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兄弟再聚首 乾杯共誓續走“玄奘路”

——記7.9“商學院戈壁挑戰賽”回歸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11日 13:56 來源:

  CCTV.com消息(記者 武林)“是兄弟,就回來……再次流淚,不因為傷痛,只因為我們一起走過,再給一個擁抱,就像靠近營地時你給我的一樣。”這是“商學院戈壁挑戰賽”7月9日回歸日邀請函上的文字。當在聚會現場,看到一群人激動地互相擁抱,用力的拍著對方肩膀,並急切地詢問誰誰何時來的那刻,明白那段話説到了他們心坎上。

  這群兄弟正是“挑戰賽”的主角,他們分別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和管理學院、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長江商學院和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EMBA 學員。在5月20日至5月23日,他們經歷了為時4天徒步100公里的戈壁行。

  行走歸來後,大量手記亮相於為此次挑戰賽專門開設的論壇中,發貼者情緒高昂,跟貼者中的當事人則紛紛補充回憶起的細節,然後相互問候;局外人雖對此事不甚了了,卻也深受感染。零星拾掇眾多“行者”的感悟,發現驚人的一致。

  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睿説:“這是一次心靈的旅程,一場心性的洗滌,更是一種自我能量的釋放。”這顯然是經過內心積澱而認真梳理出來的一句話。而E龍公司副總裁黃小軍卻用旁人看來似乎故作高深的4個字來總結自己的戈壁行:脫胎換骨。但如果了解他最初是攜帶著高級帳篷、躺椅,準備享受戈壁陽光,到最後一天艱難走到營地已淚流滿面的“蛻變”,便信他言不過分。

  沒有人説出自己具體感受到了什麼,這種抽象的體悟被活動組委會執行秘書長曲向東一語點破。他説,“商學院挑戰賽”作為“玄奘之路”大型活動的衍生項目,它的根基正是“玄奘之路”倡導的追尋中國精神,這是一個龐大的命題,落到每個人身上,就成了個體的自我追尋,“那所有的人出發前都有很強烈的渴望,就是要去尋找什麼,可能他自己在最初也是很模糊,但行走中,他一點點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然而要具體説每個人找到了什麼,他們自己內心清楚,卻難用言語表達”。

  而通過回歸日聚會中的每個細節,卻讓眾人的內心感悟流露得淋漓盡致。可以説,從踏入聚會大廳開始,就能感覺到有種強烈的氣息已到處瀰漫開來。

  現場佈置細心 “煽情”到底

  一幅巨大的照片正對著大廳入口,照片上的兩個“大男人”一人伏在另一人背上,在淌河水。回想隊員手記,提到這些EMBA學員行走途中大都腳板起了水泡,全程跟隨的隊醫一大主要任務就是為他們“挑水泡”,更有甚者,交大學員吳興偉的腳是45碼,據説創造了“腳有多大泡就有多大”的極限紀錄。而行走中有一條河溝,需要赤足趟過,腳底水泡嚴重很易被感染,所以照片中看到的情景正是緣於此。聽到身旁站著的EMBA學員議論“畫中人”是清華經管的學員。

  大廳多處放置的等離子電視中,反復播放著戈壁行中的感人場景。其中有一鏡頭被眾人多番評點,茫茫戈壁上,四週不見人影,一位學員立於中央,將頭左右轉動,象突然意識到自己正孤身一人,難道迷失?當然這個鏡頭很有擺拍的嫌疑,而這次的行走中還的確有一位女學員體驗了這種滋味。她剛出發就丟了GPS,在荒漠中走了1個多小時後,幾乎轉回了起點,事後她説:“以前聽説荒漠中迷路的人,會走回原地,以為只是傳説,現在我知道是真的。”

  幾乎在聚會現場的各角落裏,都能看到“商學院挑戰賽”的真實場景,從學員們三五成群的圍觀一幅幅照片的情形來看,主辦方細心的“煽情”應該説恰到好處。


中國人大國學院院長 馮其庸

  馮其庸現身 只因“想和走過這條路的人説説話”

