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北線報道:美軍戰機列隊"歡迎"CCTV記者(圖)

央視國際 (2003年03月09日 23:18)


CCTV赴土耳其特派記者 顧玉龍

  CCTV.com消息(CCTV赴土耳其特派記者 顧玉龍報道):我這個人不愛湊熱鬧。但自從當上了記者,我竟然喜歡替別人去看熱鬧。先是從上海看到北京,再從中國看到了國外。1999年我替中國的電視觀眾到南斯拉伕看了一場北約空襲的"熱鬧",這幾天我又趕到了土耳其南部的英吉爾利克空軍基地看起"熱鬧"來了。

  這是一個陽光和烏雲並存的天氣,一架又一架的美軍F-15和F-16戰機從英吉爾利克空軍基地向鐵絲網這邊撲來,然後幾乎是擦著我的頭皮飛向我的腦後,呼嘯而來的巨大噪音刺得我兩耳生疼。由於距離太近,我看到了機翼下導彈上的字體。

  英吉爾利克空軍位於土耳其南方第一大城市阿達納近郊,它南瀕地中海,西靠博爾卡爾山,東面與伊斯肯德倫灣的阿馬努斯山相望,雖然地處漢河河谷,但狹長的地形十分開闊,凈空條件良好。這裡原本是美國空軍支援南歐、中東和地中海東部空軍的重要軍事基地,常年駐紮著美國和北約的4000名士兵。這裡有兩條各長3050米的混凝土跑道,新華社記者原先來過這裡一次,但美國大兵就是不給"面子",所以他們拍攝到的都是飛機的屁股和它噴出的污穢。然而不知是因為風向的改變還是因為美軍獲悉這天有中國CCTV記者的到來,10多架美軍飛機竟然從機庫列隊開上跑道,一架一架地張開翅膀朝我們迎面撲來,其熱情程度令我們實在難以招架。

  1999年我報道北約空襲南聯盟時,我只看見過在萬米高空飛翔的北約戰機。由於北約擔心遭到南聯盟防空炮火和導彈的襲擊,北約戰機一般不敢低空飛行,所以我等在南聯盟戰地無緣目睹美軍F-15和F-16戰機"風采",如今近在咫尺,才真正體會到了啥叫"如雷貫耳"。

  我們所處的位置正好面對跑道,我們與跑道盡頭也就相差500米左右,所以透過鐵絲網,我們總有一種錯覺,覺得美軍的飛機是衝著鐵絲網來的。助跑距離比較短、動作靈活的F-15、F16戰鬥機能很快爬上天空,而笨重的C-3運輸機、空中加油機則很不容易在空中爬升,再加上其個頭龐大,它們每次從我的頭頂飛過,其落在地面上的巨大投影總給我有一種壓迫感和恐懼感。

  第一批美軍戰機剛剛鑽進濃密的雲層,我感到腰間的手機在震動,原來國際頻道正在直播聯合國聽取並討論有關伊拉克武器核查的報告,國際新聞的編輯和主持人希望我談論一下有關美軍在土耳其的佈防情況和土耳其對布裏克斯核查報道的反映。不知怎麼搞得,我在土耳其新買的手機好像出了問題,怎麼也聽不見清國內編輯的説話聲,於是我建議她打我的另一部應急手機,雖然北京方面説很清楚,可我還是覺得手機有問題。站在一旁的土耳其同行提醒我:"由於強大的飛機噪音刺激,你的耳朵可能出現了暫時性聽力障礙"。新華社記者老鄭在一旁開導我説這才叫"震耳玉龍(欲聾)"。

  這是我在土耳其由於愛看"熱鬧"已經第二次領教了"熱鬧"的厲害。那天安卡拉舉行10萬人反戰集會,反對美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不知集會的主持人發了一聲什麼號令,現場幾萬人一起發出尖厲的哨聲,其高分貝好似一架F-16戰機從低空飛過,震得我別在腰上的手機發顫,我當時還以為國內《新聞聯播》的編輯又給我來電話要新聞呢。

  一架F-16還好辦,但一群F-16就不好對付了。不知是美軍在故意和我作對還是因為熱情好客,從基地上起飛的軍用飛機越來越頻繁,除了F-15、F-16戰鬥機以外,還有空中加油機、軍用運輸機和武裝直升機,最後連一直在指揮塔旁默不做聲的北約預警飛機也不敢寂寞,加入了飛行的行列,其壯觀景象樂壞了正在拍攝的我的同事老王和新華社攝影記者劉宇,尤其是劉宇真能變招,在鐵絲網邊上眼巴巴等著給我們記者擦皮鞋的幾個土耳其小男孩竟然也扔了鞋刷和小足球,跟著劉宇上竄下跳充當攝影小模特兒。新華社"土(語)記者"鄭金髮和真正的土記者--《土耳其晚報》記者巴斯利先生興奮地説:"看來我們今天來的正是時候"。另一位土耳其新聞雜誌記者在一旁提醒我們:"大家別高興得太早,你們難道沒有看見機翼下懸挂著的導彈嗎?萬一掉下來了一個,我們大家恐怕也得跟著坐'土飛機'了"。土耳其電視臺的記者接過話來幽默地説:"那美國肯定會説'I am sorry'。"作為中國記者,我們知道這位土記者指的是"王偉事件",我們頓時也就沒有心思再開玩笑了。

