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有感於省委書記抗洪大堤出算術題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6月28日 14:57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超百年一遇的洪災牽動全國上下。對於黨政官員而言,應對洪災就是執政為民的實際行動。抗洪中如何儘量避免人員傷亡,儘量減少國家集體人民財産損失,把損失降到最大限度就顯得重於一切、先於一切、壓倒一切。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在抗洪關鍵時刻奔赴北江大堤與在場水利專家們一起解答一道“算術題”就是富有啟迪。

  北江大堤維繫著廣州和珠三角的安危。1915年那場特大洪災,上年紀的人們記憶猶新。正如廣東省長黃華華所説,江水一馬平川,廣州就曾一週之內死亡數十萬人。因此,按廣東省長黃華華的話,北江大堤只能死守,不能出現“萬一”,必須“一萬”確保。但是,怎麼死守?北江大堤怎麼面對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災?6月23日下午5時20分,張德江書記與黃華華省長一起與專家們在堤上解答“算術題”。“算術題”可以有數以十計乃至數百計,但答案只能有一個:特大洪峰到時,大堤不倒。人們看到,面對洶洶洪水,張德江推開地圖,列出道道題目,問出組組數據。當一個專家提出:“擬拆遷北側大堤外的民居,騰出空間加寬北堤,以抵禦水壓”時,張德江又“冒”出一道題:加寬北側江堤,耗資較大,需拆遷堤外大量民居,且整個江面未獲拓寬,如果換作“拓寬南側江面,只需拆遷江心洲南部的少量民居(挖土成江),是否也能給北堤減壓?是否更划算、更長遠?”無疑,張德江此解題是較合理的,當場獲得專家們的稱許。但張德江卻不是一錘定音,而是鄭重提醒:最終由科學説了算。(見《羊城晚報》2005年6月24日一版)

  儘管堅守北江這道難題、險題有待下回分解,有待科學驗證,但是,省委書記卻為人們抗洪災樹起一個榜樣,這就是:科學抗洪。

  抗洪救災,人們已屢見不鮮。但是,如何救災卻是見仁見智。多年來,在救災問題,人們聽到的多是“人在堤在”的“驚天喊聲”,讀到的多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感人篇章;見到的多是前仆後繼奮不顧身的人山人海加沙包堵江攔海場面。誠然,為著鼓勵士氣,堅持死守大壩大堤是無可厚非的。與貪生怕死望險而逃相比,“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永遠是值得弘揚的寶貴精神。但是,很多時候,洶洶洪水僅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守不了的。因此,抗洪救災,就得靠科學。張德江在大堤上與專家們絞盡腦汁算“算術題”,就是與專家們一起研究分流特大洪水對大堤的壓力。而只有成功分流,洪水才能減輕大堤的壓力,大堤才有可能保得住立得穩,人民生命財産才有可能獲得安全。因此,抗洪救災,關鍵的是科學救災。

  科學救災,就要尊重專家、科學工作者。張德江是帶著問題與平等身份和專家們在大堤上討論的,即使當他的意見比較合理,獲得專家們贊成時,他也不搞一錘定音,而是鄭重表示:由科學説了算。無疑,省委書記民主決策的作風感染著專家,形成群策群力集思廣益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下,科學決策有可能順利實施,科學決策的成果有可能得到明顯體現。反觀某些地方,每臨戰天鬥地抗災時,一些官員喜好“當場拍板”,不當專家意見一回事,往往以主觀臆測替代科學論證,結果,非但徒勞無功,往往會釀成嚴重後果。因此,科學救災,首先要醫治官員自以為是盲目決策主觀決策的弊病。

  近日,胡錦濤總書記與溫家寶總理分別就防汛抗洪救災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時幾乎都談到科學救災問題。胡錦濤總書記指出,“一定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精神,精心部署,科學配合,真正把各項防汛抗洪措施落到實處”。而溫家寶總理則要求“堅持依法防洪,科學防洪,軍民團結防洪的方針”。(見新華社2005年6月24日電)無論是講“科學調度”還是“科學防洪”,都突出“科學”。可見,科學抗災確實是整個抗洪救災的關鍵。

  省委書記在抗洪大堤與專家算“算術題”令人“眼前一亮”。(作者:亦菲)

  ■ 進入原帖 發表高見

  ■ 網評天下 更多精彩

責編:張會玲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