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6月15日 《丘吉爾》(下) 馬 駿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6月20日 10:06 來源:CCTV.com

  主講人簡介:

  馬 駿,法學博士。1953年生,曾就讀于東北師範大學、國防大學和北京大學,先後獲得歷史學學士、軍事學碩士和法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外國軍事思想和軍事歷史研究工作,現執教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為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研究會理事。著有《世界經典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風雲人物》等著作。

  內容簡介:

  他曾經在國難當頭時如此激情澎湃地演説:“我只有熱血、辛勞、汗水和眼淚貢獻給大家!”他曾經在英倫三島飽受納粹空軍轟炸的危急時刻,用手中的雪茄煙和永遠的“V”字勝利手勢鼓舞過他的人民。他曾經不懈地奔走在世界反法西斯大國之間,並最終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線的形成,挽救了人類文明的進程,他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三巨頭之一的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

  那麼,在二戰中最為黑暗的歲月裏,邱吉爾和他的人民究竟是如何挺過那些艱苦的日夜?丘吉爾那條天下無敵的舌頭又是怎樣締造了反法西斯聯盟?又是為什麼邱吉爾卻也在不斷地的毀壞這個聯盟?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馬駿博士將為我們重現邱吉爾最為輝煌的人生歲月和他黯然逝去的背影。

  (全文)

  我們繼續介紹英國戰時首相溫斯頓?丘吉爾。人生總是有得有失,有時學會放棄是為了更大的收穫和更好的得到。而選擇什麼,放棄什麼,則是一種大智大慧的表現。在硝煙瀰漫的戰場,更需要這種智慧,當面對一城之失與超級機密的選擇時,丘吉爾學會了智慧地放棄,進而改變了整個戰爭進程。

  這是一個非常給人啟發的故事,丘吉爾在放棄考文垂還是暴露超級機密之間,做出了決定戰爭進程的最後選擇。那麼正當不列顛空戰激烈地進行時候,英國的情報部門成功地破譯了德國的情報密碼。這樣,英國人就掌握了對手的情報,獲取了信息優勢。那麼在戰場上如果一方獲取了信息優勢,他很快也就必然把他變成決策優勢,知己知彼,我了解了對手,我當然要有針對性地實施我的作戰部署了,做出決策。所以,英軍掌握了德軍的情報密碼,軍隊就有針對性地做好戰鬥準備,成功地擊退了德國空軍一次又一次地進攻。那麼德國空軍屢次進攻不爽,就引起了德軍的警覺,他們開始懷疑自己的密碼,泄密了。這樣,於是根據希特勒的指令,德軍準備進行一次空襲試驗,用現有的密碼指令部隊,空襲英國考文垂這個城市。1940年11月12號,丘吉爾得到了一份情報,情報顯示,德軍將在48小時之內實施“月光奏鳴曲計劃”,出動500架飛機向考文垂投擲4500枚燃燒彈,丘吉爾得到份情報之後倒吸一口冷氣,大吃一驚。考文垂是一座具有900多年曆史的古城,這個城市有25萬居民和許多的文物古跡,德國人要在這個城市投擲4500枚燃燒彈,就等於把這個城市從地球上抹去。但是有沒有辦法減少損失呢?有的,可以提前疏散人口,可以在英吉利海峽攔截德軍轟炸機,可以加強在考文垂這個城市的防空。如果這些舉措一一實施的話,確實可以減少考文垂的損失。然而這樣做很可能帶來一個最直接的後果,暴露了英軍破譯德國密碼這個秘密。什麼是密碼?密碼是由特有的規則、程序及一個可變換的秘鑰,組成的秘密通信方式。密碼的破譯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掌握了敵人的密碼就等於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你想幹什麼?你還沒動作,我就知道你們幹什麼。然後我做相應地準備,主動權操縱在我的手裏,怎麼辦?丘吉爾就陷於兩難之境地。但是他必須在放棄考文垂,還是在暴露超級密碼這個秘密之間做出自己的抉擇。

