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內容

9月29日 《與“三”結緣的張恨水》 袁 進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28日 15:20


  主講人簡介:

  袁進,男,漢族,江蘇鎮江人,生於1951年7月。當過知青,幹過工人、會計,做過編輯。現為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近代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現代文學學會理事,張恨水研究學會學術顧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主要著作有:《張恨水評傳》、《小説奇才——張恨水傳》、《中國小説的近代變革》、《鴛鴦蝴蝶派》、《中國文學觀念的近代變革》、《近代文學的突圍》等。

  內容簡介:

  一、“三多”作家張恨水:首先,張恨水作品的數量多,他一生寫了近三千萬字;其次,他的作品發行多,就《啼笑因緣》這一部作品就至少印了26版;第三,張恨水的小説同時創作的數量多。張恨水在鼎盛時期,他要同時創作六、七部小説。事實上,張恨水的小説不僅能夠打動普通老百姓,而且能夠感動高層次的讀者,做到真正地雅俗共賞。

  二、張恨水的“三種結合”:張恨水到底是怎樣成為一個著名的作家?他受到了什麼樣的影響?歸納起來,他童年、少年所受的影響,可以歸納為“三種結合”: “文武結合”、“新舊結合”、“雅俗結合”。

  他所受到的是新、舊的教育;他所受到的影響是雅文學和俗文學的影響;他的生活是文武結合,既有武將之家的影響,又有後來在私塾所受到的陶冶。正是這種結合,使張恨水形成了他非常獨特的人生道路。

  三、張恨水的三次遊歷:張恨水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報館、書齋裏度過的,但是他有過三次遊蕩江湖的經歷,這些經歷給他的印象非常之深,基本決定了他的人生與創作道路。

  四、張恨水的三次婚姻:張恨水結過三次婚。第一次是他母親包辦的婚姻,太太叫徐文淑;第二次結婚是在北京,太太叫胡秋霞;第三次結婚也是在北京,太太叫周淑雲,後改名為周南。

  張恨水的戀愛對於張恨水的言情小説是有影響的。在張恨水早期的言情小説中,女主人公往往帶有理想化色彩,到了跟周南結婚之後,在他的言情小説當中,主人公就更加現實了,往往理想化的色彩就退卻,思想感情更接近於現實生活。

  (全文)

  一、“三多”作家張恨水

  大家都知道張恨水,張恨水他第一個特點就是他是一個“三多”作家。這個“三多”,首先是他作品的數量多,這個大家都知道。也有人問,到底多少數量,大概就是説他寫的小説,大概有近兩千萬字。那麼除了小説之外,張恨水還寫過大量的雜文和散文,他那個時候在報社當副刊的主編,每天自己要寫一到兩篇的雜文,有的時候甚至於更多。那麼這個是每天都要寫的,所以他在雜文和散文累計起來呢,大概也有好幾百萬字,所以説張恨水一生寫了有近三千萬字,這個應該大概不是一個過分誇大的數字。但是因為張恨水的作品有不少已經散佚了,有許多小説現在已經找不到了,所以有的東西就只能是估計。所以,首先他的作品就是數量多。

  其次,他的作品發行多,你們想想看,就《啼笑因緣》這一部作品就至少印了26版。為了出版他的《啼笑因緣》,當時《啼笑因緣》在上海《新聞報》連載的時候,《新聞報》的副刊主編嚴獨鶴就趕緊拉了自己兩個兄弟,一起辦了一個叫“三友書社”的出版社,這個出版社惟一的目的就是出版《啼笑因緣》。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因為這個書是一定暢銷的,所以馬上就把這個《啼笑因緣》出出來。而且他是有利條件,因為這個小説是在他主編的副刊上連載,所以他當然是第一個看到小説的全文,而且可以馬上出版。

  第三個,張恨水的小説同時創作的數量多。你們知道現在的作家往往是怎麼樣,一部一部小説寫,但是張恨水不是,他往往是同時要寫六、七部小説,在他鼎盛時期,他要同時創作六七部小説。比方説,1932年他在北平《世界日報》連載《金粉世家》的同時,他在北平的《新晨報》連載《滿城風雨》,他在上海《紅玫瑰》雜誌連載《別有天地》,在上海《新聞報》連載《太平花》,在上海《晶報》連載《錦片前程》,在上海《旅行雜誌》連載《似水流年》。此外,還在世界書局出版《滿江紅》,這個是沒有連載,不過有協議。他同時又在報刊上發表了《彎弓集》的各個短篇。你們想想看,同時發表這麼多的東西!所以,他同時創作的數量很多。

