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 官員來點“臨時”調研有必要 

央視國際 (2005年06月08日 16:06)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溫家寶總理6月4日至5日在河北農村考察,有一個動作既“特別”,又“似曾相識”。新華社記者報道:“天色已近傍晚,溫家寶又臨時停車,走進東上澤村一個農家小院,招呼村民們坐在一起”。坐在一起幹啥,不用特別點明,人人都知道是聊天座談。顯然,這個“臨時”是沒有預先安排的,是隨機選擇的,對某些人而言,也可以説是“突然襲擊”。

  那麼,總理這個“臨時”舉措聽到了什麼?在場的農民告訴總理,因為推進了稅費改革,對糧食生産進行直接補貼,加上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糧價提高了, 農民增收了。“把家裏的地種踏實後,我們村不少人又到外地搞建築,收入又增加了一塊”。顯然,“臨時”的舉措即使總理進一步驗證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三農政策的實效。同時,“臨時”舉措也使總理看到當前農村還存在著農民用水難、看病貴、小孩上學難、村容村貌差等“幾件難事”。就可以説是“臨時”舉措使總理對農村形勢有個客觀的了解。

  之所以説溫總理的“臨時”“似曾相識”,是因為溫總理在調研中經常見到。人們知道,即使在國外考察,溫總理也有“臨時”的舉措。比如,今年4月9日溫家寶總理訪問去年遭受印度洋海嘯襲擊的斯裏蘭卡就是一例。當天,他身穿便裝、頂著炎炎烈日、風度翩翩、溫文爾雅出現在斯國的帕納杜拉漁港。溫總理“特別要求改變行進路線,來到簇擁在斯國警戒線外的災民面前”。(見新華社2005年4月9日電)

  溫總理“特別要求”旨在接近斯國災民。按照國際慣例,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訪問,當地的保安戒備森嚴是可以理解的。但溫總理卻“特別要求”改變行進路線,其目的也是眾所週知:與當地災民實現零距離,以便了解當地災難的真實情況,把中國政府與中國人民的慰問、同情與關懷送到斯國災民心上。

  溫總理的“臨時”舉措目的也是“路人皆知”:現場直擊,直接聽取人民群眾的呼聲,掌握第一手材料。誠然,高級領導人下基層、出訪改變行進路線會遇到一些諸如安全保衛等方面的麻煩,卻往往會得到許多從習慣彙報中聽不到的真實材料,使自己耳聰目明,頭腦清醒。

  現在,媒體時有領導幹部下鄉調研遭遇講假話的尷尬。個中原因種種,“只講好話,不講差話”是重要一條。為著避免領導抓到缺點抓到不足,一些基層官員就處處設置“路障”,讓上級領導“耳聾眼蒙”。“臨時”舉措的好處就是能夠撥開這個“路障”,方便與群眾交談,直接聽取群眾的呼聲,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臨時”的好處又在於,能夠有效地教育和鞭策基層官員,講話辦事需腳踏實地。假若向上彙報的是一個處調,而上級“臨時”調查聽到的是另一種情況,那麼弄虛作假的尷尬就會即刻出現,幹部的作風飄浮問題也會原形畢露。由此可見,領導下基層調研,來點“臨時”對於教育基層端正作風,對於聽到真實情況不無裨益。(作者:亦菲)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劉英來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