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進駐日喀則——《站在第三極》系列報道之四

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15日 23:46)


離開拉薩合影

  CCTV.com消息(網站特派記者陳琦日喀則報道)今天是暫時作別拉薩的日子,第二批轉播組成員將分乘四輛車離開,領隊黃主任以及登山協會的顏主席等坐豐田吉普,大部分人坐中巴,我則坐登山協會呂師傅的大東風卡車,最後緊跟的是一輛救護車,今天的目的地是日喀則。

  坐卡車自有卡車獨特的風景,雖然顛簸但視野開闊。呂師傅把這輛坐騎從北京開到了拉薩,再往返珠峰大本營,算這趟已經是一個月來跑的第四趟珠峰了,這新車里程錶眼看就要過萬。東風車轟鳴著駛出拉薩,踏上中尼公路,開始這往西的旅程。清晨的陽光尚未穿透雲層,溫柔地灑下光芒,路邊的小樹泛著新綠,現在還不是西藏旅遊的黃金季節,七八月份樹葉繁茂、雨水充足,含氧量比現在豐富,那是一年中旅遊的好時光。呂師傅86年就開始在登山協會跑運輸,回憶起88年中日尼登山運輸跑這條線時,一天也碰不到幾輛車,現在則不同了,往返樟木口岸進行易貨貿易的貨車不多時就能碰到,更不用提那麼多飛馳而過的吉普了。


中巴車上

  我們現在走的是拉薩到日喀則的新路,途徑曲水、尼木,全程約280公里。老路則經過拉孜、聖湖羊卓雍錯和著名的白居寺,約340公里。老路路況比較差,所以除旅遊者外一般都選擇新路。

  一路上與我們相伴的是寧靜的雅魯藏布江,雨季未到,雅江依然掩飾著它洶湧澎湃的一面。跑過一百公里進入雅江峽谷,層巒疊嶂。放眼望去滿目皆是凝重的深灰,在山谷中顛簸穿行,除去雅江那抹深綠,視野中很難再觸及生命的綠色,偶而可見的,是那些低矮的灌木,在風中搖弋,頑強的生長。


修車

  午後兩點到大竹卡,本來是準備在這裡等待後車,但打開車門,一股濃烈的氣味撲鼻而來,老呂大喊不妙,兩人一起費力地拉開東風車的前箱檢查,發現柴油濾清器壞了,油正往下面滴。這下不能再停,此地距日喀則還有80公里,必須在修理廠下班前趕到日喀則,否則可能影響到明天的路程。重新上車,老呂直喊運氣差,走了這麼多趟還是第一次碰到這事。不過換過來想,如果是明天碰到這個,過了日喀則連配件都找不到,那可真慘了。剩下的路程,還擔心著漏油被點燃,不能開太快。提心吊膽的快四點才到日喀則,這六百里地走了5個多小時。

  剛到賓館,因為身體不適從大本營下撤到這裡休息的侯利軍看到我如同看見親人一般,他已經在這裡呆了好幾天,天天想回大本營,就盼著我們的到來呢。

  日喀則位於年楚河和雅魯藏布江匯合處,比拉薩高兩百多米,海拔約3800,是西藏第二大城市,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稱日喀則地區為後藏,而日喀則為後藏的首府,是日喀則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和交通的中心。日喀則西,尼瑪山南坡,扎什倫布寺宏偉壯闊。而我們沒有時間去拜訪,只能在夕陽下,遙望扎什倫布的白塔融進無邊的暮色中。


  晚飯時,領隊黃主任給大家提出兩個要求,一是要努力適應不斷升高的海拔和越來越惡劣的條件,日喀則往西,將不再有城市,面臨的困難會更多。二是每個人要照顧自己,不能依賴醫生。 同時傳來消息,攝像周利因為牙疼由轉播部李宇任陪同下撤到協格爾。可能明天繼續撤到拉薩。宮暉吃飯時突然手腳發麻,臉色發白,嚇了大家一跳,緩了一會兒才沒事,估計是盛飯時動作比較劇烈導致反應,希望轉播組的每個人都平安吧。

  晚上寫稿時,西藏軍區總醫院的秦醫生和澤嘎護士來每個房間巡視,秦醫生是碩士畢業的中校醫生,漂亮的澤嘎護士則是這一行中唯一的女性,穿著合身的少校軍裝,英氣勃發。

  日喀則已經沒有GPRS網絡服務了,再往協格爾,手機信號也得不到保障了,只能用隨身攜帶的衛星地面終端發稿了。快睡的時候,接到通知,為保證大家安全,明天將改變計劃再在日喀則休息一天。

責編:閆冬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日光城花絮——《站在第三極》系列報道三(2003/04/14/ 22:33)
  • 大昭隨感——《站在第三極》系列報道二(2003/04/14/ 22:14)
  • CCTV.com全程參與《站在第三極》報道活動(2003/04/09/ 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