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文娛新聞 > 正文

春節歌舞晚會:不與餃子爭高低 以風格異樣取勝
——訪春節歌舞晚會總導演楊東升
央視國際 (2003年01月21日 19:07)


  CCTV.com消息(記者戴昕、揚國報道):當春節聯歡晚會進入如火如荼的綵排階段的時候,另一台以人情和文化為主打的晚會已經悄無聲息地進入了後期製作階段,那就是2003年春節歌舞晚會。沒有令人捧腹的相聲、小品,沒有老年朋友津津樂道的戲曲,也沒有引人入勝的魔術,在強手如林的除夕之夜,春節歌舞晚會如何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取得令人滿意戰績呢?為此,我們採訪了此次春節歌舞晚會的總導演楊東升。

  四大樂章譜寫《盛世中華》

  2003年春節歌舞晚會的名為《盛世中華》,分了《中國節》、《中國情》、《中國人》、《中國風》四個篇章。

  《中國節》著重反映中國的節日文化,表現中國的歡樂,鼓聲、鑼聲、龍燈、獅舞……盡現節日喜慶;《中國情》著重反映中國的民族情懷,表現中國人的情親、友情、鄉情、愛情;《中國人》著重反映中國山川秀色,表現中國人的人文精神和悠久歷史;《中國風》則著重反映了中國人的魅力,表現現代中國人的精神。

  晚會以歌舞為主,串聯部分採用的是情景和畫外音。節目以電視藝術的手段反映歌舞藝術,把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巧妙地融為一體。

  以風格的異樣取勝

  談起與除夕之夜“各門各派”的晚會相比,春節歌舞晚會的“殺手锏”,楊導頗有自信地告訴我,“歌舞晚會以風格的異樣取勝,其它晚會可能都是演播室的演出,我們則避免聯歡的場面,往藝術的方向走。我們這次拍攝採用多場景拍攝,採取內外景結合的錄製方式,在視覺效果上做變化。”內蒙大漠的塞外孤煙、江南烏鎮的小橋流水、山西平遙的古城大院、福建客家的馬祖文化……都將被有機地融入精彩紛呈的歌舞當中。

  在歌舞選擇上,楊導他們也注意了風格的多樣性,“從形式上説,有組合的、有勁歌的、有民歌、有新民歌、有流行的、有通俗的、有美聲的,從樣式上來説,有歌舞、有雜技、有獨舞、有群舞、有交響樂、有器樂。”相信,這臺只有歌舞的晚會亦不會讓您感到枯燥乏味。

  群星閃耀,曲目翻新

  問起參加晚會的明星,楊導隨口就給我們舉出了一長串,“來的基本上都是大明星,當紅的,像孫楠、韓紅、許如蕓、滿文軍;民歌的,像彭麗媛、宋祖英;新一輩的,像湯燦、祖海;美聲的,像楊洪基、佟鐵鑫,莫華倫,戴玉強,還有從美國專門趕回來的黃鶯。”春節歌舞晚會的明星陣容可見一斑。

  而問起這些明星演唱的歌曲時,楊導坦言,“他們來不是唱他們的主打歌曲,而是唱我們設定的歌曲。所有曲目都是根據晚會的四個主題精選出來的,部分歌曲是邀請專門的詞曲作者為晚會量身定做的。”

  那為什麼一定要邀請明星演唱呢?對此,楊導自有一番解釋,“他們既然是大家公認的明星,在演唱方面的造詣必然會比一般人高。作為歌舞晚會,以歌舞為主打,我們就要選唱得好的。”由此可見楊導“出精品”的決心。

  一道不同於餃子的特色菜

  楊導形象地把春節聯歡晚會比喻成餃子,“春節聯歡晚會是年貨性的,春節約定俗成的就是吃餃子,到那天再好的鮑魚、魚翅也不行,就得吃餃子。”而對於自己執導的春節歌舞晚會,楊導笑著告訴我們,“它可能是很好的粵菜,也可能是道很好的比較有特色的菜。”

  我們自然而然地問道楊導有沒有去做餃子的打算,楊導明確地告訴我們,“沒有。因為歌舞是我的興趣所在。”學哲學的楊東升坦言,他在從事歌舞晚會導演行業之前,就對歌舞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即使面對壓力也渾然不覺,用他的話説,“因為興趣所在。就不會當成一種壓力,所以再苦再累,也有興趣去做。”

  希望這道不同於餃子的特色菜會給廣大觀眾的除夕之夜帶來清新的享受。

責編:水晶石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爛漫歌聲起——2003年春節歌舞晚會拍攝側記(2003/01/21/ 09:31)
  • 拒絕雷同 推陳出新 春節歌舞晚會漸入佳境(2003/01/13/ 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