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央視專稿】:顧玉龍親歷“北方戰線”之二

央視國際 (2003年03月18日 01:02)

  CCTV.com消息(CCTV赴土耳其特派記者 顧玉龍報道):

  阿馬努斯山魔洞

  土耳其地中海沿岸的阿馬努斯山這邊陽光燦爛,滿山蔥綠,撲面而來的是初夏的氣息,《文匯報》的美女記者李念在電話裏問我沿著美軍的"北方戰線"前進有啥特別的感覺。我回答説,從伊斯肯德倫港出發,一路都是六車道的平坦的高速公路,我們正以每小時200公里的速度向東挺進,我真不知道有啥職業要比趕在美國兵前面探路看熱鬧更爽。


庫爾德人説:布什和薩達姆有什麼兩樣?

  一個山洞迎面撲來,美女記者在耳邊不翼而飛,等鑽出山洞,發現外面已是白雪皚皚。我真沒有想到,阿馬努斯山竟然有如此魔力,能把土耳其大地涇渭分明地劈成兩半。

  90號高速公路上很少有車輛來往,兩旁的制高點和大橋都已經被土耳其軍隊所控制,我們還能經常看到裝甲車和荷槍實彈的軍隊,有些裝甲車的槍口對著公路,大有臨戰的狀態。

  土耳其全國大致有兩條主要高速公路,一條是從首都安卡拉通往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的歐洲80號公路,另一條就是沿美軍醞釀中的"北方戰線"展開的歐洲90號公路。

  90號高速公路西起土耳其地中海港口城市梅爾辛,它連接土耳其南方第一大城市阿達納和伊斯肯德倫,然後越過阿馬努斯山,經加齊安泰普,過迪亞巴克爾和馬爾丁兩個軍事基地直達土耳其北部邊境小鎮錫洛皮,全長約760公里。如果按時速60-80公里算,美軍"北方戰線"部隊在24小時之內就能從梅爾辛和伊斯肯德倫抵達土耳其東南部進入伊拉克北部庫爾德地區。


穿夏路瓦大褲子、戴卜辛頭巾的庫爾德人和其後代

  就在我為自己的神機妙算感到得意時,90號高速公路在加齊安泰普嘎然而止,明確無誤的路標告訴我們高速公路由此結束,接下去的600多公里道路全是雙車道的普通公路。

  土耳其的普通公路在許多路段到處是陷阱,滿地全是坑,這些坑小的像碗口,大的竟然像浴缸,一不小心掉下去汽車就有可能斷筋折骨。我們租來的福特小汽車只得戰戰兢兢地向前作蛇行狀,其情景和醉酒開車沒有什麼兩樣。

  熟悉土耳其的人都説土耳其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家,和它接壤的伊朗、伊拉克都是滿地都能冒油的國家,唯獨土耳其一點也不沾邊,為此土耳其方面很不服氣,請了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勘探專家前來勘探石油,結果還是一無所獲。好在真主有沒有拋棄土耳其,土耳其沒有油,但有水。中東的兩大河流--幼發拉底河和底格利斯河都發源於土耳其境內,為發展水利事業,土耳其還在幼發拉底河上遊修建了水庫,此舉遭到了伊拉克、敘利亞等下游缺水國家的反對和抗議。儘管如此,土耳其同樣也是一個缺少雨水的國家,我們在土耳其山區看到的農作物都是耐旱的橄欖樹。望著紅色土壤中一望無際的橄欖樹林,我不禁感慨萬千:《聖經》賦予綠色的橄欖枝以和平和生命的象徵,然而,用不了幾天,隆隆開進的美軍戰車和飛機就將浩浩蕩蕩地從空中和地面越過這片寧靜的橄欖林撲向伊拉克。

  宙斯的真諦

  踏上土耳其東南部那荒涼的山崗,我感覺自己已經到達了月球。

  南魯德達夫山頂站滿了巨大的石像,那是安納托利亞的一個奇跡。塞流古一世為了炫耀自己和紀念他的祖先,在山頂雕刻了許多有兩到五層樓高的石像,其中保存最完好的是一尊站著的雄鷹和一尊頭戴波斯帽的阿波羅頭像,千百年來,他們共同凝視著這片荒涼的土地,他們在整個安納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是永恒的象徵。考古學家發現,這個被稱為"王國屋脊"的地方,實際上是一座驚人的文化大熔爐,在這裡,歐洲、亞洲和安納托利亞的文明交織在一起,共同創造了豐富而絕妙的奇跡。

