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 “愛心”裏面沒有“愛”?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24日 14:43)

  日前,《中國青年報》聯合雲南省10所主要高校開展了“校園愛心使者——雲南大學生公益楷模評選活動”,同時還進行了一個關於大學生愛心狀況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接受調查的大學生8成有過愛心行為,但同時,在對當今大學生的“愛心狀況”作總體評價時,也有近8成的被調查對象選擇了“缺乏”和“有些人缺乏”,只有兩成左右的人認為“不缺乏”。(《中國青年報》12月22日)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搞活動的著眼點是如何把活動開展得熱熱鬧鬧、轟轟烈烈,至於活動的意義、價值有無及大小,則不在或較少考慮。於是,提到獻愛心,都希望能做一些“能看得見、顯眼的、轟轟烈烈的大事”,只希望“物有所值”。現實生活中,也的確如是。“愛心”加分成了獎學金重要砝碼,在學校裏已是公開的秘密(目前高校普遍有這樣的規定)。此時,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一些大學生參加公益活動“功利心比較強”的原因了。

  為“希望工程”、災民、貧困人群捐款捐物,見義勇為、保護弱者,主動參加義務獻血(非組織),為社區、養老院、兒童福利院、臨終關懷醫院提供義務服務,環保行動,在同學生病或有困難時積極幫助,這些值得大書特書的“愛心”活動背後竟然會是那麼的齷齪,竟然包藏有不可告人的功利心。大學生在愛心活動中摻了沙子、動機不純,自然會引發對自己的所作所為缺乏自信,反映出的是大學生對待愛心活動的矛盾心態。而這種實際上萎縮的心態和形式上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形成的巨大反差,也正是流行于社會的不良價值取向。

  大學生面對諸如升學、英語過級、畢業、考學位、就業、經濟狀況等壓力,注重考慮自身利益本也無可厚非,但抱有功利目的群體得到既得利益並進而産生“群體影響的作用”,勢必造成“讓那些真正奉獻愛心的同學感到不公平”。那個時候,越來越多的學生迷失了獻愛心的真實方向,“愛心”蕩然無存,無疑是社會的悲哀。

  當然,“愛心”無“愛”也不全是學生的錯,行政命令式的愛心行動使學生産生逆反心理已是不爭的事實。一些帶官方色彩的公益活動,強制簽名,一個都不能少,大搞形式主義,自然難討人喜歡。活動所産生的不良效果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與社會公益活動多是行政手段下的被動行為不無關係。在此,希望擺正“參與社會公益活動變為一種自發行為”的意識,而不是動輒拿“遵守紀律”説事。只有這樣,才不致“愛心”無“愛”大行其道。 (作者:郭立場)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張會玲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