  所以,張恨水的這“三多”在中國小説史上,可以説都是創造了奇跡,都是他是第一個。但是我們知道,我們講小説家的作品,不應該以他的數量,而是應該以他的質量,我們不是説一個人寫得非常多了,他就一定是好作家。那麼張恨水小説的質量又是如何呢?我們可以看到,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張恨水在北平新聞界,差不多當時主要報刊都連載張恨水的小説。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當時全國最重要的兩家報刊都在上海,一個是《申報》,一個是《新聞報》,當時的重大新聞假如這兩家報刊不刊載的話,別的人就會認為這個消息很可能是假的。這兩家報紙就是權威到這種程度,而且這兩家報紙的發行量也是全國最高的。

  我們還知道,魯迅的母親是非常喜歡讀小説的人,當時根據荊有麟的回憶錄,魯迅的母親並不喜歡看魯迅的小説,她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小説家,後來別人告訴她,而且説你兒子寫的就是紹興當地的事情,他母親覺得非常高興,就把這個小説拿來看,看了之後説,我覺得也沒什麼好。然後,他的母親是非常要看誰的小説呢?要看張恨水的小説。這個我可以有證據的,這個證據就是在魯迅的日記、書信裏,那麼根據《魯迅全集》他的書信1934年5月16日給他母親的信裏邊,他説:“三日前曾買《金粉世家》一部十一本,又《美人恩》一部三本,皆張恨水所作,分二包,由世界書局寄上,想已到,但男自己未曾看過,不知內容如何也。”從信上的這個話分析,顯然張恨水的小説是他母親點名要的,不是説他推薦的。由此可見,他的母親對張恨水的小説是非常喜愛,實際上今天魯迅博物館,裏邊還有許多張恨水的小説,那就是魯迅買來寄給他母親看。

  事實上,張恨水的小説不僅是在市民階層,在老百姓階層流傳,其實我們現在知道,我們中國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大學者叫陳寅恪先生,陳寅恪先生晚年雙目失明,在西南聯大的時候,在病房裏躺著。這個時候,他就請吳宓,吳宓是他的好朋友,到學校圖書館去借張恨水的小説,借來之後由他的太太唐元念給他聽,吳宓的日記當中有記載,就是説,他借過好幾次。那麼抗戰勝利,陳寅恪正好是聽完了張恨水的一部小説,叫《水滸新傳》。這也顯示了張恨水小説的魅力,也就是説,他寫的小説不僅能夠打動普通的市民,普通的老百姓,而且能夠感動高層次的學者,高層次的讀者,做到真正地雅俗共賞,這在中國小説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

  二、張恨水的三種結合

  那麼張恨水他到底是怎樣成為一個作家的呢?一個著名作家的呢?他是受到了什麼樣的影響呢?我把它歸納起來,他童年、少年所受的影響,可以歸納為“三種結合”,哪三種結合呢?叫做是“文武結合”、“新舊結合”、“雅俗結合”。

  “文武結合”到底是怎麼説呢?張恨水,原名張心遠,1895年出生在江西廣信,恨水的名字是從李煜的詞“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這裡邊來的。我們假如看過張恨水的照片,我們會發現這是一個長得非常文雅,很秀氣的一個作家,但是你們可能都不知道,張恨水倒是出生在武將之家,他的祖父曾經做過參將。他的祖父武功相當好,十幾歲的時候就能夠舉起百斤巨石,一百斤重的石頭,就像玩弄彈丸一樣。那麼張恨水親眼目睹,小時候親眼目睹他祖父的武功,這個武功就是他用在《啼笑因緣》裏。那就是怎麼樣呢?你們知道裏邊有一個武俠叫關壽鋒,他有非常好的本領,就是他會挾蒼蠅。他在裏邊寫到,他伸出筷子,在飛的蒼蠅,一伸就是一個蒼蠅給他挾住了,挾住了之後,蒼蠅本身並不爛,而是翅膀折斷。所以這個武功的功力就從中可以看出來,這個武功是張恨水親眼目睹,看到他的祖父就是這個樣子,表演給他看的。

