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推出 主持人宣讀開篇辭

央視國際 (2003年05月01日 08:28)


  CCTV.com消息:中央電視臺今天推出一個嶄新的頻道——新聞頻道。5月1日早晨6點,羅京、李瑞英、白岩松、敬一丹四位主持人宣讀了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開篇辭。全文如下:

  各位觀眾,從2003年5月1日起,中央電視臺為您打開一扇嶄新的窗口,通過這扇窗口,您可以隨時瀏覽世界風雲,及時了解國內外發生的重要新聞。這是一扇永不關閉的窗口,無論淩晨還是午夜,每天24小時,只要您打開電視機,選擇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您就可以看到最新發生的事件,聽到最權威的評論,觸摸到這個世界跳動不息的脈搏。

  多年以來,以《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為代表的中央電視臺新聞報道和新聞評論一直是最受廣大觀眾喜愛的節目,收視率始終名列各類電視節目之首。電視新聞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從都市到鄉村,從兒童到成年人,人們習慣於從電視上獲得新聞,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離不開電視新聞。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不斷發展,隨著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廣大觀眾對電視新聞的需要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高。人們不僅要知道發生了什麼新聞,還要知道新聞怎樣發生,為什麼會發生;不僅關注事態的現狀,還要關注事態的進展;不僅要看到事件的一個側面,還想看到事件的全貌。中央電視臺在現有12個頻道的基礎上,開設24小時全天候的新聞頻道,就是要為廣大電視觀眾更快、更多、更全面地報道新聞。

工作人員緊張忙碌

  與世界同步,是新聞頻道的宗旨。中華民族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中華民族正在以充滿生機的姿態融入世界。當人類社會跨入二十一世紀的時候,中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中國電視人只有勵精圖治,自強不息,創造出屹立於世界,具有中國特色的先進的電視媒體文化,才能無愧於民族,無愧於前人,無愧於這個偉大時代。當前,全國各族人民在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努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在這個重要的歷史時刻,新聞頻道將充分報道廣大幹部群眾的偉大實踐,生動展示他們的精神風貌,及時反映各行各業發展的新思路、改革的新突破、開放的新局面、工作的新舉措,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是新聞頻道的方針。在新聞頻道,除了每逢整點播報的綜合新聞外,您既可以看到深受廣大觀眾歡迎的《新聞聯播》《焦點訪談》《新聞30分》《新聞調查》《實話實説》《東方時空》《天氣預報》等名牌節目,也可以看到精心製作的《每日國際觀察》《今天》《時事評説》《地方社會新聞》《新聞會客廳》《民意輿情》《每週質檢報告》《駐外記者》《文化週刊》《體育週刊》《財經週刊》等創新節目。您既可以通過日常的新聞和專題欄目了解天下大事,也可以在重大事件發生之際看到最及時、最生動的直播。在這扇永不關閉的新聞窗口中,既有報道黨和國家重大決策和重要活動的權威播報,也有反映普通百姓心聲的民意調查;既有詳儘快捷的客觀報道,也有縱論天下的時事分析;既有滾動播出的動態新聞,也有突出特色、滿足不同需要的深度新聞;既有對當天重要新聞的全面回顧,也有對一週國內國際大事的掃描。努力滿足廣大觀眾多層次的需求,努力提供多樣化的新聞信息服務。


  第一時間,第一地點,是新聞頻道的追求。中央電視臺創辦以來,在電視新聞報道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具備比較全面的電視新聞報道門類,擁有世界先進的電視技術條件,培養出一批優秀的電視新聞節目編輯、記者、主持人和技術人才,為新聞頻道的開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新聞頻道將力爭在第一時間播出來自現場的新聞,為您最早打開看得見新聞的窗口。

  看見新聞的發生,看著新聞的發展。讓我們一起通過新聞頻道,把握時代的脈博,感受世界的變化,重塑我們嶄新的生活。

  (:中央電視臺 武衛紅、姜軍 圖片提供:中央電視臺 韓彪)

責編:白秀穎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採集內外媒體 解讀天下報章 關注《媒體廣場》(2003/05/01/ 08:09)
  • 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精彩節目大拼盤(2003/04/24/ 16:15)
  • 央視新聞頻道51試播 四大類全天候名欄匯聚(2003/05/01/ 00:15)
  • 央視新聞頻道51試播 四大類全天候名欄匯聚(2003/04/30/ 20:14)
  • 央視新聞頻道開播 海霞加盟《共同關注》(2003/04/30/ 18:07)
  • 焦點訪談:央視新聞頻道51開始試播(多圖)(2003/04/29/ 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