  最終,丘吉爾選擇了放棄考文垂的這個決定。因為他非常清楚,為了更長遠的利益和更多的收穫,他認為必須放棄。他對英國軍政首腦人物講:我們現在最重要的不是保護考文垂,而是保護破譯德國人密碼的秘密,我和諸位一樣清楚,犧牲一座城市的代價是大了一點,更為令我難受的是,這座城市就住著那些破譯德國密碼那些功臣的家人。但是與整個大英帝國相比,這不算什麼。接著他指出當前國家面臨的嚴重威脅。他説,從威廉時代開始,我們的國土從來沒有發生過戰爭,西班牙人,拿破侖入侵艦隊都被埋葬在英吉利海峽,然而我們今天面臨著是國家的生死存亡,大家知道,情報在戰爭中作用,為此我決定,除了正常防衛之外,不對考文垂做任何特殊的安排,就像我們不知道一樣,我相信當勝利來臨這一天,人們會理解我今天所做出的這個決定的。

  那麼當時英國軍情五處的處長叫孟席斯,這個情報頭子,情報首腦,他就在會上提醒首相,他説是不是先將老人、婦女、兒童和傷員撤出這座城市?丘吉爾斷言拒絕了,他説,不,絕不要那樣,那樣做的話會引起更大的混亂,一場無法遏制的混亂會使我們的秘密徹底地暴露。

  這樣,大家終於被説服了。1940年11月14號夜晚,月光如鏡,考文垂這座歷史名城沐浴在銀色的月光之下,大家誰也沒有想到,一場災難瞬間降臨。19點零5分,隨著一陣陣刺耳的警報聲,大批的德國轟炸機飛臨考文垂上空,當德國轟炸機,彈倉打開之後,燃燒彈雨點般地落在這座城市,整個城市頓時一片火海,連續兩天的轟炸,這座城市5萬座建築被摧毀了,5萬個商店遭到破壞,600名居民喪生,其中有150具屍體因為無法辨認而被葬入同一公墓,這是一個非常沉重的代價。代價太大了。然而卻值,丘吉爾選擇了放棄考文垂,卻保護了破譯密碼的秘密,消除了希特勒的顧慮,更加大膽地使用他現存的密碼。而英國,由於在以後不斷地破譯出來德國情報用於最緊要的時間,最緊要的地點,這也就是丘吉爾在考文垂這件事情給我們留下的一種啟示,選擇放棄,學會放棄也是經營生命的一種。

  二戰是聯盟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聯盟的戰爭,沒有反法西斯各國家的聯盟就沒有戰爭的勝利,這個觀點是正確的,被歷史也證明了。

  那麼在這個問題上,後人有一些觀點認為,丘吉爾總是這個聯盟的麻煩製造者。這個觀點對不對呢?我個人認為,如果抽象地用這個觀點分析丘吉爾,有失公正,至少是不全面的。事實上,最渴望建立聯盟的人是丘吉爾。第一個提出建立聯合國的人是丘吉爾。丘吉爾性情非常果斷,意志也非常堅強,希特勒曾經有過誘降英國的想法。希特勒説:我對英國的要求只有一個,什麼呢?請你英國走開,把歐洲留給我和黑暗。

  但是丘吉爾卻回答:不,我絕不走開,如果我們失敗,那麼整個世界都將在濫用科學的魔掌中墜入新的、更漫長的和更邪惡的黑暗的世紀。他選擇了戰。但是丘吉爾明晰,單憑英國一國之力無法戰勝德國,丘吉爾這個人非常善於從風雲雷電中找出最主要的矛盾。這樣,他把選擇聯盟的目光就投向了德國以外的所有的國家。其中他下的工夫最大的是美國和蘇聯。當希特勒的空軍對英倫三島狂轟濫炸時,美國沒有參戰,奉行孤立主義政策的美國人,在大西洋的彼岸還享受著和平。儘管羅斯福總統同情和支持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國家,有這個意願,但是作為美國的政治家,他不能不受國內政治思潮的束縛,所以説羅斯福一開始並不想跳進戰爭這個混水,他不想趟這汪混水,而丘吉爾對美國的政策是你不想進這盆混水,我就非得把你拉下這個水。

