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七夕:焉能紙上談“節”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09日 14:08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論歷史的源遠流長,西方的情人節遠不及中國的七夕節;論火熱,七夕不敵情人節,似乎無可置疑。眼下,西方情人節登陸中國後,在農村的影響大不大暫時不好下結論,在城市裏卻早已成了氣候,把中國傳統的“七夕”給“噎”得夠戧。如何扭轉傳統節日走出劣勢的泥沼,不少人無形中感受到“節日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感。

  隨著本週四牛郎與織女鵲橋相會日子的臨近,能否將傳統節日進行法定化的探討聲再起。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這個論壇將選擇在“七夕”當日在武夷山召開。南京方面心急的情侶早已打起行囊,急奔而去。(《江南時報》2005年8月9日)

  為復興傳統的民族節日,有識之士舉辦論壇,就如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進行深入探討,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把“七夕”定為法定節日、進行論證和探討,其拳拳愛國之心,值得讚許。通過這樣的論壇,至少能讓一部分城市居民知道七夕、了解七夕。與此同時,對傳統文化的傳播,也有積極意義。

  不過,紙上談“節”總覺淺。一個全民的傳統節日,能不能由少數幾個人在一個山頭舉辦一個小型論壇會議,就能重振民族文化雄風,真有點讓人懷疑。不説別的,即便即去武夷山參加七夕論壇的專家學者再多,會議上各位專家學者暢所欲言的再有道理,甚至説論壇結束時弄出個振興七夕的公告,問題在於,一個傳統文化節日的振興與否,不是專家的一點建言就能達到目的的。果真如此,則中國傳統節日目前所面臨的困境,不是早就撥雲見日了嗎?清議是一回事,具體到落實,則是另外一回事。也就是説,包括七夕在內的任何一個傳統節日,紙上談“節”的談論固然必要,但尤為要緊的是,如何調動全民對原有傳統節日保持應有的興趣,才是當務之急。

  必須承認,中國傳統節日的復興,存在技術上的障礙:農曆紀年和公元紀年的差異,造成一種尷尬:每年,城市裏的居民都不大清楚,究竟哪一天才是咱們的春節、中秋、七夕這些節日,因為現在是公元紀年,一般人哪能隨口説出今天是農曆幾月初幾呀?就拿七夕來説吧,今年是公曆8月11日,如果不是媒體上間接告知,本人也不清楚。你説,像這樣不曉得哪天該過七夕、中秋,我們還能有多少期盼之心?相反,西方的節日,全是按公曆定的日子,非常方便人們過。這個技術性難題,只要不撼動公元紀年的地位,中國的傳統節日,就永遠處於不利的地位。然而,這又是個無法逾越的障礙。有學者曾建議將春節採取固定在公曆的時間段上,這顯然是既幼稚又愚蠢的説法。如果傳統節日能夠用公曆固定,還有中國味嗎?

  此外,對傳統節日內容的誤讀,比如七夕,確切點説,是中國少女的專利,而不是男人隨便參與的。正因為如此,它才具有神秘性,因而擁有更多的魅力。看看現在一些地方,靠對情歌、文藝演出等節目助興,電視上到處都能看到,你再湊熱鬧,凝聚力何在?

  振興傳統節日,單靠幾個專家在屋裏紙上談“節”,成嗎?還是從小眾化邁向大眾化吧。(作者:劉海明)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劉雅虹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