  他的父親也是有武功的,跟著他的祖父打仗,曾經保過五品軍功,但是他的父親覺得張恨水不應該再去學武了,因為現在時代不同了,不是冷兵器時代了,再好的武功碰到洋槍、洋炮也沒有作用。所以,他的父親要求是張恨水學文,但是他的父親沒有意識到,應該讓孩子接受新式教育,所以他的父親還是讓張恨水讀的是私塾。這樣,張恨水6歲入學,就進的私塾。一進私塾之後,張恨水就表現出了非凡的才氣,這個是跟別人有點不一樣的。第一個就是他對文字有特別地敏感,特別善於對對子。有一次,老師出了一個對子,上聯叫做“九棵韭菜”,然後張恨水馬上想出來對上去了:“十個石榴”。那麼你們要知道,“九”跟“韭”是音同字不同,“十”跟“石”也是音同字不同,一個小孩子能夠馬上想到,它們音同字不同,而且都是植物,而且又馬上想到其間的平仄要正好相對,這個是不太容易的。但是張恨水馬上就對出來了。所以,他從小就表現出了一個很好的對對子的能力。

  他後來寫詩非常快,張恨水在北京新聞界是聯句速度最快的,那麼這個就要歸功於他早年在私塾所受到的訓練和他自己的才華。另外,張恨水有很強的記憶力。他的記憶力,老師發現,讓他背書,他總是很快就背出來了。後來,老師就給他不斷地加碼,不斷地加碼之後,他也就不斷地每次都能夠背出來,所以後來老師就覺得,張恨水背的能力確實是非常強,以至於其他人,有許多人都認為張恨水有過目不忘的能力。那麼正因為是這樣,所以張恨水他是能夠背出許多古人的著作,古代的詩詞、韻文、散文,有很好的雅文學的根底。他後來他的詩詞、駢文、文言散文都做得非常好,這個要歸功於他所受到的雅文學的訓練。但是,張恨水自己最喜歡的,卻是當時被看作是俗文學的小説。

  十歲那年,他跟他的四叔一起坐船,一覺醒來看到他的叔叔正在捧著一本書看得津津有味,連自己跟他説話也沒有聽清楚。這是一本什麼書?他馬上就湊過去了,湊過去一看,原來是一本《殘唐演義》,結果他就擠在叔叔旁邊,兩個人一起看,越看越愛看,等到他叔叔看完了,張恨水自己接過來看。那麼這一下看了之後,他知道,原來這小説有這麼多的魅力!所以他以後就拿著自己不多的零用錢,到處找小説書,買小説書來看。他的私塾老師喜歡看《三國演義》,常常把《三國演義》放在書桌上,他老師休息了,走了,他就馬上偷過來看。就這樣,張恨水找來了許多小説,張恨水這個時候已經有一點表現出了小説家的靈性。這種靈性表現在哪呢?一個,那個時候的小説在刻印的時候,往往是同時把註解也刻在小説上面了,但是一般小孩子讀小説,諸位假如讀有註解的小説很可能也是這樣——就會怎麼樣呢?把註解跳過去,然後就只看小説的正文。但是張恨水這個時候不是,他已經學會了認真去看那些註解,而且去動腦筋想。在這些註解的研究當中,他學會了不少作文的秘訣。他的父親後來工作調到了南昌,張恨水到了南昌之後,這個時候已經是清朝大辦學堂的時候,那麼這個時候南昌有一所大同小學很有名,張恨水自己提出要到這個小學去讀書。

  那麼張恨水後來從大同小學畢業之後,又在南昌讀了一個甲種農業學校。這個時候,張恨水已經是很新派了,他自己主動把辮子剪掉。由此可以看到,他所受到的是新舊的教育,他所受到的影響是雅文學和俗文學的影響,他的生活是文武結合,既有武將的影響,武將之家的影響,又有後來在私塾所受到的陶冶,所以正是這種結合,使張恨水形成了他非常獨特的人生道路。這三種結合是構成了他非常獨特性格氣質,所以,就産生了他新舊思想的矛盾,他作為一個過渡時代的作家,他具有根深蒂固的舊式文人氣質和對於落後於時代潮流的恐懼,正是這樣的一種思想矛盾,使得張恨水走上了他獨特的道路,那就是改良章回小説的道路。

