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文娛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 《林海雪原》不再“樣板”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25日 14:14)


  林海還是那個林海,雪原還是那個雪原。一直以來,那裏的雪可能就沒化過。但是一個個英雄人物和土匪卻越來越鮮活,越來越立體,越來越可信。這就是看了電視連續劇《林海雪原》之後給我的感受。雖然樣板戲《智取威虎山》深入人心,但是《林海雪原》卻不再“樣板”。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據一些媒體所述,看這個電視劇的多是一些中老年觀眾,年輕人很少喜歡看。對此,筆者首先表示懷疑,我是一個年輕人,我身邊也有很多年輕人,他們都很喜歡看這部電視劇。另外,引起媒體和部分觀眾質疑的無非這幾點:“改”、“加”、“情”。認為這些是對原著最大的不尊重,但是筆者卻想説這三點恰恰是《林海雪原》的成功之處。

  “改”:沒有改要編劇何用?説它改了,不外乎楊子榮的形象以及性格方面都被進行了大幅度修改,使得原本很硬朗的男人多了一分痞子氣和兒女情長,英雄形象大打折扣;座山雕不那麼胖了,不那麼“猛”了……可是,電視劇畢竟不同於小説,小説一定要改成劇本。這是必要的程序。另外,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和藝術欣賞能力的發展,舊的小説肯定有不完善,不豐滿的地方,這就需要適當的改動。這不是對原著的不尊重,而是對原著的詮釋。為什麼金庸的小説被改編了那麼多的影視劇,而且改動大的也很多。甚至都到了東成西就的地步了。可金庸並沒有反對和干預。因為無論怎麼改,人物的基本定性,人物的主要性格,小説的思想精神並沒變。

  “加”:沒有加怎能更加豐滿?因為新劇加了一些原著沒有的人物,沒有的故事,比如“老北風”,車店老闆“舖頭兒”等。但這些人物卻非常精彩。小説與影視劇的時代不同,所主要表現的內容就可能有側重點。那個時代的《林海雪原》自然充滿了主旋律,那個時代的《智取威虎山》當然要很“樣板”。那個時候的藝術水平也註定人物也都很“單一”,臉譜化。所以今天我們為了人物更加真實,故事更加精彩就要加戲。如果,沒有"加",我們今天只會看到《三國志》,而看不到《三國演義》。只能看到《水滸》,而看不到《金瓶梅》(《金瓶梅》雖然只是《水滸》中的一小段,但卻繁衍“加”成了長篇)。

  “情”:沒有情就沒有了人。有人質疑,在新版中加入了很多感情戲,讓觀眾覺得脫離了主題。原著中,只有參謀長少劍波和白茹有一段愛情故事,而在樣板戲中,連白茹這個人都沒有了。而電視劇不但加強了少劍波和白茹的感情戲,還特別加入了楊子榮的愛情線索。都説“飽暖思淫欲”,這話可能有一定道理。但是純真美好的情感不同於“非分之想”,是人之常情,人有思想在,就有情感在。所以無論是武俠片,戰爭片,歷史片還是恐怖片,都少不了“情”。這並不影響別的思想。誰説那個艱苦年代就沒有感情,只不過那時的人不説罷了。但是我們不能不説,我們不能不演,這樣才真實。不説別的題材,就説以男人戲出名的《水滸》,還有兒女情長呢。《三國演義》中還有貂蟬這個大美女呢。央視剛剛播完的歷史的故事和男人戲,也少不了范思成的情感在裏邊。正如黃宏小品中所説,想看沒有搞對象的,就看“動物世界”。

  當然,筆者對這些給予肯定並不是説影視劇可以可以隨便亂改亂加亂煽情。《林海雪原》或多或少也有它的不盡如人意之處,更何況人無完人,劇也無完劇。有爭議是正常的。筆者只是想説,想説一部劇拍的好壞,不能孤立地去評,要與別的戲去比,才能分出優劣。如果説“改”的過分,請看看現在的那寫所謂歷史劇,宮廷片,動輒就從大的定論上動文章,《林海雪原》無論怎麼改,英雄還是英雄,土匪還是土匪。可是有些人偏把秦始皇拍成英雄,偏把和紳寫成忠臣,甚至把慈禧美化成善良隨和的老太太。要説“加”的過分,看看現在一些言情劇、韓劇,就是幾個人那點事,你説我説,絮絮叨叨,話里加話,故事里加故事。什麼《看了又看》百八十集,看了又看,也沒看完。再説“情”的過分,你説戰爭年代,艱苦年代沒功夫,沒機會談戀愛?可是看看那些“格格”劇吧,在皇宮大內,皇上面前都能嘻嘻哈哈,瘋瘋癲癲,摟摟抱抱,親親熱熱。(孔丙己)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劉英來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