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文娛新聞


網站專稿:我們以這樣的“網談”度過黨的生日  
07月01日 21:45

    (央視國際 李恩泉 7月1日報道)正值建黨81週年紀念日,中央臺一套《中原突圍》也正如火如荼地熱播著,7月1日晚上,《中原突圍》的導演石偉和主要演員——扮演李先念的徐平和扮演周恩來的郭偉華來到央視國際與網友們聊了聊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創作的問題,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紀念了黨的生日。

    【網上蟲蟲】徐先生,您認為你把李先念這位偉人演到位了嗎?

    【徐平】問題提得很好,我認為現在我只能説我只是一般性的完成了任務,由於種種客觀原因,在拍攝這部電視劇之前我沒能做更多的準備,一切都是在匆忙之中開始的,所以留有很多的遺憾,如果再有機會我願再做一些努力,謝謝!

    【ddt555】郭偉華先生,請問您是如何理解總理的人格魅力的?

    【郭 偉 華】周總理從他參加革命以來,無論是對革命的工作中還是對人,他都給人一種很強的信任感,這是他為人處事、對工作的一種熱情,所以贏得了他的人格魅力。

    【絲路花雨“ ”“】請問徐平教授,表演和教課你更喜歡哪個?為什麼?

    【徐平】首先更正,教授不敢,前邊應該有個副字,其實只是一個普通教員而已,至於演戲和教學我都喜歡,演戲我願意創作那些具有一定積極意義的角色,教書我願意課堂裏的學生們能夠從我這裡帶走他們該帶走的一切,這對我都是具有挑戰意義的。

    【fresco】請問像《中原突圍》這樣弘揚主旋律的歷史題材影片,如何增強其可視性呢?

    【石偉 】為了增加可視性,在劇本創作階段就已經考慮到了這個問題了,劇本用三條線來結構:第一條線是敵我雙方最高統帥部,第二條線是以李先念為首的高層領導,第三條線就是反映當地百姓的,比如説,女記者梅安妮以及她的父親還有就是鄭雲飛一家,鄭九爺、鄭母、鄭平是代表大別山的老百姓,張二爺是代表陜南民眾代表,就是通過這第三條線展開很多故事,而且它跟第一條線、第二條線是互相交織在一起的互相穿插,這個就是我們為了增加故事性所設立的這條線,這也是在重大題材影視創作當中有所突破的地方。

    【fresco】在夏天拍攝影冬天的戲豈不是很辛苦?

    【石偉 】是這樣的!因為在夏季的三個月之內要完成春夏秋冬的戲,所以工作人員和演員都很辛苦,在大別山近40度的高溫天氣裏,要拍攝冬天的戲演員要穿棉襖還要披上大衣,是很辛苦的事,而且演員通過表演要表現出很冷的樣子,這都是為了影片的藝術真實。

    【芳草98】偉人到底説普通話好還是説方言好呢?

    【郭偉華 】我認為為了讓觀眾更加懷念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從我個人來講,還是方言比較親切。

    【絲路花雨 ”“ ”】以前有那麼多著名演員扮演過周總理的角色,你這次表演有沒有壓力?你對自己的表演有何評價?

    【郭偉華】人活著本身就應該有壓力,作為一個扮演周總理的演員,每扮演一次周恩來形象都給自己施加很大的壓力,以很好地塑造偉人的形象。

    【love容若】我想問兩位演員,扮演大家愛戴的老一輩革命家,有沒有壓力?

    【徐平】扮演大家愛戴的老一輩革命家自然有很大的壓力,老一輩革命家的人格魅力、精神風貌都是我們這一代人畢生學習的榜樣。

    【nevermind】石先生,請問您是如何把握自己作品與眾多其他同類作品的風格特色的 ?

