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 只有縝密的管理邏輯值得信任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23日 17:23)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從此路過,留下買路財。這是一句“膾炙人口”江湖黑話。現在,這句古代打劫的綁匪最常説的“黑話”,現在用在吉林省長嶺縣海青鄉海青村的鄉鎮幹部身上,竟然讓人感覺如此適當和妥帖。

  據3月22日《東亞經貿新聞》報道,2004年4月,國家給吉林省長嶺縣海青鄉海青村20名貧困農民每人下撥5000元養牛專項扶貧款,可最後發到每人手裏時變成了50元,人們只得到了應得數的1%。鄉村幹部卻嚴厲地對大家説:“上面有人問到這筆錢,就説給了5000元。”

  5000元養牛專項扶貧款,可最後發到每人手裏時變成了50元,人們只得到了應得數的1%,這樣的截留想必也太狠了點,把“雁”幾乎給拔了個赤裸裸。錢從誰的路過,財又被誰給“劫”了呢? 50元錢的“堵嘴費”並沒有堵住知情者的嘴,於是10萬元扶貧款的去向,在這個省級貧困縣──長嶺縣出現了多種説法:一説被鄉村幹部吞掉了,二説被要扶貧款的能人吃掉了大部分回扣。

  截留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詞了,不單是扶貧款項,也不但是在吉林長嶺,在很多領域,在各個地區,我們以前都曾經讀過不少版本的“雁過拔毛”的故事。比如截留教育經費濫發獎金,比如水利工程層層截留農民徵地補償款項等等,筆者在網上搜索了一下,關於“截留 經費”的新聞竟然有70400條。毫不誇張地説,在某些基層政府,把國家專款當作“唐僧肉”而層層截留、雁過拔毛的做法甚至已經成為了一個“潛規則”。

  “我們不相信任何人,只相信管理邏輯。” 這是中國扶貧基金會秘書長何道峰先生曾經説過的一句話。顯然何先生的這句話是針對層層截留、雁過拔毛的“潛規則”而説的。現在,一個肥胖的值5000元的“雁”被拔的剩的連遮羞的50元都不到,顯然是因為在管理邏輯上出了問題,在管理制度上存在漏洞。因為管理邏輯和制度的漏洞,扶貧的專款已經淪為了層層都來撈一把的“公地”。

  在財務管理上,現在有一個流行的做法就是“票款分離”和“收支兩條線”。對於扶貧款的發放方式問題,筆者認為也需要“票款分離”的思維。具體到制度設計上,就是要體現出“不相信任何人”的人性和管理預設,可以考慮讓銀行等中間部門掌握“款”,而各級政府部門掌握“票”,使“票”、“款”分離,使“款”不經過“劫匪”的路,饒個彎子直接發放到老百姓手中,盡可能地剔除多餘動作與中間截流。

  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中説過,美國的民情之一就是對官員的不信任,因為他們最接近權力,也更有可能成為無賴;如果不用一項權力去監督制約他們,他們有可能把整個國家抱回家。同樣,如果沒有縝密的管理邏輯去進行監督和制約,那麼那些鄉鎮村幹部,就會成為“無賴”,成為要“買路錢”的“劫匪”,“扶貧專款”這塊肥肉在“劫匪”面前的命運只能是,要麼可能被鄉村幹部吞掉,要麼被要扶貧款的“能人”吃掉大部分回扣。

  總之,要根除層層截留、雁過拔毛的“潛規則”,不能冀望于領導幹部的“善”。任何人都信不過。只有制度使人良善,只有好的管理邏輯值得信任。而這次吉林省長嶺縣海青鄉海青村5000元養牛專項扶貧款,最後發到每人手裏時變成50元的“拔毛”的事例,就恰恰暴露出我們在這方面的制度漏洞和管理邏輯的混亂。這種制度漏洞和管理邏輯的混亂應該引起有關部門的警惕了。畢竟,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作者:石敬濤)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張會玲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