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學術刊物“版面費”折射了什麼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16日 11:30)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尊敬的張,您的論文通過評審,將在我刊2005年第五期上發表,原文4500字,您應交版面費500元,見款排版……”前不久,北京某大學的張老師為媒體記者提供了這樣一份“版面費”的交款通知單(據4月15日《文匯報》報道)。

  在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需要繳納“版面費”,在學術界早就是眾所週知的“秘密”。對這種遊戲規則,恨之入骨者有之,理解並按“潛規則”辦事的人也不少。贊成“版面費”的學者認為:只要學術論文達到質量要求,作者又有力量付出一點“代價”時,這種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對版面費持否定態度的反對者就像報道中的張老師那樣,認為“花錢發論文,那簡直就是對學術的一種褻瀆”。有些人甚至認為:“版面費”無疑助長了學術腐敗、權學錢“三角貿易”的不良風氣。

  對學術刊物收取“版面費”究竟是好是壞要下一個定論並非易事,筆者認為我們有必要追根溯源——先弄清楚我國學術刊物的“市場生存和發展境況”。據資料統計,我國的學術期刊汗牛充棟,到目前為止一共有3000多種(本)。其中,2004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的“核心期刊”為1800種;2004年《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收錄的“核心期刊”為344種;2004年《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有540余種。

  但是,就是在這些“精挑細選”出來的一堆學術期刊中,真正具有含金量、在國際學術界享有盛譽的還是鳳毛麟角,而且,這些學術刊物大都面臨著辦刊資金不足、難以為繼的困窘。無論是從質量上還是資金上,多數學術期刊均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我們甚至可以説,學術期刊陷入了一個走不出的“資金不足—質量下降—資金不足—質量下降……”惡性循環。學術期刊的無序“出爐”,相應監管“缺位”,再加上“聚財無術”,向論文作者收取“版面費”便成了學術期刊出版發行時的一種生存之道和“行規”,而且這種“潛規則”日益走向“明規則”。

  因此,要想解開“版面費”帶來的“學術枷鎖”、提高我國學術刊物的質量與地位,讓學術刊物能夠生存和發展下去,就必須先破除上述“惡性循環”。

  學術期刊的辦刊資金該來自於何方?筆者認為有必要採取“誰受益,誰付費”的經濟規則,用市場化思維去解決學術期刊所面臨的資金不足問題。正如一位學者所言:“學術乃天下之公器,學術期刊更是公器之公器。學術期刊不能真正成為廣大學者的治學平臺,中國學術文化的振興就是一句空談。”學術期刊的最大受益者是我們的國家和民族,但是目前政府對學術期刊的財政撥款還停留在“杯水車薪”的階段,扶持力度明顯不足;另外,政府引導下的學術期刊“民資準入”、“民資辦刊”手段也乏善可陳。一個全新的學術期刊辦刊模式亟須重新探索和構建。

  學術期刊的質量應該由誰來保證?我們學術期刊在目前的狀況下,就算解決了辦刊資金問題,質量也未必能夠上得去。這涉及另外一個層面的問題:我國大多學術刊物缺乏一個科學合理的學術評價機制,質量上乘的論文也不一定能夠發表,學術期刊審稿、發稿並沒有走上規範化、制度化的正軌。筆者認為我們的學術期刊有必要借鑒海外一些高質量學術刊物的辦刊經驗:對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實行匿名審稿制度,更加注重研究方法和學術規範等等。在重視和扶持正規學術期刊出版發行的同時,政府和學界還有必要自覺、主動地拒絕一些非法的學術期刊(沒有正式刊號或是以書號代替刊號的學術期刊),並對它們進行嚴厲的整頓和查處,讓它們沒有生存的空間、發展的餘地。

  政府主導和引導,給我們的學術期刊解決資金難題,給我們的學術期刊市場重新“洗牌”併為它們樹立新的“標桿”,兩項工作都相當迫切和緊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將是解決學術刊物“版面費”難題、提高我國學術期刊國際地位和讓我們的學術文化蓬勃發展的必由之路。(李霽)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于冰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