  因為想找一個更好、更高的拍攝角度,我們想到土耳其NTV租借的一家民房的屋頂上去拍攝,誰知這一要求遭到了婉拒,理由是這家房屋是三家新聞租用的,別的新聞單位可以上來參觀,但不許拍攝。據説靠近機場的民房和一些倉庫的屋頂和陽臺都已經租出去了,價錢從2000到5000美元不等,後來者已經沒有立足之地了。我們提出可以付費,但陽臺上那人説這得和在倫敦的一家電視新聞社商量才行。會土語的新華社記者老鄭向樓上的人喊話説:"你幹嗎那麼傻,我們給你錢,你一個人拿了不就行了?"樓上那人看看身邊的另一個人,竟然一時找不到回答的話。

  如今全世界都知道土耳其人特會做交易,美國願意給土耳其總額260億美元的贈款和低息貸款,但土耳其人總能得寸進尺地找到種種理由,不斷要求加碼,並在某種程度上導致議會用非常民主的方式否決了土耳其政府提交給政府的第一份議案。對此連一向頤指氣使的美國竟然也被土耳其的民主體制搞得瞠目結舌。

  如果説土耳其人個個斤斤計較,那就大錯特錯嘍。在伊斯坦布爾,在安卡拉,在伊斯肯德倫、在阿達納,我們每到一地總能碰到"土雷鋒"。

  我們在3月6日晚上進入阿達納的時候,碰到了一位説的英語和她容貌一樣漂亮的土耳其姑娘,她駕車一直把從高速公路口把我們帶到下榻的飯店,臨別竟然還朝我眨巴了一下眼睛。

  第二天早上,在伊斯肯德倫港,要不是年輕的土耳其NTV的女主持人向我介紹昨晚停泊在港口的"安特雷斯"號貨輪來龍去脈,我根本就搞不明白這是一艘美國租用的挪威貨輪,也不知道船上的軍用物資在昨晚去了哪,更無法發回有關的新聞報道。

  土耳其的小姐那麼熱情,土耳其的男子同樣樂於助人。在土耳其只要你説自己是"秦",你就發現遍地是朋友。在我們從首都安卡拉趕往南方第一大城市阿達納的路上,我們租用的福特車在中途被警察截獲,警察告誡我們超速行駛,必須交出護照和罰款一億三千五百萬土耳其里拉。看到警察一副嚴肅的樣子,我掏出土耳其總理府新聞署頒發的記者證,土耳其警察一看我是"秦"國CCTV的記者,立即"OK"。第二天到伊斯肯德倫港採訪美軍裝備抵達的情況,由於我忙於採訪和傳送衛星新聞,一不小心丟了一架價值1500美元的照相機,等我們回頭找去,發現土耳其國家電視臺的衛星技術員已經替我精心地保存著。一位土耳其朋友幽默地説:"在中國秦始皇年代,我們可是近鄰,只不過你們中國人住在長城內,我們突厥人住在長城外。一條萬里長城使我們成了不打不相識的朋友。"

  在土耳其各重要的軍事基地和港口,到處都是土耳其和各國的記者,我們很快地和大家打成一片。這兩天英吉爾利克空軍基地的美軍無論是在空中還是在地面都要比往日顯得更加繁忙,這個在1991年用於轟炸伊拉克的軍事基地目前所駐紮的各類戰機已經從以往的50架達到了目前的100架,3月8日中午,我在三個小時內看到三架大型民用波音客機飛抵英吉爾利克空軍基地,同時還發現有30輛滿載美軍軍用裝備的卡車從伊斯肯德倫港港口運抵這個基地。有報道説,自從土耳其軍隊總參謀長厄茲柯克公開表示支持美軍進駐土耳其以開闢打擊伊拉克的"北方戰線"後,美軍正在悄悄地化整為零向土耳其境內的各軍事基地"偷偷地"運送軍需物資,與此同時,土耳其軍方也正在作較大規模的調兵遣將,向土耳其與伊拉克邊境增派兵力和重武器,以應付可能出現的危險局勢。另外土耳其內政部長7日在安卡拉表示,土耳其民防系統正在為美國可能對伊拉克實施的軍事打擊做應對準備,具體措施包括:訓練救援隊伍、啟動空襲警報系統以及購置防毒面具和防化服等。

  有消息説,在聯合國對伊拉克武器核查負責人7日向安理會報告核查進展情況後,美國、英國和西班牙向分歧嚴重的安理會拋出了最後通牒:即伊拉克必須在3月17日前遵從安理會決議銷毀違禁武器,否則將面臨戰爭。

  熱鬧還在繼續,看來我這次不光能看到懸挂在美軍機翼下的導彈,還能再次看到導彈滿天掉落的場面。

責編:趙國臣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