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張維迎,你正確在哪?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28日 14:26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近日,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多功能廳,楊帆、張維迎兩個素來被認為是水火不容的學者坐到了一起。儘管兩人均不承認自己在學術上的“左”或“右”,但在許多人眼中,楊帆和張維迎分別是經濟學界“左”派和“右”派的代表人物,吸引他們走到一起的話題是“如何理性地反思改革”。張維迎認為,正確的觀點是不需要投票的,否則談不上尊重科學。“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尊重既得利益,否則改革就進行不下去。”(2月27日《中國青年報》)

  為了進一步闡述自己的“正確觀點”,張維迎舉例強調,以前實行的工人退休,子女接班的政策,就是一種補償。儘管與會許多人反對,然而,改革使得相對利益受損最大的應該是領導幹部,其次是工人,接下來是農民。也難怪曾聲稱“國內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學家不超過5個”的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當即提出質疑,“過度持續地補償既得利益群體會帶來持續的負效應,這一點在菲律賓等國家看得很清楚”。

  其實,筆者則更傾向於後者的説法,改革要避免可能會出現的負面效應,因為這不僅僅是基於平民的視覺,還有建立在客觀事實上的合理推測。相反,卻難以發現張維迎的“正確觀點”正確性在哪,他的意思似乎在嘲弄公眾對正確觀點的辨別力,儼然將民主與科學對立起來,改革的時候只需要一些“專家”出場炮製出一些“正確觀點”,這樣既尊重了科學,也提高了改革的效率,可謂“一石二鳥”,卻讓人貽笑大方。

  既然是一場大的改革,它勢必會使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遭到損失,為了能使得改革容易進行一些,適當尊重這種既得利益有其相應的積極意義。可是,萬事都應該有一個限度,超越這個限度的話,改革是不會有什麼實質性進展的。比如,開徵遺産稅,這樣可以起到財富轉移支付幫助貧困者提供生活保障,調節貧富差距、間接遏制腐敗等作用,不過,要是急於求成不尊重既得利益者,也不考慮地域差距、稅率的合理性及徵稅者的素質等,他們就會想辦法來偷稅、逃稅或抗稅。

  張維迎還輕蔑地説,現在(百姓)對一些改革的討論,亂七八糟,比如醫療問題,是由價格體制扭曲等原因造成的,但現在變成了對醫務人員道德問題的反思。夠了、夠了,作為普通百姓或許真的認識不到一些根本性的東西,所以他們將矛頭直接指向了,那些直接戕害他們就醫質量的醫務人員道德問題,難道説這樣有錯嗎?讓他們為了等待一些根本性問題的解決,就不去再看病了嗎?要知道:患者的病情等不起體制改革蹣跚的步履啊!

  筆者以為,只有大範圍的徵求民意並尊重民意,讓決策具有最起碼的民主性,改革才有可能順利開展。我們也可以深信不疑的是,科學的決策也經得起民主的考驗,否則它就是一個或超前或落後,而並不適宜於當前條件下的科學。要是張教授還依然抱著“改革使利益受損最大的是領導幹部”、“正確的觀點不需要投票”等這樣的觀點,也許我們真應該懷疑他失去了一個學者本應該具有的獨立精神,而成為某個集團利益的代言人。(作者:耿紅仁)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王茜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