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央視網評] "決策不週"必須追究責任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27日 15:24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日前在地方調研時説,“審計中發現的因決策不週、管理不善而造成效益低下、損失浪費等問題,其危害性有時並不亞於貪污腐敗”。(《人民日報》2006年02月27日 第十版)

  決策不週、決策失誤,表現為某些領導長官意志、家長式作風、大搞一言堂而盲目上馬的“發熱工程”、“昏憒工程”、甚至“腐敗工程”----外省外地某項目發財了,快快“引進”,快快“上馬”。事前拍胸脯,“我拿黨性擔保,這麼好的項目,----上!”事中“一路發熱、一路發昏”,一路追求“大手筆”,甚至有將工程款項蓄意多算、重復計算以中飽私囊的。結果,攤子越鋪越大,泥潭越陷越深。

  事後,他們卻頭一擺,再瀟灑一把。像“允許失誤”啊,“交了學費”啊,“吸取教訓,下不為例”啊等等自找臺階下的“總結”,紛紛出籠。那麼,他們是不是真的“吸取教訓”了呢?依筆者看,如果“對決策失誤”造成嚴重後果的“拍腦門人”不給予懲處,那麼,他們將永遠不會“吸取教訓”,“他們將永遠地“發熱”下去、永遠地“昏憒”下去。浪費的是國家的錢,打水漂的是納稅人的錢,他們有什麼理由“心疼”呢?

  常規審計,是“事後審計”,即對已經發生的賬目進行審計;這總給人以“馬後炮”和“秋後算賬”的感覺。大量的金錢已經被擠佔,已經被挪用,已經被揮霍,已經被貪污,在很多情況下,這些錢已經不能夠被追回,我們除了氣憤,除了吆喝幾聲“懲處”、“懲辦”違法違規人以外,只有扼腕長嘆、徒喚“奈何”了。

  2005年6月,李金華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的審計報告中,有關10戶中央企業原領導人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顯示,“轉移挪用、貪污受賄等涉嫌經濟犯罪金額16億元,而由於決策失誤、管理不善等造成的損失卻高達145億元”。(新華網2005年12月27日);後者損失公款數額相當於前者的9倍。

  加強“效益審計”,把“審計”的範圍和任務再往前面推進,讓審計部門參與“決策把關”,參與“過程監督”,這非常必要。某些領導總是“我説了算”,“不允許有雜音”,“和黨中央保持一致,就是和我保持一致”,獨斷專行,專橫跋扈,不講民主,不講科學,為追求所謂的“政績”而盲目招商引資,結果給當地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我們必須嚴格紀律,嚴格法制,決不能讓“三拍”幹部(先拍腦袋決策、再拍胸脯保證、最後拍屁股走人)禍國殃民。

  李金華説,“因決策不週、管理不善而造成效益低下、損失浪費等問題,其危害性有時並不亞於貪污腐敗”。----既然如此,我們必須重視“效益審計”,重視“決策把關”,重視“過程監督”。“對那些看似無違法違規實則效益低下的經濟行為”必須認真查處,對責任人,必須區分情況,嚴厲追究其責任。(作者:金秋碩果)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王茜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