重要謀士范增。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項羽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項羽究竟是一個具有怎樣性格的人呢?
項羽在處理“説者”給他的建議的時候,面對沐猴而冠的説法,竟烹殺了那個無辜的“説者”。這裡項羽給人的印像是不能夠虛心納諫,小肚雞腸,自以為是。項羽打江山難道不需要別人的幫助嗎?那麼項羽究竟是一個怎樣性格的人呢?項羽的性格對他的事業究竟有著怎樣的影響呢?
項羽的太自信使他不能明察人才,獨斷專行使他失去了別人為他出謀劃策的機會,最好也落得自己是經常發脾氣,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別人。可是項羽也是要打天下的,他也是要用人的,他為什麼會如此剛愎自用呢?項羽為什麼不能夠把握自信的度,而自信得過了頭?不是過了一點點,而是過了這麼一大截子呢?
在我們的印象中劉邦只是一個會問“為之奈何”的人,他一不會打仗,二不會治國,三不會出謀,這樣一個人為什麼能夠作為君主,能夠作為一把手統領那麼多人才呢?而項羽在戰場上戰必勝,攻必克,卻不能聚攏自己手下的眾將領呢?這裡面究竟有著怎樣的玄機呢?項羽和劉邦究竟差在哪呢?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座客《百家講壇》,為您細緻分析項羽的性格之謎,敬請關注。
(來源:cctv-10《百家講壇》欄目)
責編: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