    【石偉 】中原突圍戰役同其他的歷史事件有著本質的區別,有它自己的特點,有它自己的歷史意義。所以在創作中我們在充分尊重歷史的前提下來拍這個戲,因為地域不同、人物不同、事件的內容不同,所以根據這個事件所創作的這個電視劇肯定是有自己的特點。比如説,它發生在大別山地區,從抗戰勝利(1945年8月--1946年6月)到突圍,10個月戰略堅持,這是整個事件的第一階段;從6月下旬到8月初這是突圍階段,從8月到第二年的年初,這是在陜南和鄂西北建立兩大塊根據地的階段,這三個階段就是整個中原突圍戰役的全部概念。那麼我們在創作中嚴格遵守重大的史實、重要人物、時間地點的真實性,在拍攝中我們根據大別山的一些風土人情以及中原軍民所特有的氣質來把握這個作品的風格,突出我們自己的特點,以此與其它的同類題材作品加以區分。

    【絲路花雨“ ”“】請問徐平,您認為從話劇演員到電影、電視劇演員,優勢在哪,劣勢又在哪?

    【徐平】由於話劇的演出規律決定了演員在表演創作時,話劇演員在進行人物創作時在表演上是連貫的,但是由於劇場演出中演員與觀眾的距離比較遠,所以演員的表演分寸相對影視表演就誇張一些,然而這又要求演員的表演激情更加飽滿,這是話劇演員從事影視創作表演的優勢,但是在開始的時候在鏡頭前往往容易過火。

    【珂珂笑】呵呵,我今天已經從央視的網上將劇情介紹都看過了,這部戲一定很好看。石導,請問拍攝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什麼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石偉 】在拍攝中遇到的困難有幾個方面:一、環境,幾十年過去了,歷史已不復存在,我們要根據史料上提供的環境來進行選擇和創造,所以在場景上加工量很大,為了還歷史的本來面貌,在場景的選擇加工上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就是戲的本身有很大難度,主要是歷史事件相當複雜,時間跨度長,牽扯的歷史人物眾多,牽扯的敵我雙方的部隊眾多,突圍路線的跨度很長,把這些諸多因素集中在一部戲裏來完成,困難是相當大的。第三,季節,要在夏季拍攝春夏秋冬的戲從場景的設置到人物造型及演員表演都要根據不同的季節來調整,這就需要花很多的時間。拍攝這部戲如此之艱苦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守望者☆☆】徐老師您自己認為您自己是怎麼把握李先念這個角色的重點是從那方面刻畫的呢?

    【徐平】在李先念的創作過程中,我主要是從他的人物性格特徵的角度去考慮的。李先念同志在生活中是一個比較善於團結人、比較謙虛、做事謹慎、具有大局觀念、全局思想、勇於犧牲個人利益、不事張揚、比較內斂的人,特別是在中原突圍這一歷史事件中,他肩負著中央的囑託、中原軍區軍民生死存亡的歷史重任。因此,我還特別考慮在這樣一種狀況下他們當時的生存狀態。另外李先念同志在原則問題上從不亂説話,一但講話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擲地有聲的話,所以我在表演創作中儘量使我自己的形體動作,以及言語的語態儘量平和、內斂。

    【第八十六】周總理具有非凡的個人魅力,你是怎麼去把握並展現給觀眾的,在這部片子裏,你覺得最應該突出表現總理的哪一方面呢?

    【郭偉華】這部片子主要表現了周總理談判大師的魅力。

    【楚巫風1】據説因為您長得很像李先念才扮演了這個角色,您覺得您演的李先念是形似還是神似?

    【徐平】我努力追求從形似到神似,因此我在拍攝的過程當中也是努力去揣摩人物的思想狀態、精神境界與情感表現方式。神似是每一個從事表演創作的人畢生追逐的目標。

    【fresco】石先生,請問為什麼挑選了《中原突圍》這部影片作為向十六大獻禮的影片?

    【石偉 】因為中原突圍戰役是表現我黨我軍高級指揮員在歷史緊要關頭服從大局、犧牲自我來換取革命的勝利的典型重要戰役,所以用這個戲向黨的十六大獻禮應該是很合適的。

    【網上蟲蟲】徐先生,我認為你演的很好啊!為什麼那麼謙虛?