  我們知道,上一講講過,丘吉爾是個混血兒,他的媽媽就是美國人,所以説他那種以英語為母語國家和民眾聯絡起來,這個理念是非常強烈的,可是如何讓美國,在沒有參戰的情況下給予英國以支持呢?這就反映出了丘吉爾作為政治家那種狡詐和手腕,嫻熟。那麼丘吉爾在向美國發表的一系列的演説和談判中,為了把美國拖下戰爭的混水,他真是使盡渾身的解數。我給舉出幾個例子。

  一個是勸説。勸啊,他認為美國和英國是世界民主制度的楷模,應該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法西斯暴政。我們是民主國家,應該共同對付法西斯暴政。他對羅斯福説,英美應該直面我們的職責,鼓起勇氣為不使世界墜入更加黑暗的世紀而努力。

  第二,誘惑,誘惑對方。他對美國的演説充滿了對未來的一種展望,充滿了激情。他説,一旦希特勒納粹政權的陰霾散去,偉大的美利堅民族為此所做的努力和貢獻,將會銘記於世界所有政治與善良民眾的心中,人民不會忘記你,進來吧。

  第三,叫恐嚇。在與美國人打交道的過程中,丘吉爾不時地提醒他們,提醒誰啊?提醒美國人思考這麼一個問題,他説你想想如果英國戰敗,並且把自己強大的海軍交給了德國人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英國當時海軍強國,我如果戰敗了,我的海軍交給德國人,你想想,什麼後果?你美國還會擁有和平嗎?美國人還會在悠閒地欣賞著世界上最美妙的音樂嗎?這是丘吉爾講的話,嚇唬他。

  第四,撒謊。儘管丘吉爾知道難以以自己本國家之力戰勝德國人,但是還裝出實力雄厚的樣子,説英國完全有實力擊敗希特勒獨裁政權的進攻。我有實力,他講話中時不時地流露出來。他本來是一國之力難以戰勝法西斯,但是他還採取了,用老百姓的話説,打腫臉充胖子。西方丘吉爾傳記作家講,他説這裡在這裡顯露出丘吉爾對大英帝國面子這張臉的維護,撒謊。

  第五個招,就是裝熊。有的時候,他表示氣壯如牛,有的時候在演説中裝熊了,非常虛弱的樣子,懇求美國,在同一母語的份兒上你拉我一把吧。就是説使了渾身的解數,來説服美國。這樣就憑藉他是演説家啊,辯才啊,丘吉爾憑藉這份三寸不爛之舌説服了羅斯福總統在沒有參戰的情況下,做出了不參戰,但是全力支援的決策,於是《中立法修正案》,《租借法》案紛紛出籠了。那麼值得指出的是,根據《租借法》,英國用基地換取美國的巡洋艦,但是當時美國人給予英國的,有一些巡洋艦是沒有使用的,是舊的。丘吉爾對此非常撮火。你給我一些船不能用,但是含而不露,惱火,不露,為什麼?因為丘吉爾的目的是將你美國人拖下水,在丘吉爾看來,你美國提供戰爭一方以軍事裝備,這本身的意義就重要,這本身的意義就大於其他了,事實正是如此。美國政府頒布了這兩個法案之後,使它更加向戰爭靠近了。而丘吉爾要的就是這個,我把你美國人拖下來了,只要你下來就好辦了。至於巡洋艦能不能用,有多少好用,多少不好用,這個意義不大。意義大的就是你這個行動本身。

  在1941年8月9號,羅斯福和丘吉爾在紐芬蘭舉行了阿金夏會議,這是兩個人首次會面,那麼會後,英美兩國首腦發表了《大西洋憲章》表示兩國正式建立聯盟關係,在這次會議上,丘吉爾首次建議,在打敗希特勒之後,應該建立一個有效的國際組織以防止納粹保證的再次出現。所以丘吉爾就是最早提出建立聯合國的人。

