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成品油價上漲是一種能源警示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24日 13:33)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3月23日起,我國汽油出廠價格每噸提高300元,成品油零售價格全面上調,平均上漲幅度為0.25元。這是國家發改委自去年8月25日上調成品油市場價格之後,2005年度的首次調整(3月23日各大媒體報道)。

  油價又漲了!其實,油價上漲對於我們來説,早已不是什麼新聞。在這樣的新聞當中,人們更關注于油價究竟幾時會上漲、上漲幅度有多大,並且據此來判斷油價上漲對自己的生活可能帶來怎樣的影響。相對比而言,在全球能源緊缺的形勢下,燃油漲價早已深深地駐紮在人們的內心深處??漲價是一種必然,所不同的僅僅是漲價的時機與漲幅的大小。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人們就要如此被動地去接受燃油漲價的現實,因為,燃油漲價將會對每個人的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不管你是否是燃油的直接消費者,不管你是否擁有私家汽車。仍作為社會重要的不可再生能源的石油,在相當一些生領域中仍擔當著不可替代的角色,這就從客觀上決定了普通百姓不可能繞開燃油漲價的影響而超然事外。

  對於百姓來講,小到發夾、牙膏,大到汽車,甚至紙製品、藥品、紡織品、塑料玻璃製品,液化氣、汽油……無處不在的石油,已關係到他們正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對於宏觀經濟來説,油價能影響我國GDP達0.5%:油價上漲請使航空公司負擔加重,也會給汽車工業發展産生一定的抑製作用,受其影響的塑料加工、煤炭運輸等等很多相關行業都會受到影響。顯而宜見,油價的上漲對於這些産業的影響將直接轉嫁到每一位普通消費者的身上,從這個角度上講,燃油漲價關係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因而,我們必須以能源的視角來看待每一次燃油漲價。

  石油資源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每次石油漲價都不可能繞過能源緊缺這道門坎。從這個意義上講,每一次燃油漲價都應當作為能源形勢進一步緊張的警示,都應當引起我們對能源問題的高度關注,並進而反省我們在能源利用上可能存在的問題。

  國際、國內範圍內的能源緊缺已是不爭的事實,而就我國目前的能源利用形勢而言,依然有著諸多不盡如人意之處:能源無序開採、利用效率不高、浪費嚴重等等。而人們對於能源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這種危機:在大多數人的思想觀念當中,還沒有真正認識到能源危機的嚴重性。以汽車為例,在國內的相當一部分城市,低能耗的小排量汽車依然還在受著某種歧視:高稅負、不予上牌照等等,富人階層在購買汽車時還言必稱大排量,並且把大排量當成是一種豪華或者身份的象徵。這種認識的錯位,進一步加速了我國的能源消耗,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費,從而使得我國的能源形勢更加嚴峻。

  毫無疑問,石油等能源的漲價在一定程度上將衝抵我們經濟發展的成果,而能源緊缺也必將鉗制我國的經濟發展。一旦能源短缺的形勢出現,就可能給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這並非是危言聳聽。

  我注意到此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提高油價的充分理由是國際市場油價的上漲,以及給國內企業帶來的壓力。這是一種價格接軌的行為,我想,既然我們能夠在價格上與國際接軌,那麼我們也理應在更多的層面上與國際接軌。比如,積極創造研發替代能源、規範能源利用以推動節能低耗産業發展、進行能源儲備等等。

  令人欣慰的是,已經有專家學者提出了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觀念,並且這種觀念已經形成了社會共識,中央也表示將成立專門的能源部門來管理和充分利用能源。這讓我們看到了節能社會的希望所在,但是,我們不能止步于概念的提出。也許此次燃油漲價所帶來的警示正是一個新的契機:我們有必要以能源的視角,從更高遠的層面審視一下我國的能源利用??因為,這關係到我國的經濟的持續發展,也關係到每個普通人的直接利益。(作者:劉利軍)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劉雅虹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