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十一五”開局年也是改革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05日 13:59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中國知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在日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主辦的“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上表示,中國要走新型的工業化道路,真正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主要癥結在於體制障礙,而關鍵的關鍵是轉變政府職能。(新華社12月4日電)

  吳敬璉所言,乃是真知灼見。明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如何“開好局、起好步”對中國而言可謂意義重大。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強調,明年務必邁出轉入科學發展軌道的實質性步伐。這意味著,明年中國將改變以GDP為綱的經濟發展戰略,在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上邁出關鍵一步。經濟政策的調整並不意味著地方政府要放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而是政府職能必須真正轉變,確保經濟增長的可持續。這又意味著,開局之年又是一個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提供體制保障改革之年。

  轉變政府職能,就是要改變政府職能錯位、越位、不到位的狀態。所謂越位,就是政府管了一些不應該由政府管的事情,所謂不到位,就是政府應該管的事情沒有管,或者管得還不夠好。比較典型的錯位,就是一説發展經濟,政府就自己跳進市場去“唱戲”。前些年政府自己“唱戲”,表現為爭相投資上項目。由於經營管理不善、市場環境變化等原因,這些項目有不少已成為政府的包袱。這幾年地方政府雖然不再扮演投資主體的角色,卻又走進了“投資饑渴症”的誤區。招商引資本應是市場行為,但是因為政府的強勢介入,招商引資便演變為政策大戰。為了吸引客商前來投資,地方政府紛紛推出各種政策,造出所謂的“優惠洼地”。然而這種“洼地效應”,往往是“效應”沒有見到,“洼地”卻成了地方財政的窟窿。

  轉變增長方式需要轉變政府職能,轉變政府職能必須依靠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這是深化各項改革的基礎和關鍵。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仲介組織分開,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消除政府對企業經營的直接干預;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優化政府組織結構,減少行政層級,理順職責分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強化行政問責制,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只有以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核心的各項改革有了突破,政府職能有了真正轉變,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才能破解決,經濟運行中的不健康、不穩定因素才會得到消除,落實科學發展觀才有了體制保障。

  (作者):奚旭初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王茜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