  在回歸日儀式正式開始時,現場主持人曲向東向大家介紹了一位邀請名單上沒有的人,那便是紅學家馮其庸。“不請”是因為組委會考慮到老人身體不太方便,“自來”則是馮老説他“想和走過這條路的人説説話”。“玄奘之路”這項大型文化考察活動可以説和馮其庸是有淵源的,那是曲向東作為CCTV-10《大家》欄目主持人採訪馮老,馮老講了自己九次實地考察玄奘之路,發現玄奘取經東歸入境古道。“言者無意,聽者有心”,1年後的今天,“玄奘之路”大型活動已經被無數人關注,《玄奘》紀錄片也在緊張拍攝中。

  馮老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走上講臺,沒有坐為他準備的椅子,一字一頓的發言:“我覺得玄奘精神是萬物長青,這種精神永遠用得著,在今天,建設祖國的時候用得著,在將來祖國更加偉大發展的時候也用得著。玄奘不光是追求吃苦奮鬥,而且還有一種與別人非常友善的精神……”當組委會向馮老頒發了一**時,馮老説:“我眼睛不好,但上面‘行者”兩字我看到了,謝謝大家”。

  而這次“商學院挑戰賽”回歸日上,還有兩位特殊的嘉賓,他們是去年玄奘路“體驗之旅”的成員周國平和張維迎。當接受記者採訪時,二位都表示條件充分,一定會繼續參與今年10月份的“重走玄奘路”。因學者周國平在其博客中寫了一篇題為“忘記玄奘是可恥的”文章,記者針對此問題向他求證,因為有網友留言説他用詞太狠,周國平這樣解釋:“我是故意用的很一點的,我就是想要引起人們注意這個問題……在印度,玄奘是家喻戶曉。”而在中國,大眾對玄奘的印象就是《西遊記》中的唐僧,“只知道這樣的一個娛樂的形象而不知道我們民族歷史上的一位偉大的人物,這是很可悲的。”


《玄奘》高清記錄片導演 金鐵木

  金導大片預熱 現場向觀者“道歉”

  目前正緊鑼密鼓拍攝大型高清紀錄片《玄奘》的科影廠導演金鐵木今天亮相“回歸日”現場,他帶來一部叫《圓明園》的紀錄片,説是給自己的新片預熱,其實等到看完後,大家都明白另有其意。

  《圓明園》是一部長達90分鐘的片子,今天看到的是20分鐘剪輯版。播放完後,場內靜悄悄,沒有“合乎常理”的捧場掌聲。這似乎完全在金導的預料當中,他先跟大家“道歉”,笑説破壞了大家的好心情。繼續講下去,談到了內心想法:“其實我們有一個思路,就是把中國的歷史通過紀錄片的手段恢復起來,觸動當下的中國人,最終希望的是對中國當下的現實、前途會有自信心、有一種民族使命感。而“玄奘之路”和這種思路在精神上是一致的。”


“回歸日”現場

  “發現中國”一呼百應 兄弟攜手繼續同行

  據組委會介紹,“發現中國”這個概念早在兩年前就提了出來,在最初設想“玄奘之路”時想到了這個概念。因為在歷史上,中國好多古遺跡都是由外國人最先發現,好像他們比我們中國人更對中國的歷史文化感興趣。現在應該到了中國人來發現中國的時候了,因為經濟上發展起來了,文化上也必須在全世界有立足之地,有強有力的聲音。

  兩年來,參與“玄奘之路”的人心中關於“發現中國”這個構想越來越成熟,今天在回歸日現場,這一概念在眾多EMBA成員中呈現一呼百應之勢。有人説,發現中國,首先是要發現自己。這句話無疑説出了很多人的心聲。據悉,各方有意每年持續把這個活動做下去,把它作為一個長線來做。

責編:武林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