  三、張恨水的三次遊歷

  張恨水的一生大部分他是在報館、書齋裏度過的,但是他有過幾次遊蕩江湖的經歷,這些經歷給他的印像是如此之深,幾乎是決定了他的人生與創作道路。

  那麼他的父親死後,張恨水後來就到蘇州的一個叫蒙藏墾殖學校去讀書,這個學校是不收學費的,那麼他在這個學校讀書。這個學校是孫中山辦的,校長是陳其美。但是二次革命失敗,這所學校就被停辦了。停辦了之後,張恨水就到南昌還想繼續求學,但是也失敗了。他到了漢口,這個時候正好碰到他的親戚加入了一個文明戲劇團,在這裡,結果張恨水就加入了文明戲劇團,這是他第一次遊蕩江湖的經歷。他在這個文明戲劇團當中,前後大概有近兩年的時間。他進這個文明戲劇團,開始做的是寫寫説明書的工作,也曾經上過臺,據説他演過《落花夢》裏邊的一個生角,一上臺有一個毛病,説話太快,而且,帶一點安徽的或者是江西的土音,但是基本上還是可以。後來,據説,他曾經演過《賣油郎與花魁女》,在裏邊他演過其中的賣油郎。

  張恨水有了這段演員的經歷,他在創作的時候,就形成了他的一個特點,這個特點是張恨水獨特的,他自己説:“當我描寫一個人的時候,不容易著筆的時候,我便自己對鏡子演戲給自己看,往往能解決一個困難的問題。”你們想想看,一個作家,他不容易落筆的時候,他寫作的時候,房間裏要挂一面大鏡子,然後他就對著這個鏡子錶演,在表演過程當中獲得靈感,然後寫到小説裏去,這是他的一個非常獨特的創作方式。另外,就是他在小説當中描寫人物,希望通過人物具體生動的細節表現人物的性格,他往往都是要通過具體生動的細節表現,而且他寫的心理描寫常常是獨白式的,喜歡運用一些小道具,注重戲劇性的衝突等等,這些特點都跟他的文明戲劇團經歷是有關係的。所以張恨水的小説比較容易改編成電影,改編成話劇,改編成電視連續劇,這恐怕也跟他的文明戲劇團的經歷有關。

  那麼張恨水還有第二次遊歷,這第二次遊歷給他的印象也是很深的。這第二次遊蕩江湖是應朋友之邀。他在文明戲劇團的時候,認識了一個好朋友叫郝耕仁,比他要大8歲。張恨水從文明戲劇團回到家鄉,家鄉的人非常看不起他。為什麼道理呢?因為張恨水每次回家來,都是窮病回家,走投無路了,而且在家裏不理家務,不會謀生,每次外出都要用掉家裏的錢,還當了戲子,所以就給他起了個綽號叫“大包衣”。“包衣”是什麼呢?是胎盤。因為當時認為,包衣是沒有用的,不是像今天,胎盤是藥,包衣是沒有用的,生了孩子就要把包衣扔掉的,所以張恨水就是沒用的包衣。

  那麼就在這個時候,他的好朋友叫郝耕仁,寫信來給他,説我想出去考察、遊歷,學習《老殘遊記》中的老殘。他説,你願不願意跟我一起去?費用由我來出。張恨水正在家鄉是抬不起頭,所以有這個機會,他覺得非常好,他馬上就同意了。兩個人在安慶會合,他們都是安徽人。然後一起坐船。郝耕仁當時是蕪湖《皖江日報》的總編輯,那麼他是請假的。然後就一起去了,他們一起來到上海。然後,郝耕仁把家裏祖傳的方子、祖傳的藥拿出來,然後又到西藥店買了一些西藥,裝了兩個手提箱,説我們就學老殘一路走過去,走到江蘇,走到山東,然後在北上燕趙,好好地考察中國的民情。那麼他們走啊走,走過蘇南,走到蘇北,一直走到揚州,走到邵伯,走在邵伯這個鎮上出了問題。他們一到了這個鎮找家旅店一住,這個旅店老闆就發現這兩個不是藥商,樣子有點特別,然後就要求他一定要找鋪保,不然不能住店。那麼郝耕仁就到了鎮上的西藥店去找鋪保,西藥店的經理是非常同情他,就跟他説,前方正在發生戰事,這裡軍閥混戰,你們兩個人是很容易被人家當作探子抓起來的,所以,我勸你們還是趕快回去吧,不要再走了,否則有生命危險。那麼這樣,他們就只好慌慌張張地離開邵伯。而這一次使張恨水親眼目睹了軍閥混戰,給老百姓帶來的危險,所以,對於他了解中國社會也是有非常大的好處。