  除了與美國結盟之外,另外一個重要國家就是蘇聯。丘吉爾是最仇視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十月革命勝利不久,丘吉爾就聲稱要把蘇維埃制度扼殺在搖籃之中,掐死你。但是二戰爆發之後的丘吉爾卻提出一個觀點,什麼觀點呢?他説,我向需要空氣一樣,需要德國與蘇聯開戰。所以説,他指令他的情報機關密切關注德國對蘇聯的軍事動向,並且通過各種渠道,把德國對蘇聯的軍事動向轉告給蘇聯政府。

  丘吉爾這個人有一個習慣,什麼習慣呢?特別愛洗澡。1941年6月21號這一天是一個週末,丘吉爾又到倫敦郊外去洗澡,又去洗澡去了,洗澡前他對他的秘書叫科爾維爾説,他説一有關於德國進攻蘇聯的情報你立刻送來,吩咐他的秘書。那麼洗完澡之後,秘書陪他遛彎。科爾維爾就問他説,如果德國進攻蘇聯,首相,你採取支持蘇聯的政策,是不是違背您從前的政治理念?他説,一點也不違背,現在我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消滅希特勒,那麼這個目標使我的生活更加單純了。散完步之後,丘吉爾就工作,這個可能是許多政治家都喜歡夜間工作,丘吉爾也喜歡夜間工作,工作到深夜之後,他準備睡覺,丘吉爾有一個習慣,只要他上床之後,早上8點之前不許任何人來打擾他,不論什麼事不許打擾他。那麼6月22號的四點鐘,英國外交部得到了情報,蘇聯遭到德國的進攻。這份情報就送給了秘書,科爾維爾,但是科爾維爾不敢叫醒首相,只到早上八點鐘才把消息告訴丘吉爾。丘吉爾看完之後,只有説話了一句話,去,通知英國廣播公司,我在今晚9點發表演説。那麼當晚9點,丘吉爾就發表了著名的演説。

  其中説:在過去的25年中,沒有一個人像我這樣始終一貫地反對共産主義,我不想收回我説過的話,但是這一切,我們眼前展現的情景對照之下都已黯然失色了,在這一切頭暈目眩地突然襲擊背後我看到的是那一小撮計劃、組織和發動造成人類極大恐懼的惡棍。我們只有一個宗旨,一個惟一的、不可改變的宗旨,我們決心要毀滅希特勒,及其納粹制度的一切痕跡。我們絕不同希特勒和他的黨羽談判,根據上述理由,我們將要對俄國和俄國人民給與我們能夠給與的一切援助,俄國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也是美國的困難,正如俄國人保衛家鄉而戰的事業,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主的事業一樣,讓我們吸取殘酷的經驗得來的教訓吧,讓我們加倍努力,只要一息尚存,力量還在,我們共同戰勝我們的敵人。

  他當晚9點,發表了著名的演説,那麼遭受納粹侵略戰火的歐洲另外一端的斯大林,很快就讀懂了這篇演説的信號。所以説,這樣呢,就接過了這個信號,1941年10月1號,英國、蘇聯、美國召開莫斯科會議,通過著名的《莫斯科宣言》。那麼英美蘇三國在這次會議和這個宣言裏,就超越意識形態的分歧和社會制度的差異,捐棄前嫌,求同存異,為建立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奠定了基礎。由此可見,丘吉爾在建立反法西斯聯盟問題上,功不可沒。

  應該説丘吉爾在建立反法西斯聯盟問題上有大功,同時也有大過。為什麼講,大功我們上面提過了,大過表現在哪些方面,在這一點,我強調一下,丘吉爾的大過並不是説他破壞了反法西斯聯盟,而是在反法西斯聯盟問題上,的確提出了不利於團結的事,我舉幾個代表性的例子。

