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 別老拿礦難賠償標準高低説事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21日 13:26)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截至20日19時,山西省朔州細水煤礦救護隊員又從井下發現一名遇難礦工,朔州礦難遇難人數已上升至60人,還有9人下落不明。同時,隨著遇難礦工家屬從浙江、湖北等地陸續來到事故發生地朔州市平魯區,礦難善後工作已全面展開,據善後工作小組透露,按照山西省去年底開始執行的賠償標準,此次每位遇難礦工家屬所獲賠償將不低於20萬元人民幣。(《北京青年報》3月21日報道)

  每當礦難發生,就會有關於通過提高礦難賠償來遏制礦難發生的言論,稱提高礦難的賠償是以市場為導向使煤礦生産企業提高安全成本,用“無形的手”來掌控企業,現在煤礦安全欠賬就達500多億元,更何屑説什麼增加安全成本的投入?當然亦有反對用提高礦難賠償成本的説法,説那樣容易導致煤炭生産成本的提高,同時還可能會導致煤礦生産企業更家變本加厲地提高勞動強度,最終將會釀成更大的惡果。

  筆者倒是以為,兩者其實都已經走進了一個怪圈,是一種缺乏新意的老套解決方法。雖説煤礦安全事故多發,可還是有很多的人願意到那裏去承受苦難,隨時都有可能會遭遇生命危險的行業,除了各大專家説明的一些礦難多發的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貧窮導致了他們忘我的去奔赴井下,貧富差距的拉大必然使得一部分人走進井下去從事高危的工作。

  在電影《盲井》中描述了一個發生在礦區的故事,兩個生活在礦區的閒人靠害人賺錢,他們先是將打工者誘騙到礦區,然後將打工者害死在礦井下,並製造事故假象,再作為死者家屬向礦主索要賠償,他們一次次得手,金錢似乎已經讓兩人的喪盡了天良……但在一個小男孩成為他們的目標之後,其中一個謀殺者的感情發生了變化,在施害與保護之間他難以取捨,最後相互殘殺在深深的礦井下。

  影視的藝術性即使讓我們悲痛落淚,故事也僅僅是一個故事而已。然而,就在前不久,一位採訪銅川礦難的記者在一篇文章中寫到原來現實中也卻有真實的這樣的事情發生,其中的悲涼更讓人難以想象。那些害死礦工索取錢財的人實際上也是將自己的錢財送回家供養自己的孩子讀書上學接受教育,為了養活家小;而礦主們通過不斷的壓低工人的工資,其實也是把自己的錢財拿回家養活生病的老人,供養放學還要去放羊的孩子上學。

  那些淒涼的現實和背景讓你不得不為煤炭這個特殊的行業捏了一大把的汗,礦難一茬茬的發生,一茬茬的總結,到底該如何遏止礦難豈能只是討論是否提高礦難賠償的標準而不考慮其他,一再的迴旋於安全成本的提高與否和礦難賠償標準的提高勢必會削弱對其他相關的更為嚴重的社會現實問題的關注,因此,我們有必要檢討一下我們關注如何來遏制礦難發生解決方式的方面,尋找更多的新的途徑來遏制礦難的發生。(作者:耿紅仁)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劉英來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