  聽説站在南魯德達夫山巔能傾聽到宙斯的聲音,於是我真想聽聽這位眾神之神對"北方戰線"有什麼説法。

  汽車在月球表面一般的崎嶇山路上前進。黃昏時分,我們終於趕到了幼發拉底河上遊的布賈克渡口。

  布賈克渡口地處荒山之中,望著遠處高達2150米的雪山,我明白了人們為什麼把那裏稱作是"王國的屋脊"。

  一艘笨重的渡輪正在靠岸,從甲板上第一個走下來的是一頭駝了東西的毛驢,然後下來一個土耳其老人,接著開出來兩輛小汽車和一輛卡車。

  正在排隊等待擺渡過幼發拉底河的土耳其人聽説來了"秦國"的記者(土耳其人都稱中國為"秦"),紛紛前來和我們握手。

  在聊天中,這些土耳其人告訴我們,他們是庫爾德人。

  我知道在土耳其大約有1800萬庫爾德人,他們大都生活在土耳其東南部山區。庫爾德老人的衣著特點是他們幾乎都穿一種褲襠幾乎抵達腳踝的名叫"夏路瓦"的褲子,其裁減風格明顯帶有傳統的遊牧民族特徵。一般人上下身衣服可以自由搭配,但"卜辛"(即阿拉法特式的頭巾)是必配的,包括那些在土耳其軍隊服役的庫爾德人。只要你看見穿軍裝,軍帽下披著"卜辛"的士兵,那就是庫爾德人。我發現那些服飾比較考究的庫爾德人穿"夏路瓦"是和上身的西服配套穿的,就像歐洲人穿西服那樣。出門在外,他們一般外面還要穿一件相同顏色的厚料子大衣,對我們這些外國人來説,初看有些彆扭,但看慣了還是覺得挺有特點的,也挺精神。

  如今,在庫爾德地區,除了成年庫爾德女人還戴傳統的"卡拉夏夏夫"面罩外,一般的庫爾德年輕人穿"夏路瓦"大褲子、戴"卜辛"頭巾的很少很少,在布賈克渡口就有這麼一位穿牛仔褲的新新人類,他會説一些英語,並熱情地拉著我們看他小麵包車裏的貨物。我們上前一看,裏面裝的全是各色波斯地毯。顯然這是一個受過教育、走江湖的小商人。

  我拿的是數字相機,每給這幾位庫爾德人拍一張,我都要讓他們自己看一眼,這種非常簡單的交流促進了雙方的溝通。

  我問這些庫爾德人,美國人馬上就要對伊拉克開戰了,你們害怕伊拉克向你們這裡發射導彈報復?這些庫爾德人不以為然地笑著搖搖頭。我問他們薩達姆好不好?庫爾德人一齊搖頭。我又問布什好不好?庫爾德人又擺手又搖頭。一個庫爾德人拉著我説要給我看一樣東西,只見他打開一個箱子,然後撩開蒙布,只見黑洞洞的鳥籠裏站著兩隻又像老鷹又像鴿子的鳥:一隻虎視眈眈,一隻冷眼以對。那位會英語的庫爾德人説:"你看,這就是布什和薩達姆,你説他們有什麼兩樣?"他説:"我們庫爾德人是要獨立,要成立庫爾德斯坦,但我們不希望通過戰爭來實現。我們這裡的土耳其人、伊拉克人、庫爾德人本來是可以和平相處的。一旦美國開戰,伊拉克要倒楣,土耳其也要遭殃,我們大批的庫爾德人就將再次淪為難民。"

  庫爾德青年人的話語雖然簡單,卻説出了當地民眾對即將爆發的這場戰爭的感受。

  夕陽西下,周圍籠罩在一片昏黃之中,遠處被冰雪覆蓋的南魯德達夫山頂在夕陽中散發著迷人的光輝,這個體現了東西方文明和文化互相並存、相互融合的神秘之地曾贏得了世界各國的考古學家和學者的陶醉和讚嘆。由於今天天色已晚,我還將趕往下一站迪亞巴克爾軍事基地,我只得暫時放棄這次難得的瞻仰機會。隔著著名的幼發拉底河,遙望那個被譽為"與宙斯寶座最接近的地方",我恍然之間似乎已經感悟到了宙斯真諦。

責編:趙國臣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