  另外,郝耕仁是在新聞界,而且郝耕仁有一個特點,也非常善於寫詩。他們兩個人喜歡聯句,作了不少詩。而且,郝耕仁教給他許多新聞界的寫作的方法。那麼,張恨水也在這個過程當中,學會了新聞界的寫快文章的本領,而且了解了許多新聞界的工作的秘訣。那麼這個對於張恨水都有非常大的好處。後來,第二年,也就是郝耕仁要到廣東去了,把他《皖江日報》總編輯的職務推薦給張恨水來做。這樣,張恨水就進入了報界。而你們知道,張恨水最重要的他的小説的特點,就是跟他的報人身份是始終聯絡在一起的,他的小説都是在報紙上連載的小説。他成為報人,在他的人生經歷當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開端。

  張恨水還有第三次遊歷,這一次是在1934年。張恨水這個時候思想上經歷了一次重大危機。在1932年《金粉世家》全部寫完之後,張恨水寫了一篇序言。在這個序言當中,張恨水説:“人生宇宙間,豈非一玄妙不可捉摸之悲劇乎?”這句話在這篇序言當中重復了四次,你們想想看,張恨水正在經歷一次非常重要的思想危機。就是什麼?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所以他覺得非常痛苦。就在這個時候,他想到要出去考察,他想到到哪去考察?到西北,到陜西、甘肅去考察。那麼這樣,張恨水就自費帶著一名工友到陜西,到西安去了,然後從西安到甘肅去考察,一共考察了20多個縣。這種作家自費考察在當時是很怪的,很少有作家會這樣做。

  張恨水在考察過程當中,給了他非常大的觸動,他親眼目睹,他説西北人過的生活,那是江南人無法想像的,怎麼樣無法想像呢?他説,全家會找不到一片木片,這個房子裏邊找不到一片木片,你們想,這個家是怎麼過的!家裏沒有被子,靠怎麼呢?靠把這個沙燒熱了,當被子。18歲的大姑娘沒有褲子穿,怎麼辦呢?靠圍著沙草過冬,他説,在江南都是很難想像。他親眼目睹,一個人要餓死,旁邊的人把食物給他,但是其他人阻止他。為什麼?因為這點食物已經救不了他,只能延長他的痛苦。

  他的這個過程,就是給張恨水極大的觸動,面對著西北人民所過的生不如死的活地獄的生活,張恨水思考,因為只有在生存比死亡過得好,才會出現危機:“人生宇宙間,豈非一玄妙不可捉摸之悲劇乎?”假如過的是活地獄般的生活,實際上生不如死,在這種情況之下,這個思想危機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張恨水馬上就想到,他自己應該關注這樣的現實,他不應該再考慮他自己的“人生宇宙間,豈非一玄妙不可捉摸之悲劇乎”。所以,在1934年之後,張恨水對於現實就更加關注,他對於現實就採取非常嚴厲的批判態度。

  古人説,要寫出好文章,必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張恨水的三次遊歷,對於他了解中國社會,了解民間疾苦,對於他的人生創作都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四、張恨水的三次婚姻

  實際上我們知道,張恨水是一個言情社會小説家,也就是説,他的社會小説裏往往有言情的出現。他寫言情小説,那麼跟他本人的愛情有什麼關係呢?應該説,是有點關係,所以下面就要講張恨水的三次婚姻。

