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央視網評] 穩定房價等於降價?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6月10日 10:15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今年以來,穩定房地産價格成為國家政策的一時之重,一柄柄利劍相繼出鞘,直指一路呈飆升之勢的房價。

  一時之間,房地産價格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言必稱降。《市房價大跌》、《房産新政刺激樓市,業主降價10萬拋賣二手房》、《七部委新政見成效,個別樓盤每套狂降30萬元》、《受政策打壓樓市11個板塊均價下降》……諸如此類的新聞頻頻見諸媒體。凡此種種,大有置房價于暴跌之地而後快之勢。這就是不折不扣地落實中央政策?穩定房價就等於降價乃至於暴跌嗎?面對不絕於耳的降價之聲,我們不可不察。

  上海感冒,全國吃藥。不少業界人士如是評價當前的房地産新政。此類説法雖不一定完全準確,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房地産新政的突出針對性。的確,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房價增幅過大,已是不爭之實。2002年以來,上海市區房價漲幅每年超過了30%,不少專家驚呼“上海房價比拼倫敦”。可見,房地産新政的出臺主要就是針對這些房價漲幅過大的局部的一線城市而言。換言之,這些一線城市即是穩定房價的重點地區。分析這些城市房價上漲過快的原因,既要看到大量外來資金涌入、投機炒作現象嚴重、市場秩序比較混亂等不合理因素,也不能忽視了城鎮人口增加、土地和建材等價格上升、商品房質量不斷提高等合理因素。落實房地産新政必須建立在實事求是地分析、判斷、認知各地房價構成情況的基礎上,突出重點,區別對待,因地制宜,把握力度,不能不問青紅皂白地搞一刀切、簡單地一降了之。

  房地産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房價是國民經濟發展狀況的晴雨錶。住房價格上漲幅度過快,固然加重了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負擔,也不利於經濟結構的調整;但若房價暴跌,又何嘗不是市場低迷、經濟衰退的表徵呢?試想若房價大落,銀行將成為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其呆賬壞賬將成倍增加,中國目前尚不成熟的金融業能否承受?在居民總財産中佔絕對份額的住房一旦價格暴跌,還意味著居民財産的縮水和貶值,進而影響其消費支出,國內需求也會隨之大落。這對經濟的發展,又將是怎樣的衝擊?資料顯示,1997—2000年,香港樓價下跌影響所及,私人住房的凈資産從3.7萬億港元跌至1.8萬億港元,很多買房按揭者損失慘重,成為“負資産者”。房價暴跌不可輕言,其害決不可等閒視之。

  意識是行動的先導。對政策理解的偏差,必然會導致執行政策的走樣。查遍包括“國八條”、七部委《意見》,直到近日國家建設部出臺的穩定房價時間表在內的一系列房地産新政,均無“降價”二字的蹤影,倒是在字裏行間覓到了“降幅”之義。可見,房地産新政是旨在“降幅”而不是“降價”,是要保持房價的穩定而不是大起大落,二者不可混同視之。各地在落實中央政策的過程中,既要積極採取措施,儘快把房價過大過快的上漲勢頭控制住;又要防止措施不當,而導致房地産市場價格大的波動。

  當然,穩定房價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在一定時間段內,房價小幅漲落都是正常的市場現象。通過房價多次的小幅回落,也是部分城市畸高的房價回歸理性、實現“軟著陸”的一條有效途徑。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穩定房價,要降低的是房價的漲幅,要提升的是居民奔小康的信心,要穩定的是包括房地産業在內的整個國民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態勢。(作者:吳建華)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劉英來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