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破冰之旅”改寫“定位之説”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01日 13:33)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率領的參訪團3月28日至4月1日的“破冰之旅”成了時下兩岸關係的熱點新聞,既牽動著兩岸人民的心肺,更撞擊著台島各政黨團體的神經。筆者看到,連日到,圍繞江丙坤大陸之行,台島各政黨聞風而動,紛紛登臺表演,做出了種種表態。令人玩味的是各政黨都離不開“定位”之説。

  比如,身兼臺“立法院”院長的國民黨副主席王金平接受媒體記者訪問時表示,願意從“立法院”角度派團赴大陸;台灣親民黨主席雖對江丙坤此行樂觀其成,但提醒“在野黨有局限性”。他表示組織“農業訪問團”訪大陸,重點突破兩岸農業交流。更引人注目的是民進黨主席蘇佔昌表示,不排除以民進黨身份往大陸訪問。而國民黨“立委”章孝嚴更表示,近日將赴大陸考察。(見《聯合早報》2005年3月31日)

  人們看到,台島政黨領導人的表態都表達了大陸之行之願望。然而,也道出了大陸之行“定位”之説。記得,親民黨對“定位”早有一説。媒載:親民黨立院黨團總召集人劉文雄在發佈宋楚瑜今年6月訪問大陸的消息後談到,若“扁宋會”之後,宋楚瑜以台灣“和平大使”身份代表出訪,可能在大陸更難通行,若以親民黨主席的身份還比較行得通。並“就兩岸交流特殊關係的身份進行定位。目前可能先定位為經貿交流,3、5年後再進行政治上的交流”。(見《中國台灣網》2005年2月23日消息)

  劉文雄總召的“定位”,就是為親民黨主席6月訪問大陸進行“定位”:以親民黨主席身份,首先進行兩岸經貿交流。而在江丙坤3月28日大陸之行後,台島各政黨又在做“定位”文章,可見,“定位”非同小可,並非等閒視之。

  平心而言,“定位”之説並無不妥。進行兩岸經貿交流符合兩岸經濟發展;進行兩岸政治交流,更符合中華民族的統一願望。正如胡錦濤主席在2005年3月4日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所言:“只要對台灣同胞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對促進兩岸交流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對保護臺海地區和平有利的事情,只要祖國和平統一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做,並且一定要做好”。(見新華社2005年3月4日電)臺各政黨黨以發展兩岸經貿的旗號訪問大陸,符合“四有利”原則,理所當然會受到歡迎;其他政界人士、工商界人士、宗教界人士等以同樣的出發點訪問大陸,為促進兩岸經濟、政治交流而努力,毫無疑義同樣會受到歡迎。春節前,為促成臺商春節包機,國民黨立委章孝嚴等人士不辭勞苦奔波兩岸,與兩岸航空界人士攜手促成臺商春節包機圓滿成功。從1月29日起至2月20日止,48個航班共運送臺胞1萬餘人次,成為促進兩岸交流的一件十分得人心在世界引起良好反響的大事。江丙坤率領國民黨參訪團在短短數天之內訪問大陸,並與中共中央臺辦達成12點共識,取得12項成果更是成為一件開啟兩黨對話先聲的轟動性事件。

  顯然,“定位”之説關鍵是“定格”之實。台灣人士訪問大陸也好,訪問香港澳門也好,與大陸洽談經貿發展也好,商談統一大事也好,不在於“定位”,而在於“定格”。這個“格”就是要“承認體現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承認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對“台獨”。顯然,這個“格”是不能變的。假若改變這個“格”,非但會遭到中國人民一致的抵制,也在世界上難以行得通。“定格”之説,也就是“原則之説”。統一中國這個基本原則是不可能改變的。《反分裂國家法》出臺後,誰搞“台獨”誰就是搞分裂,誰就是犯法。由此看到,是“定格”制約著“定位”。只有尊重一個中國的“定格”,兩岸各界人士、各黨派才能明確各自的“定位”;只有在“定格”的基礎上,才能為人民做出成績,為民族統一大業做出貢獻。

  人們常説有為才有位。一些台灣人士在促進兩岸交流方面立下汗馬功勞,贏得兩岸人民同聲擁戴,乃因心中有個“中國情”,腦中有個“中國結”。而不是像某些政客那樣,今天拋出“中國化”,明天動議鉅資去搞軍購;今天説發展兩岸關係,明天又去查辦那個到大陸投資的臺商。他們的作亂其實是在作著“台獨”的“定格”。因為骨子裏是“台獨”,其“定位”只能是絞盡腦汁去“中國化”。因此,非但沒作為,還會因逆歷史潮流而遭到中華民族的拋棄。(亦菲)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任今航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