  張恨水結過三次婚。第一次是他母親包辦的婚姻。這個是在蒙藏墾殖學校解散之後,張恨水不願意結婚,他的學業未就,他不願意過早成家,他而且是喜歡才子佳人的小説,他自愛郎才女貌的這種生活,所以他憧憬要找一個能夠理解他的終生伴侶。但是他的母親不是這樣想的,因為張恨水是長子,他已經18歲了,他不結婚,他的弟妹也不能結婚。按照當地的風俗,他早就應該結婚了。所以,他的母親一定要他結婚。

  張恨水跟他母親一起去相親,是在一次看戲的時候,那麼媒人指著遠處的幾個女孩子,指著一個長得比較漂亮的説,就是她。張恨水看看那個人長得很漂亮,也就認了。那麼這樣,到了結婚那一天,吹吹打打,新娘子進門了。進門了之後,入了洞房,張恨水拿著秤桿把新娘子的紅蓋布削開來一看,是個醜姑娘!原來,媒人指的是這家人家漂亮的二姑娘,而定親訂的是這家人家的醜的大姑娘,那麼實際上是玩了一個調包計。張恨水當場就非常憤怒,咽不下這口氣,他就逃出去了。結果一轉眼,新郎官不見了,馬上喜劇變成悲劇了,全家人慌成一團了,親朋好友都四處找。最後在村外一座小山邊的峽嘴子這個地方找到張恨水,然後在親友們軟硬兼施之下,張恨水總算被逼回到家裏。然後他的母親對著他説,這門親既然已經招進來了,你就得認下來,這件事情是我對不起你,你以後可以討偏房,這個由你自己的心意,但是,這門親你現在一定得認。張恨水不得不認下他不愛的這個女人——徐文淑。而徐文淑也不識字,結婚之後得不到張恨水的愛憐,徐文淑反而倒是激怒了她,她下定決心要認字。認字幹什麼呢?她説,我將來要當訴訟師,也就是律師,將來去告張恨水。那麼這樣,她就拼命地學習、識字,到後來,據説是能夠看懂比較淺的佛經。

  張恨水的第二次結婚是在北京。那是在1923年,張恨水當時已經搬到潛山會館,而且在專門為上海的《申報》、《新聞報》寫新聞,兩家報紙給他報酬比較高,所以張恨水的生活條件已經有所改善。那麼這個時候,張恨水是到哪去尋找愛人呢?到當時北京的貧民習藝所去尋找愛人。其實張恨水當時已經有點地位了,為什麼要到貧民習藝所去尋找愛人呢?這個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但是我們現在只知道,根據張恨水自序,他曾經説過,他在北京有過兩次不太成功的愛情。不成功的愛情,他都寫進了《春明外史》。那麼我們知道在《春明外史》當中,主人公楊杏園跟妓女梨雲,和後來跟李冬青有過兩次愛情都沒有成功。那很可能這兩次愛情就是他自己的原型,因為主人公楊杏園是以張恨水自己為原型而塑造的。那麼我們可以看到,在《春明外史》當中品貌出眾,而又富有才華,帶一點舊式女子風範的李冬青是最符合中國傳統小説“佳人”的形象,但是很無奈,張恨水最終沒有辦法跟她結合。

  現在我們就只能推測,也許正是這兩次失戀對張恨水的心理上打擊非常沉重,使他産生了自卑感,所以他到貧民習藝所去尋找愛人。貧民習藝所是什麼呢?實際上是孤兒院性質的,孤兒院收留了許多女性,那麼這些女性慢慢地長大了,到她16歲的時候,那麼貧民習藝所就把她的照片挂出來,就是説,你們可以來擇配,可以選她做愛人。但是,要雙方見過面,女方也認為我願意選他,雙方都互相情願,那麼由男方付給貧民習藝所一筆錢就可以了。那麼這樣,張恨水就在貧民習藝所裏選了一個女性。這個女性是四川重慶人,她小時候被拐騙賣到北京,她只記得她的父親是挑江水賣的。那麼她是被人家補拐子拐到北京來的,原來是當丫頭,因為實在吃不消主人家的虐待,所以逃出來,逃到了孤兒院。到最後,就在貧民習藝所里長大了。那麼這樣,她成為張恨水的第二個太太。後來張恨水給她起了名字,叫胡秋霞。