  第一個他堅持著他的“柔軟的下腹部”,要在地中海開闢第二戰場。這個第二戰場是相對蘇德戰場而言的。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蘇德戰場成為歐洲大陸的惟一的抗擊法西斯德國軍隊的戰場。德軍最高兵力是1020萬人,年平均最高兵力1000多萬人多一點,那麼在蘇德戰場上使用的兵力,在第二戰場開闢之前,平均是800萬人,這個壓力太大了,斯大林感到壓力太大了,你將你的兵力十有八九,使用在我的國土上,斯大林感到壓力太大了,所以堅持要英、美,儘快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減緩我的壓力,加速戰爭進程。那麼在開闢第二戰場的問題上,英國和美國不反對,可以,但是在什麼地方開闢戰場上,分歧就大了。主要體現丘吉爾和斯大林的分歧,斯大林要求在法國北部開闢第二戰場,但是丘吉爾堅持在地中海開闢第二戰場。理由非常充分。

  他説,如果德國是一支兇猛的鱷魚的話,那麼鱷魚最要害的部位在哪兒啊?是在它柔軟的下腹部,地中海就是德國這個鱷魚的下腹部。所以説他堅持在地中海開闢第二戰場,他的理由是這樣。

  實際上這個理由透露出丘吉爾維護大英帝國利益的理念,因為如果他從地中海開闢第二戰場,就將蘇聯的影響阻擋在東歐之外,而自己完全可以佔領巴爾幹,中歐和西歐,因為他從地中海切進去,切進去這邊是我的,你把你家門口,斯大林把你家門口的收拾就完了,如果從法國北部開闢第二戰場就不一樣了,如果從法國北部開闢第二戰場,盟軍從西往東打,蘇軍從東往西大,最終會合在德國,那麼盟軍和蘇軍,西方國家和蘇聯,對歐洲將平分秋色。這是丘吉爾最不願見到的。

  各不相讓,斯大林和丘吉爾吵,差一點鬧翻。最後在羅斯福的調解和説服之下,丘吉爾放棄了在地中海開闢第二戰場的立場。

  第二個,丘吉爾提出“三角凳”聯合國組織方案。美國參戰之後,羅斯福和斯大林都同意建立一個能夠使一切國家和民族安居樂業的國際組織,在這一點上,三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都同意。丘吉爾提出,一個“三角凳”計劃,作為這個國際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就是説他主張在聯合國內建設歐洲、太平洋和美洲理事會。那麼這三個理事會是這個國際組織最高的權力機構。三角凳,丘吉爾的算盤打得精,為什麼呢?如果按照他的三角凳,他在歐洲理事會完全控制,太平洋理事會完全控制,因為太平洋很多國家是他的,太平洋理事會包括澳洲,澳洲就是英聯邦國家,印度,他完全控制。美國是美洲國家,只能控制美國國家的理事會。蘇聯沒戲,完全被他排出外交中心之外。那麼這樣就使得丘吉爾達到了突出英國,聯合美國,孤立蘇聯的目的。“三角凳”。這個設計方案遭到了美國和蘇聯的一致反對。羅斯福強調著未來的國界,聯合國中,必須是全球範圍的組織起來。有效的決議必須是幾個強國聯合做出。現在的聯合國,就體現了羅斯福的政治理念。你看,聯合國代表大會,國家不分大小,每一個國家都有平等的發言權利,反映了羅斯福的理想主義理念。

  但是,聯合國最高權力機構,常任理事國反映了羅斯福的現實主義理念,一票否決權,按照權利實力大小,大國説了算,一票否決,到今天都是這樣。那麼當時羅斯福就是説要建立一個全世界廣泛的國際組織,這個國際組織比較是全世界範圍內,有效的決議必須幾個強國做出,於是他提出“四警察委員會”。“四警察委員會”,蘇聯、英國、美國、中國是“四警察委員會”的成員,這就是今天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雛形。最後丘吉爾,因為畢竟大英帝國衰落了,“小胳膊弄不過大腿”,就和他還是同意了羅斯福的四警察委員會的方案。

