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央視專稿】第一批伊拉克難民到達約旦

央視國際 (2003年03月27日 13:28)

  CCTV.com消息(中央電視臺駐埃及記者梁玉珍報道):戰爭開始之後,人們很快便非常關注難民問題,現在約伊邊境的難民營裏已經有了第一批持有伊拉克身份的難民。

  3月26日,約旦的報紙有消息説,國際難民署一位發言人證實,邊境的難民營裏已經有了第一批伊拉克難民199人,這些人持有伊拉克身份證,但他們都不是伊拉克本地人,而是只有伊拉克身份的第三國人員。他們之中有86個索馬裏人,70個蘇丹人,17個巴勒斯坦人,另外還有一些埃及人和約旦人。大部分的蘇丹和索馬裏人因為本國的戰亂而不願意返回自己的國家。

  戰爭開始至今,約旦與伊拉克接壤的陸路邊境一直開放而沒有關閉,人員車輛都正常通行。除了以上數字之外,目前邊境地區還沒有出現大的難民潮。約旦外交大臣馬阿謝爾25日公佈了幾個人們感興趣的數字。從3月16日至今,共有4330個伊拉克人、921個約旦人和279個阿拉伯及其他國家的人通過約伊邊境進入伊拉克。有4829名約旦人、2259名約旦學生以及3747名阿拉伯和其他國家人員由伊拉克西部邊境進入約旦。

  到目前為止,儘管約伊邊境還沒有出現難民潮,但約旦在接應難民方面已經基本準備就緒。約旦是一個很小的國家,全國人口還不到500萬,而且其中50%以上是巴勒斯坦人,另外還有幾十萬伊拉克人。如果僅僅靠約旦自己的能力是承受不了很多難民的,但是多年以來,約旦與聯合國難民署、國際慈善組織及機構有著很好的合作,而且很早就已經著手接應難民的準備工作。

  接應難民,需要大量的物資儲備,聯合國難民署在約旦早就建立有三個地區戰略倉庫,能夠籌備足夠40萬人使用的緊急救援物資。一旦需要的時候,這些物資可以很快地調運的所需要的地方。戰爭打響之前,很多國家提供的糧食、藥品、物品等救援物資就已經運到這幾個倉庫。這些物品非常齊全,有折疊床、毛毯、有埃及提供的成套的廚房用具以及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還有我們中國提供的煤油燈和煤油爐。

  關於目前籌集到的物資到底能夠滿足多少人的需要,國際紅新月會副會長、約旦紅新月會會長穆罕默德哈迪德先生介紹説,目前儲備到的這些物資已經能夠在短期內滿足30萬人的需要了。除此之外,由中國、沙特等國家提供的救援物資很快也會到達約旦。另外還有8艘裝滿救援物資的貨輪正通過埃及的蘇伊士運河開往海灣。科威特也為伊拉克難民準備了10個集裝箱的救援物品。中國台灣慈濟會為伊拉克難民捐助了10萬美金,以及兩個裝有1.5萬條毛毯、罐頭、大米、麵粉、豆類等救援物資的集裝箱貨櫃。約旦慈濟分會還捐助了50噸的食物和很多藥品。

  難民營的建設和居住條件如何,將要到來的大批難民是否能在難民營解決基本的生活需要是眾所關心的問題。約旦邊境一共有兩個難民營,都建在離邊境大約60公里的沙漠裏。帳篷由聯合國難民署提供。兩個難民營相距兩三公里,一個由約旦哈西姆慈善會負責搭建,供伊拉克難民居住。另外一個營區的工作由紅十字會和紅新月會負責,供第三國僑民居住。兩個難民營的總面積有30多萬平方米,搭建了3000多頂帳篷,可以居住2.5萬—3萬人。這片地方很大,如果難民人數增多,帳篷區隨時可以擴建。目前很多救援物資已經運到了難民營,毛毯、床墊、櫥具、照明取暖等各種生活用品比較齊全。飲水、衛生等基本生活設施也已經建好。為方便管理以及難民的通訊聯絡,從邊境小鎮魯瓦西德接了110條電話線拉到了難民營。

  魯瓦西德位於距約旦首都安曼280公里處的公路邊上,距離難民營區20公里左右,這個只有1萬人口的小鎮因為這場戰爭有了名氣。早在戰爭開始之前,就有很多人猜中了小鎮將要擔負的重任,記者們紛紛前往小鎮實地觀察考證,並做著各種準備。開戰之後,每天來往小鎮的記者有600多名,有的乾脆住到了小鎮上。公路上來往的車輛大多標有TV字樣,餐館裏就餐的也大多是攜帶各種採訪設備的各路記者,僅有的一個較好的飯店早已被政府臨時設置的管理中心和新聞中心佔據,多數記者只能租住居民提供的民房。

  小鎮上的人很高興,戰爭給伊拉克人民帶來了災難,卻給小鎮人帶來了興旺和財富,原來月租100美金的房價,立刻提升到1000美金,整整上漲了10倍。

  都知道記者們在這種時候會很大方,只要能比別人更早地搶到新聞、當然最好是獨家新聞,記者們會不惜血本地花錢雇人、租車、租房子,小鎮的人們把準了記者的死脈,抓住這個機會去掙錢。但是小鎮的人們很善良,他們在幫助建立難民營和安置救援物資時,卻自覺自願地幫忙而不計報酬。

  26日夜間約旦全國出現異常天氣,邊境地區遭到大沙暴的侵襲,小鎮上的很多人主動到難民營去搶救和加固被狂風刮走或刮翻的帳篷,難民營區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忙。

責編:高楠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