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3?30熱評:破冰之旅 軍費增長 防滲工程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30日 16:32)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CCTV.com消息:網上新聞實在多,看看《天下》啥最熱?3月30日,CCTV.com網友登錄《網評天下》論壇就江丙坤參訪大陸、日本應客觀看待中國軍費增長、圓明園防滲工程等話題各抒己見。詳論請看──

  ■ 江丙坤參訪大陸:具重要歷史意義的“破冰之旅”

  由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率領的國民黨高層參訪團從台灣到了大陸訪問,正展開為期五天的“破冰之旅”,此行是自一九四九年以來國民黨首次以黨的名義組團參訪大陸,同時也是在兩岸關係持續緊張、大陸通過遏制“台獨”的《反分裂國家法》之後進行的,因而備受矚目,並引發對國共“第三次合作”的期許。 >> 熱帖細覽


  【黃山農夫】曆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我們歡迎愛國的台灣同胞向走親戚一樣到大陸探親訪友!

  【人云亦云】真正的“破冰”之人,是錦濤同志。錦濤同志領班執政以來,在對臺政策和實踐上有一系列創新,“春風終解千層雪”,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阿祥52】國家內部把不搞分裂的政黨都作為是團結的對像是正確的做法。

  【什麼網事】國民黨堅持不分裂國家的目的是統一中國,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但他現在的做法很有理念。這次訪華是歷史的突破!

  【老言不言老】“反分裂法”的出臺是此行的契機。

  【石必】以更加寬容的態度對待歷史問題。內戰已經停息50多年了,歷史上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也應該有一個了結了。無論是作為政黨或個人,都應該以民族大義為重。在民族繁榮昌盛的大義前,握手言和,共商大計,實為人心所向。

  ■ 外交部:日本應客觀看待中國軍費增長


  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2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答提問時説,日本應客觀看待中國軍費開支增長,不要毫無道理地把中國軍費增長同歐盟解除對華軍售禁令問題聯絡起來。 >> 熱帖細覽

  【焦點枉談】看來中日外交鬥爭很激烈。民間反對日本“入常”呼聲高漲,有助於遏制日本,加大談判籌碼。大家加油。

  【陳仁江】 我們為什麼這麼在意日本的態度?中國的軍費增不增長與日本有什麼關係?日本一直企圖擴張軍事力量,其狼子野心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中國應當對日本的態度強硬一些,比如軍費問題完全是中國的內政,豈容日本指手畫腳!

  【潤無聲】數據最能説明問題。2004年,日本軍費約為415億美元,中國軍費為256億美元。日本在人口和國土面積遠遠小于中國的情況下,軍費總額是中國的1.62倍。日本人只許自己放火,不許別人點燈,居心何在?

  【聾人6】首先説中國軍費開支不用別人來説什麼?(特別是日本)。中國軍費開支太少,從目前全球各國軍事發展的角度的來看,中國的軍費開支應是較少的,當然這是和經濟基礎有關。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強大的軍事同樣能促進經濟的突飛猛進,其實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中國應在原有基礎上增加軍費開支,但要注意的是小心軍費開支又被揣進了腐敗的腰包。

  ■ 圓明園防滲工程:一個“外恥內愚”的典型


  3月22日,“世界水日”,張正春走進圓明園。這位蘭州大學生命科學院專門從事生態學和中國古典園林研究的學者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到處是白花花的塑料,簡直慘不忍睹!”他事後向記者描述所見情景,痛心疾首。張正春看到的景象,已經持續了幾個月。到圓明園遺址公園參觀的遊客陸續見證了這項規模浩大的整治工程:幾乎所有的湖面都被排幹,湖底鋪上了防滲塑料膜。不解的遊客向施工人員打聽,聽到的解釋是:“這樣水就不往地下滲了,節約水啊。” 在張正春眼裏,這項防滲工程是圓明園的一場災難。 >>熱帖細覽

  【老言不言老】多虧現在還沒聽説有打算複製或再現阿房宮的,要不然還不知能使出多少愚點子呢?有幾個研究歷史兼顧生態環境的,國家説發展是硬道理,可是沒明白凡事一切錢前看啊,以後首都作為文化名城、政治中心、人居大都市以文化為背景的建設項目肯定還不少,提請建設單位、設計施工企業可得留神!

  【one76】什麼敗家子?不做工程怎麼撈錢啊?撈完了,國家環境壞了就移居國外了!多好啊!還美其言為的是先發展經濟!把鄧小平的思想和話都歪曲了!

  【微湖釣叟】什麼病都好治,就是愚蠢這個病不好治,前兩年在山東發生的水洗孔廟的一幕在這裡又重演了!在整飾文物的時候為什麼不經過專家的論證?這是誰的主意,他能負得起這個責任嗎?

  【陳仁江】什麼叫愚昧?“圓明園的防滲工程”就是一個經典詮釋。不按科學規律辦事,毀壞山林毀壞古民居毀壞文物的愚蠢事幾十年來屢屢發生,任你痛心疾首也好,任你有識之士奔走呼告也好,那些慣於長官意志行事的人非但不以為然,反而自鳴得意,把他們的愚蠢炫耀為“政績”。問題既然暴露了,國家有關部門豈能坐視不管?昔日八國聯軍破壞了圓明園,如今難道我們自己還要雪上加霜嗎?

  【潤無聲】且慢爭論,對這樣一項事關民族文化遺産存亡的工程事先肯定經過充分的論證,我們不能偏聽偏信,要聽聽多方面的意見。不是越原始越好,越原始就越環保,採取科學的防護措施有時也有必要的,關鍵是其論證的科學性和時效性以及工程的負面效應是否全面。是否利大於弊。當年的山峽工程也是如此,爭論不休,最終還是選擇了建壩移民,蓄水發電。

  (版主萊蒙湖整理)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任今航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