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英語在侵略我國文化?英語學習位置怎麼擺?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18日 13:35)

  千龍網消息:據了解,中國將用3年左右的時間在中學建立英語考級制度,目前,新的英語教材和英語考試等級標準己在醞釀中,今年暑假針對教師的培訓也己啟動。此次設立的英語等級標準最高為9級,要求掌握5000個英語詞彙,是現在高中畢業生詞彙標準的2倍多。高中生在畢業時英語要求達到7級,高考要求達到8級,掌握3500個詞彙。高中畢業有必要掌握3500個詞彙嗎?

  相比之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還算是幸運的,現在的孩子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在還沒有掌握多少漢語母語的時候就要學英語了,而這英語的學習將會一直貫穿他的整個學習生涯,甚至英語的影響會持續到他未來的工作、升遷乃至於一輩子的生活。從小學到研究生,只有英語是始終必考的科目;畢業後參加工作、晉職稱、升職、應聘都離不開英語,如果英語不好,其他的業務再好,也難以出人頭地。

  英語在侵略我們的文化

  街頭隨處可見的中英文招牌、名片上的中英文印刷、生意火暴的各種英語培訓學校、人們口裏時不時蹦出的英語單詞……在“國際化”、“與國際接軌”的口號和招牌下,我國的語言和文化正在受著來自英語的嚴重侵略。

  一些小學生不知道大禹治水的典故,卻知道美國某總統的父親砍櫻桃樹的故事;不知道中國的《九章算術》,卻知道文藝復興;不會寫出一篇通順的記敘文,卻能用英文寫信……


  “所有的這些對我們母語的忽視和對千年文化認知的缺少,都是因為對英語的過度學習進而西方文化的過度入侵造成的。”某高中的申老師告訴記者,“我也曾經告訴過學生,在聯合國,同樣內容的文件,中文的最薄。也就是説中文博大精深,它能以最少的詞彙包涵最廣博的意義。但是,這種驕傲只是一瞬間的,下一節的英語課就會讓學生把我的話忘得一乾二淨。”

  英語在耗費我們的時間

  學英語是需要語言環境的,沒有語言環境,人們只能靠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枯燥的重復記憶,即使這樣,取得的效果也並不好。

  “我上自習從來不看別的,幾乎就是在看英語。”剛從北師大經濟係畢業的研究生小鐘感慨萬分,“可是我的聽説能力還是不盡如人意。”

  提起英語,一朋友十分感慨地説:“我那可憐的表姐,她考研究生,四次都是因為英語沒有達到國家的標準分,而沒有考上。每次她的總分都超過很多,專業課程更考到90分以上。雖然她第五次終於考上了,但事後一説起這件事情她就憤憤不平,這5年時間裏她幾乎用了80%的時間來攻克英語,如果她把這些時間拿出來研究專業知識,她認為將會獲得更大的收穫。”


  中國人民大學國民經濟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顧海兵對人們學習英語的時間做了成本分析,他説,對絕大多數完成了9年制義務教育的人而言,在目前學科細分化環境下,是不可能也不必要精通或專長數門學科的。在假定各個基本學科同樣的學習成本(時間)條件下,一個人用於外語課的時間多一些,必然會使用於其他學科的時間減少,如果外語的學習成本高於其他學科,則其他學科的學習時間必然會受到嚴重擠壓。結果是不可能既精通外語又精通其他課程。如此,違反了經濟學中分工原理,必然降低學習效率及今後的專業勞動生産率。

  英語成了衡量人才的尺子

  當前,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單位,人們已經習慣於唯英語論,人們自己把自己逼進了一個死衚同,很少有人理智的判斷,英語是人才的惟一標準嗎?人人都要成為外交家嗎?

  “以前在學校,學中文,而且是學古代漢語,學校對英語的要求居然比中文還高。”説到英語,喬先生不禁甩出一句國罵,“我是真的熱愛這一門功課,其他的同學大多都是調劑過來的,根本就對中文沒興趣,可人家在英語學習上的熱情要比我高很多,結果專業課成績很好的我只好和所有的獎學金無緣。有時我常想,這到底是研究中文還是英文啊?”

