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從《國殤》悄然登上大陸説起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6月22日 16:23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一本書從今年5月起已悄悄地登上大陸的書店櫃臺,書名曰《國殤》。其引人注目之處也不言而喻:這是一本正面描寫中國國民黨抗日戰爭的圖文並茂的書,也是56年來發行的第一本全面反映國民黨抗日的書籍。(見《?望東方週刊》2005年6月16日)

  《國殤》在書店大行其道在於忠實歷史。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是不分黨派、不分界別、不分男女,萬眾一心抗擊侵略的。儘管當時國民黨內部在一段時間內存在著消極抗戰的情緒,更貫徹著“攘外先安內”令親痛仇快的錯誤方針,但是在一段時間內,其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國民黨不少將士還是英勇奮戰的。比如國人印象較深刻的有臺兒莊戰役、淞滬戰役等。忻口戰役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作戰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的一次戰役,將南下的日軍主力擋住了二十一天。這次戰役,也是抗戰初期國共兩黨領導的軍隊密切配合作戰最為成功的一次。由於國共雙方在這次戰役中誠意合作,取得了較好的戰果(見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年4月版《毛澤東在七大的報告和講話集》)。一本權威的中共黨史著作寫道:“正面戰場無論在戰略上還是在戰役上,都是抗擊日軍進攻的主要戰場。國民黨表現了一定的抗日積極性,國民黨曾先後進行了平津、淞滬、晉北、徐州以及保衛武漢等戰役,並取得臺兒莊戰役的勝利,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但是由於敵強我弱,再加上蔣介石集團實行片面抗戰路線和單純防禦的方針,正面戰場的戰局非常不利。臺兒莊戰役的重大勝利也未能改變整個戰爭的被動局面”(見胡繩主編《中國共産黨的七十年》第177頁,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因此,謳歌波瀾壯闊的全民抗戰,就不能忽略國民黨在特定時期所起的作用。5月7日公佈的中共中央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紀念活動的安排部署中,指出的“四著力宣傳”,第一點就要求“著力宣傳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顯然,中國人民抗戰也就包括當時的中國國民黨參與的抗戰。

  《國殤》與大陸讀者見面無疑是“氛圍適宜”。隨著兩岸政治形勢的發展,特別是隨著連戰主席率領中國國民黨訪問團大陸之行,中國共産黨與中國國民黨實現歷史性的握手,“相逢一笑泯恩仇”,這既是“中國共産黨與中國國民黨兩黨關係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兩岸關係中的一件大事”。胡總書記3月4日發表的關於兩岸關係四點意見及連宋大陸之行已揭開兩岸關係新的篇章。堅持“一個中國”、堅持“九二共識”(兩岸一中)、反對“台獨”、兩岸促和已成為主流民意,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在面臨日本右翼咄咄逼人染指我國領土,複雜的國際形勢下,加強與台島致力於反“台獨”政黨團體的溝通,加強兩岸人民的團結,是推進兩岸統一事業的重大措施。《國殤》脫穎而出,見證的是這種溝通的氛圍。

  《國殤》能名正言順出版,折射的是包容與寬容。在8年抗戰中,中國共産黨成了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不是吹出來的,而是歷史見證的,“沒有中國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是歷史事實。因此,在紀念抗戰勝利60週年,著力宣傳在“中國共産黨主張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全民族打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歷史功績,著力宣傳中國共産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是實事求是恰如其分的。但是,由此而抹殺或忽視其他政黨在抗戰中的努力則也是不客觀不全面的。可以説,《國殤》的出版,彰顯的是大陸領導人的包容寬容之情。

  這種包容、寬容已是比比皆見。比如,在視為發展兩岸關係重要文件的胡連會談《新聞公報》中,就首次採用了台島習慣使用的“體認”“願景”兩詞;在胡宋的《會談公報》中,中共與親民黨達成了“兩岸各自表明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即“九二共識(兩岸一中)”這個新概念。至於連戰主席在北大演講中大談胡適等大陸學術界向來較敏感人物,大陸“原汁原味”現場直播;至於臺商春節包機等經貿交流中的包容事實更為人所共知。其實,大陸的包容更見於胡總書記等領導人經常説的一句很有分量的話:只要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承認“九二共識”,不管是什麼人,什麼政黨,也不管他們過去説過什麼,做過什麼,我們都願意同他們談發展兩岸關係,促進和平統一的問題。(見《人民日報》2005年3月5日一版)

  發展政黨關係需講包容,促進兩岸溝通講包容,審視歷史同樣需講包容。《國殤》脫穎而出,彰顯的是大陸一份牽動人心的包容情懷。(作者:亦菲)

  ■ 進入原帖 發表高見

  ■ 網評天下 更多精彩

責編:張會玲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