  胡秋霞原來不認字,張恨水教她認字,一點一點地教會之後,胡秋霞後來已經能夠看報了。胡秋霞晚年的時候,自己説,我那個時候貪玩,不努力,我假如當初努力一點的話,我的文化水平會更好。胡秋霞這個人是非常好,心地善良,淳樸老實,心直口快,從來不跟人耍手段、使心眼,所以,深受張恨水的親近。張恨水自己後來,自己出錢,用他的稿費創辦一個報紙,叫《南京人報》,是他在南京的時候創辦的,他自己創辦。中國作家用自己的稿費創辦自己的報紙,恐怕他是第一人。那麼這個時候,胡秋霞是家裏最支持的一個,她貢獻出自己大量的首飾和私房錢,為辦報提供資金,表現出她的深明大義。但是胡秋霞的文化程度跟張恨水相差太遠,她不了解張恨水的思想,他們之間沒有多少共同語言,精神上的裂痕無法彌補,所以張恨水還是感到孤獨,他還在等待愛情的降臨。

  大概是在1928年到1929年,張恨水曾經認識了一個有文才的女子,她寫小説,會寫小説,會作詩,是留過洋的學生,家境富裕,思想解放,也仰慕張恨水的才氣,她希望張恨水與兩個妻子離婚,然後跟她結婚。但是張恨水經過慎重考慮,拒絕了她,因為他自己要對這兩個太太負責,他不忍心撒手不管。但是張恨水自己仍然在追求愛情。大概在1930年到1931年的時候,在北京一次遊園會上,張恨水認識了一個能歌善舞的女子,她是春明女中的高中生,叫周淑雲。

  周淑雲出身是一個破落官僚的家庭,父親早死,家裏負擔比較重,她愛讀張恨水的小説,愛唱京戲,聰明伶俐,張恨水也非常喜歡京戲。張恨水剛到北京的時候,第一次拿了工資還了債,付了房飯費之後,只剩下一塊錢,就這一塊錢,還有一個月,但是張恨水看到一個戲園子貼著梅蘭芳、楊小樓、余叔岩三個人聯袂演出,票價最低是一塊,馬上就把這一塊錢買了戲票,到戲園裏去看戲了。可見他對京戲的熱愛。那麼正好,就是説他跟周淑雲,雖然他比她十幾歲,但是他們兩個人談京戲,談小説,很有共同語言,那麼周淑雲也愛上了他。那麼這樣,周淑雲願意做張恨水的外室。張恨水就另外找好房子,就跟周淑雲結婚了。結婚之後,張恨水從《詩經國風》當中,《國風》當中的《周南》、《召南》取出“周”、“南”二字,給周淑雲改了名字,就叫她周南。張恨水找到了他的愛情。周南會唱歌,尤其會唱京劇,張恨水會拉京胡,那麼張恨水拉著京胡為她伴奏。周南善於交際,可以陪丈夫去拜訪朋友,接待賓客,他深得婆婆的喜愛。儘管小姑子的年齡都比她大,但是也都很尊重她。她有文化,後來還學會寫舊體詩,所以張恨水原來的理想“紅袖添香夜讀書”這個時候終於實現了。

  抗戰的時候,抗戰初期,周南不避艱險,帶著兩個兒子來到重慶,與張恨水是相濡以沫,一起度過了艱難的抗戰時光。1959年周南患癌症去世,張恨水是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實際上,張恨水的戀愛,對於張恨水的言情小説是有影響的。我發現,在張恨水早期的言情小説中,女主人公往往是帶有理想化的色彩。實際上,張恨水的小説當中還有一個,就是張恨水這個小説當中的老太太往往都是慈祥的、溫暖的,但是目光短淺的。這個很可能跟他的母親有關。而張恨水的愛情,在他跟周南結合之前,那時主人公常常有理想化的色彩。但是到了跟周南結婚之後,在他的言情小説當中,好像主人公就更加現實了,往往理想化的色彩就退卻,思想感情更接近於現實生活。這是不是作家的愛情得到補償之後,已經無心再給作品中的人物披上一層浪漫的輕紗呢?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也許心理學家能從中得到許多材料。

  (來源:cctv-10《百家講壇》欄目)

(編輯:蘭華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