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31日 14:44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12月26日至29日,剛剛到重慶上任的市委書記汪洋,在赴三峽庫區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和開展調查研究時反復強調:“剛到重慶3天,我就安排到庫區和貧困山區調查研究,就是要表明一個態度──市委、市政府將一如既往地關注和支持庫區及貧困地區的發展!”。汪洋是在26日也就是他到重慶工作上班的第一天就深入到三峽庫區的。 正如汪洋書記自己所説,他剛到重慶,首先要做的工作是了解情況,搞好調查研究。只有“情況明,決心才大!”(12月30《中新網》)

  毛主席曾説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黨中央為制定好“十一五”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早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召開之前,中央領導同志就紛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走鄉村、下礦井,深入調查研究,這也為我們改進機關作風,搞好調查研究樹立了楷模。

  眾所週知:只有通過調查研究,我們才能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才能知道那些是對的、那些是錯的;我們才能知道今後什麼可以為,什麼不可以為;我們才能使決策不失誤或少失誤。沒有調查研究,我們只能是對某個事物不了解或一知半解;沒有調查研究,不可能獲得原始的資料和數據;沒有調查研究和在此基礎上的第一手資料,只能是隔山打牛,不知所以。我們常説,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為人民謀利益是黨和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在工作實際中特別是在重大事項的決策中,加強調查研究,傾聽民聲、反映民願、尊重民意,是黨和政府應盡的工作職責,也是為官者應當具備的常識。尤其當我們的領導幹部到一個新地方或新的單位工作時,更要重視調查研究,否則做出的決策可能是“空中樓閣”。毛主席也曾説過:“不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現在問題是,當前還有少數地方、少數官員,仍然存在職責不清,常識不懂的現象,他們缺乏尊重民意的思想和習慣,他們表面上講民主、重民意,骨子裏仍然是家長式作風作祟。既是擺出搞調研架子,也是人馬未動,電話先行。仍然脫離不了群眾所説的“坐在車裏搞調研,沿著公路抓檢查,圍著酒桌聽彙報,關起門來寫規劃,桌子一拍作決策”的現象。尤其當民意與權力發生碰撞時,往往會毫不猶豫地讓“官意”淩駕於“民意”之上,把“民意”變成遮人耳目的“名義”。這樣的調研怎麼能保證可靠真實、規劃科學合理、決策準確無誤?即使在為群眾辦實事的問題上,也不能很好地遵循民意,以致“好心”辦成“壞事”時有發生,最終損害了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

  為群眾辦實事,把好事辦好,應該始終是領導幹部和有關部門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衡量領導和機關工作如何的一項重要標準。而廣泛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尊重民意,既是黨和政府與百姓同呼吸、共命運,“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的具體體現,也是把群眾的好事辦好的根本途徑。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不能停留在口號和一般要求上,必須圍繞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來落實。只有我們的各級幹部自覺做到在思想上關心群眾,感情上親近群眾,行動上依靠群眾,調研時深入群眾,決策時尊重群眾,時時處處為群眾排憂解難,才能把為人民群眾的實事辦實,好事辦好,才會有老百姓從內心裏感激黨和政府。(作者:劉純銀)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王茜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