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以循環經濟破解能源困局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11日 10:38)
新聞背景:入冬以來,中國迎來了新一輪的煤炭和燃油價格上漲;而由國家電監會和亞洲開發銀行合作制定的中國電力定價改革方案,將於12月份出臺,按照這個改革方案,居民電價將會適當上調(據中央電視臺經濟信息聯播11月10日報道)。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至此,以煤電油為主要代表能源掀起了新一輪漲價高潮。在全球能源緊缺的背景下,能源漲價無疑是大勢所趨。但是,對於中國來講,單純的能源漲價也許並不能真正解決中國正在面臨的日益嚴峻的能源緊缺形勢,而必須在更深的層面上施力來遏制或緩解即將到來的能源危機。
在某種程度上講,國內的能源形勢往往因價格作用力的被放大而更加嚴峻。稍加留意便不難發現,每當中國面臨短期或長期的能源緊張之時,最先到來的往往是漲價。而漲價似乎也被當成了緩解能源緊張最為有效的一種方式。
以電力漲價為例。今年夏天,全國大多數城市出現了嚴重的“電荒”,為有效緩解用電緊張,重慶、浙江、福建、貴州等地大多數城市不約而同地抬出了價格杠桿,居民用電價格呈現不同幅度的上漲。不管怎樣,夏季一過,電荒形勢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可是,到了明年的夏天,可能會“電荒”形勢依舊,新一輪的電價上漲也有可能隨著夏季的到來不期而止。
然而,電價的上漲真的就能有效地緩解用電危機嗎?我看未必。自11月10日起北京市居民用電價格上漲0.04元,而在11月9日,卻出現了空前的居民排隊購電高峰,當日的售電量翻了近17倍(據11月10日《新京報》)。電力漲價前竟然也出現了搶購的盛況,而這一盛況也絕非僅在電力領域出現:漲價前居民搶購煤炭、搶購商品油的盛況也早已屢見不鮮。由於能源的不可或缺性,人們不可能棄之不用,從而也就只能在漲價前,撿拾一份最後的晚宴。
顯而易見,能源價格的上漲並不能最終促成居民的節能意識,也不能減少人們對於能源的需求量,因而其對於日益緊缺的能源形勢來講,作用力也極其有限。而能源漲價對於中國的能源局面而言,卻有可能産生更多的連環效應:漲價不但不能阻止能源消耗速度加快,反而促進了能源緊缺形勢加劇,而這又進一步促成了能源漲價,進而又進一步加劇了能源緊缺,最終造成能源枯竭。這與中國能源現狀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
中國的煤電油行業仍然處在高度的壟斷之中:儘管私人煤礦也有少量開採,而這少量的開採正是出於高額利潤的驅動;電力的壟斷局面最為明顯,電力資源的需求大幅增加以及近年來出現的“電荒”,並未得到電力部門的重視,電力資源本身的增量極其有限,在某種程度上,電力部門在抱著資源稀缺而在“坐吃山空”;中國的燃油生産和銷售以及進出口生油的配額,都牢牢地交由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家公司所操作。在某種程度上,正是由於中國能源的這種高度壟斷,造成了中國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的現狀,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能源危機;而為緩解能源危機的價格因素,也成了這些壟斷部門的利潤。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仍將價格作為調節能源形勢或者是緩解能源危機的手段,那麼,能源漲價就註定會形成一個經濟悖論:因能源緊缺而漲價,能源因漲價而更加緊缺,而漲價部門的資源補償增量卻流入了個人或某些壟斷行業企業的腰包,共有資源通過市場交易而淪為私有資源,最終能源斷絕,危機爆發。
儘管能源壟斷的局面不可能在短期內全部打破,但這種資源浪費以及能源危機正日益加劇的狀況卻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政府部門必須扭轉在調節能源緊缺措施方面,價格杠桿“一股獨大”的局面,必須充分國強能源貯備,必須在發展節能經濟方面有效施力,也必須在可再生資源的開發上下大力氣,適時適度地打破能源市場的壟斷局面。只有這樣,在才能夠真正從容應對世界範圍內的資源緊缺。
可喜的是,中國政府已將發展循環經濟作為政府投資的重點領域,加大對循環經濟發展的資金支持。循環經濟這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徵,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不僅是對“大量生産、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也正是中國能源持續發展的希望之所在。(網友:劉利軍)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任今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