    【徐平】謝謝你的肯定,俗話説演革命戲做革命人嘛,李先念同志就是這樣一個謙虛的人,老一代革命家的風采不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嗎?

    【網上蟲蟲】徐平,你不怕拍電影會影響你教課嗎?

    很好,我確實像你問的那樣怕影響的教課,因此,我在十餘年的從教生活中多次放棄了出來拍戲的機會,我可以驕傲地告訴你,我沒有因為我自己的事情耽誤學生一節課。【徐平】

    【許旅長的人?】郭偉華您最崇拜的人不會就是咱們敬愛的周總理吧,您承認您是特形演員嗎?

    【郭偉華】我崇拜的人就是我們敬愛的周總理, 但是我是個職業演員,我希望塑造出更多的藝術形象獻給廣大的觀眾。

    【絲路花雨 ”“ ”】石導演,請問是是如何把握革命歷史題材的電視劇“歷史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這個度的?

    【石偉】歷史的真實在影視創作當中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創作人員必須遵守的原則,是我們的共同追求。藝術真實是靠諸多的影視創作的元素來完成,它可以在尊重歷史真實的前提下進行藝術的加工、虛構和創造,它是為了更好地表現歷史的真實,所以説歷史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是有著很大區別的。影視作品是為了給觀眾去看的,它必須具有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三位一體,讓觀眾通過藝術的真實去感受了解歷史的真實。

    【楚巫風1】石導,怎麼要設計一個與女記者的愛情戲,還扯上了老美?

    【石偉 】劇中參謀處長唐健和女記者梅安妮的愛情戲是為主題服務的,他倆個的情感經歷貫穿了《中原突圍》的整個過程,梅安妮作為一個愛著祖國母親的海外遊子回到中國前往中原前線,以一個記者的視角很客觀地見證了整個中原突圍的歷史,並由此愛上了唐健,這符合戲劇的真實,最後兩人天各一方的情感結局預示了國共談判破裂內戰爆發的開始,因為我們認為這一情感線的設計是可取的。

    【新聞眼】這樣的電視劇裏會有許多歷史人物,請問導演,你是如何讓這些演員來使他們的角色更逼真?

    【石偉 】首先我們確定了重要歷史人物必須由專業演員來擔當重任,我們在掌握的歷史資料的前提下,盡可能選擇外形相似相近的演員,然後讓演員熟悉歷史人物,熟悉歷史資料,要求演員表演做到貼近人物、形神兼備。

    【☆☆守望者☆☆】石導您認為這部戲可以得到觀眾的認同嗎?您認為這部戲的最大優點是什麼,也就是説最吸引觀眾目光的地方在那裏?

    【石偉 】這部戲應該能夠得到大部分觀眾的認同。本劇的最大優點是首先填補了的空白,第一次完整的、全面的用影視作品來反映中原突圍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這也是許多觀眾所期待的,影片中眾多重要歷史人物是第一次在熒屏上表現,同時塑造了許多有血有肉的既有歷史原型又經過藝術加工的人物。本劇氣勢恢弘、悲壯凝重。

    對於導演石偉和演員徐平、郭偉華,可能許多人並不是很熟悉,由於他們主要從事著革命歷史題材影視的創作,其嚴肅性和嚴格性使他們很難有機會宣傳自己。其實他們都是“老手”,他們參與創作的許多作品如《大戰寧滬杭》、《大轉折》、《開天闢地》等為大家所熟知,他們是這些英雄作品的幕後英雄。在黨的生日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讓他們有機會走出幕後和觀眾和網友們進行真誠的交流,探討如何更好地再現革命光輝年代和著名革命領袖,是一件值得紀念的十分有意義的事。



責編:李權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相關新聞
進入電視劇《中原突圍》專題(07月01日 21:50)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