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農民畫鄉廣東龍門走出新農村建設産業化新路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21日 09:51 來源:
    專題:構建和諧社會 建設新農村

  新華網廣州4月21日電(記者 賴少芬)全國三大農民畫鄉之一的廣東惠州市龍門縣近年來大力推動農民畫大眾化、市場化,走出了一條新農村建設産業化的新路。

  龍門是個傳統的農業縣,藝人多身居農村,沒有上過正規學校的農民從家鄉的山山水水中汲取養分,以艷麗色彩和熱鬧畫面來描繪農村多姿多彩的生活,深厚的農村文化積澱使一批“農民畫家”脫穎而出。

  《舞火狗》、《織嫁衣》、《牧牛小夥》……龍門農民畫描繪農村勞動、生活、鄉土風情和民間習俗。當地農民吸收和繼承了傳統的民間藝術,結合水墨畫、水彩畫、油畫的表現形式,借鑒傳統民間刺繡、木雕、剪紙等藝術手法進行創作。

  同時,龍門農民畫也開創了以“南蠻文化”為視角,展現南國地域傳統民俗文化為意念的表現形式。當地農民大膽運用誇張變形的藝術手法,表現對自然、風俗、生活、勞動、愛情、社會的思考。這種具有抽象風格及民間審美情趣的繪畫技法,使龍門農民畫成為現代民間繪畫門類中的獨有畫種。

  如今,龍門農民畫已經從單純的“農民畫的畫”步入藝術殿堂,與陜西戶縣農民畫、上海金山農民畫並稱中國三大民間畫而享譽海內外。1982年以來,龍門農民畫曾在廣州、西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展出,也曾漂洋過海到美國、日本、瑞典、挪威等國家和地區舉辦展覽。為此,龍門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

  農民畫市場行情看好,學習、生産農民畫成了部分農民的一項新的謀生技能,一些農民放下鋤頭,拿起畫筆,專心從事農民畫創作。據調查,當地農民每月生産、銷售農民畫的收入平均有四五百元,有些技藝較好的可以達到一千多元。部分村民從事生産農民畫配套産品,也創造了很好的效益。龍門農民畫産值從2003年的27萬元,發展到今年已達到了300萬元。

  農民畫的普及改變了當地農民的生活面貌。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學習、創作農民畫,很多原本沉迷于麻將桌、酒桌的年輕人被吸引到畫布前,一大批農村富餘勞動力有事可幹。以往農閒時喜歡打牌賭博或參與封建迷信活動的農民也拿起了畫筆,開始學習農民畫創作。

  畫香瀰漫鄉間,龍門縣群眾熱衷於創作農民畫,並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的素質。當地一位幹部説,隨著農民畫的發展,龍門縣農民的生活習慣也有了明顯的改變,鄰里關係大大改善,30年前農民畫的宣傳教育功能在今天新農村建設中得到了全新的演繹。(完)

責編:朱亞菲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