  顧海兵説,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各有個性,人才之所以是人才,就更在於其個性十足。人才是沒有標準的,所謂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這個道理。可是,目前的中國現實卻普遍認為,不會講英語是二流人才,不會寫英語是三流人才,不懂英語就不是人才,而既不懂英語又不懂電腦則幾乎就是蠢材!看一看作為人才標誌的職稱,其評定標準強制性規定:申報中高級職稱必須通過外語、電腦考試。再看一看我們的學校教育,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直到碩士生、博士生階段長達20年的學習中,惟一必修的課程就是英語,惟一必考的課程也是英語,英語已經成為所有課程中的明珠!這樣的人才標準實質是對人才的否定、扼殺。

  英語之所以現在會扮演著左右我們一生命運的角色,和我國的教育制度不無關係。據了解,中國將用3年左右的時間在中學建立英語考級制度,目前,新的英語教材和英語考試等級標準己在醞釀中,今年暑假針對教師的培訓也己啟動。此次設立的英語等級標準最高為9級,要求掌握5000個英語詞彙,是現在高中畢業生詞彙標準的2倍多。它要求高中畢業生能熟練地用英語獲得和處理信息,並用英語進行較複雜的思維和交流。據悉,高中生在畢業時英語要求達到7級,高考要求達到8級,掌握3500個詞彙。

  如果考級制能不背離它的初衷“注重中小學生英語實踐運用能力的培養,告別‘啞巴英語’、‘聾子英語’”倒也無可厚非,可是高中在畢業,有必要掌握3500個詞彙嗎?

  業內人士分析過,只要掌握一兩千個單詞、一些常用的語法、一些英語對話、學會查字典,再利用計算機的翻譯軟體,所有的人都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快樂地掌握英語這個重要的學習工具,為自己以後的工作、科研服務。

  那麼高中生達到8級的教育目的是為了把英語變成工具,還是為了把中學生向外交官的方向培養?

  給英語正確的位置和正確的學習方法

  顧海兵認為,英語學習特別是英語口語學習與其在校園裏紙上談兵,還不如實戰練兵。據了解,很多人學了幾年英語後其口語水平遠低於一個在長城腳下從事經營經常與外國遊客打交道的可能只有初中文化的個體商人。

  一些早期到國外勤工儉學的留學生,他們出國之前的外語水平要麼等於0,或者不會超過今日之高中生,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後來外語水平的迅速提高。在一個外語環境較濃的社會中,學好外語並非難事,而將其局限于校園學習,並強制學習,其效果可能正好相反。

  可惜的是,一方面,在校園裏強制學習外語,另一方面,在社會中卻幾乎無外語環境,比如至今沒有真正的英語電臺(目前國際電臺實為中國式英語電臺,且常有中文、音樂,極少純正原味英語,而國外電臺收聽困難)。

  研究表明,學習語言,年齡越大,學習成本越高,且學習的收益越低。學習外語,特別是學習口語,如果不在中學階段解決,還要放到大學甚至碩士生、博士生階段解決,是得不償失的。

  目前的大學英語在語法、口語上並未超過高中階段,大學英語僅僅是高中英語的重復,而研究生英語又是大學英語的重復。英語學習僅僅是為了通過考試,英語學習不再是學習語言,而是技術學習。結果,真正需要學的專業外語反而用時很少,如此,完全背離了外語的工具性質,使專業人才不專。

  據調查,95%以上的中國大學生在其一輩子工作中,實際上是不需要英語口語的,甚至連英語文字材料都不需要閱讀。中國只能也只需要極少數學貫中西的大師,更多的人只需要借助專業外語工作者的二手材料進行工作。

  有言論指出,英語正在嚴重侵蝕著人們學習的熱情、改變著對人才的評價標準,也正對我國的語言文化進行著侵略。要改變目前這種狀況,需要教育部門和用人單位轉變觀念,在學校和單位建立新的評價體系,給人才多一些選拔標準,讓英語回到它應該在的位置。(文/十里河)

責編:姚志剛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