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説”,何如“做”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2日 14:00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2月28日,教育部部長周濟新聞發佈會上宣佈,“3年來,全國清退亂收費資金13.2億余元,查處亂收費案件1.9萬件,受黨紀、政紀處分者有5931人,共有794名校長因亂收費被撤職。(2006年3月1日 京華時報 )

  3年來查處“亂收費現象”,筆者姑且説“成就輝煌”吧;但在2005年12月22日,教育部發言人王旭明説,“‘教育産業化 ’這個提法從它産生之日起,教育部就旗幟鮮明地表示反對,堅決反對教育産業化的提法”。既然從“教育産業化”的“提法”産生之日起,教育部就堅決反對;那麼,3年來,僅僅清退的亂收費資金為什麼能夠達到13.2億余元呢?

  王旭明説,“不能籠統地説産業化,一個‘化 ’字的危害就在於要在各級、各類教育當中,全部實現産業,這當然是很荒唐的”。其實,荒唐的教育産業化,這麼多年來一直在“化”著;而且並不是偷著掖著地“化”,而是幾乎公開地大膽地、近乎殘酷地、掠奪式地“化”著。

  一些學校,憑藉著對國家教育資源的某種壟斷地位,他們就巧立名目,肆意勒索。2月19日,國家發改委曝光了8所教育亂收費的學校,其金額高達2270萬元;消息一齣,新華網、新浪網、搜狐網等網站跟帖上萬條,多數網友還舉報了自己所知道的亂收費學校的名稱、收費項目和數額。

  王旭明還説,我們同意教育的某些部分可以發展成教育産業,比方説“高校科技産業、成果轉化都是可以變成産業的”。----其實,有哪些群眾反對“高校科技成果的轉化”了呢?這是您“官”人自擾了。群眾反對的是“違規收費”,埋怨的是不切實際的、超過自己承受能力的某些“合法收費”。亂收費的實質,就是將教育當作産業、將學生當作産品來賺取利潤了。

  2003年2月,為治理教育亂收費,教育部部長周濟曾撂出一句重言,“學校亂收費,校長要撤職”;然而,3年來,僅僅撤職了794名校長,----全國亂收費的學校豈止794所。——比較遠的事情暫且不説吧,發改委曝光了的8所學校的校長們今天仍然安居其位呢,還是已經或者將要、總之必須撤職以兌現您的“重言”呢?

  “教育産業化”,已經成為“過街老鼠”;群眾喊打,教育部官員也喊打。實際是“亂收費”和“高額收費”毀了它的名聲,使它就像“小姐”一詞一樣,令人鄙視和厭惡。但是,既然從教育産業化的提法産生之日起,教育部就堅決反對;那麼,治理教育亂收費的形勢,為什麼“依然嚴峻”(周濟語,《京華時報》),也就是説亂收費現象依然嚴重呢?

  難道説,教育部從一開始就堅決反對的,僅僅是“教育産業化”的“提法”,而不是“教育産業化”的“做法”嗎?而且,僅僅是態度上的“反對”,即使無論怎樣的“旗幟鮮明”,卻不採取切實的措施禁止,那也僅僅是説説而已,----“説”,無論如何比不上“做”。(作者:金秋碩果)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王茜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