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世界足球之旅澳大利亞篇:葡萄牙的孩子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29日 17:32 來源:CCTV.com
    專題:32支球隊

  第三個故事1:葡萄牙的孩子

  杜邁茵廣場(Domain Carpark)位於悉尼市中心海德公園附近,這裡是一個露天的小型體育場,每天都會有很多人在這裡鍛鍊。我們來到杜邁茵廣場的這一天,正巧碰見了這群身穿不同國家隊球迷杉的足球少年。他們是小體育場附近聖瑪麗中學的學生,每個星期一的下午,學校的足球隊都會在這裡進行訓練。

  這15個孩子全都出生在澳大利亞,但是他們的父母則是來自不同國家的移民。有的來自歐洲的蘇格蘭、意大利、希臘;有的來自亞洲的越南和黎巴嫩。

  “愛耍寶”的這個孩子名叫茱麗安,今年15歲,是聖瑪麗中學9年級的學生。茱麗安的父母是都葡萄牙人。他心中的主隊正是身上紅色的葡萄牙隊。

  記者:“你最喜歡哪支國家隊?”

  茱麗安:“葡萄牙。”

  記者:“當世界盃開始的時候你支持哪個國家?”

  茱麗安:“葡萄牙隊和…澳大利亞隊。”

  記者:“哪一個國家是你的第一選擇?”

  茱麗安:“葡萄牙!”

  茱麗安説他的夢想是做一名職業足球運動員,最想加盟的是西班牙皇家馬德里俱樂部,因為那裏曾經是他的偶像,葡萄牙國腳路易斯菲戈最為輝煌的地方。學校的足球隊目前正在進行新一輪的選拔,茱麗安説自己有信心絕對不會被淘汰,因為每一個身穿葡萄牙隊服的男孩都會像菲戈一樣,會是球場上那個最有天賦的隊員。

  第三個故事2:移民的特色

  聖瑪麗中學是一所天主教的教會學校,校長大衛斯坦登(BR David Standen)告訴我們,聖瑪麗中學共有學生750名,全是男孩子。如今在澳大利亞,還保留著很多男女分開的學校,不少家長認為,這樣男女分開的教學方式,對於孩子們的中學教育來説要更好一些。

  午休時間裏,天臺的這些方桌,就是學生們的食堂。孩子們的午餐很簡單,自帶的飲料、三明治,還有盒裝的麵條。

  校長告訴我們,每逢假期都會有一些學生與家長回到故土,學生們往往會帶一些禮物給他。對於出生在澳大利亞的孩子們來説,回到自己父母的故鄉,這樣的探親更像是一次旅遊,旅遊的過程中一定會帶回很多紀念品。

  大衛斯坦登説:“我的學生們來自80個國家和地區。

  所以你看,這個來自馬耳他、這個來自希臘,這個是蘇丹的,來自美國的,德國的,愛爾蘭的,很多不同的國家。”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很多黑頭髮、黃皮膚的中國男孩,出生在澳大利亞的他們,已經是第二代甚至是第三代的移民華僑,除了中國式的面孔,他們已經不會講一句中文。

責編:鄭德春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