  第三,在如何處置德國問題上,他提出一個三分法。這個三分法就是在處理分割德國問題上,美國、蘇聯、英國、沒有分歧,都同意。如何處置,如何分割,分歧大了。丘吉爾提出,把德國的東部給蘇聯,德國的西南部給美國,英國佔領德國的西北部,為什麼?因為德國的西北部是德國的工業區和重要港口的所在地,佔領這一地區有利於英國戰後恢復經濟,經濟的恢復,所以説這個丘吉爾,他總願琢磨明天的事情,他的算盤打得精。但是在如何處理德國問題上,美國也不幹,蘇聯也不幹。美國提出要國際共管,就是德國的工業區比如魯爾,魯爾工業區,要國際共管。國際共管,丘吉爾不幹,於是,答應給英國30億美元的貸款,所以同意我給你30個億美元的貸款,這樣丘吉爾才接受了美國的方案。這是在如何處置德國問題上提出的三分法。

  第四,就是丘吉爾在太平洋的戰爭的參戰問題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英國在太平洋有許許多多的殖民地,但是在戰爭中相繼被日本佔領了,那麼丘吉爾就希望通過太平洋戰爭,企圖重返太平洋。但是美國這個時候不同意。美國是在戰爭中登上世界霸主的地位的,整個一部美國政治史就是美國的擴張史,從美國建國開始進行大陸擴張,然後美西戰爭,1898年的美西戰爭開始進行海外擴張,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美國從海外擴張向全球擴張,登上全球霸主的一個轉折。那麼這個時候美國要充當世界的領導者了,你想在我的飯碗裏,分一杯羹不行,所以説羅斯福堅決不幹,後來杜魯門也不幹,不讓他參加。那麼太平洋戰爭後期,基本上是美國人自己打的。總之,在許多重大問題上,作為英國政治家的丘吉爾,為維護日益衰敗的大英帝國的遺産真是處心積慮,盡了他自己所能盡的一切努力。然而帝國之衰敗是江河日下,已經不可挽回了,他的許多想法遠遠的落後於新的格局。所以他的老朋友羅斯福講,講什麼呢?他説丘吉爾每天會産生100個想法,但只有4個是有用的。那麼,一生信奉權力政治的丘吉爾,面臨著昨日黃花的帝國輝煌,真是無奈,也無助了。所以晚年的丘吉爾,他自己不得不承認,他説我曾經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是到頭來都是一場空。他自己的原話,那麼丘吉爾的同胞英國人認為,丘吉爾是一個只會領導,不會跟隨的政治家。只會領導,不會跟隨的政治家,跟不上潮流。二戰結束之後,新的國際格局帶給丘吉爾的是那麼多地不適應,儘管他戰後一度再次重新當選為英國首相,但是在新的國際格局之下,他處理國務活動,遠遠沒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時期,處理國務活動那麼得心而應手了。

  丘吉爾一生有許許多多的夢想,對過去愛做夢,那麼對未來,他也冷靜,他也有清晰而冷靜的思考。他一生中創造了許許多多的名詞,許多新詞至今仍然有用,比如Cold War冷戰就是他創的,比如Summit Meeting 峰會,至今我們還在用呢,什麼西方首腦在什麼地方舉行峰會,比如英美的特殊關係Special Relationship,特殊關係這是他創立的,創造的。他願意想問題,願意思考問題,包括他對自己的一生也看得太清楚了,他是英國自君主立憲以來,51個首相當中最有爭議的一個。所以他説在我身後歷史會出現許許多多關於我自己的著作,後人會對我的一生進行反復地置疑,進行反復地分析,他知道自己的行為會給未來的世界留下一些後果,但是他願意想問題,願意對未來進行預測,包括老年的時候,所以説,別人寫莫不如我自己先寫吧。於是,為了讓世人真正地認識自己,他搶在別人面前,出了長篇的《回憶錄》。

  這就是丘吉爾,1965年初,年已91歲高齡,並且得了老年抑鬱症的丘吉爾終於走上了他人生的盡頭。他一生倔強,一生堅強,但這一時刻,生命對於他來講,太脆弱了。1965年1月9號,丘吉爾突然拒絕了他一生離不開的兩大嗜好,雪茄和香檳,病情惡化了,那麼1月24號,大英帝國這位鬥士丘吉爾不幸逝世,終年91歲。

  (來源:cctv-10《百家講壇》欄目)

責編:蘭華

相關視頻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