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3?9熱評:財政稅收 貧富差距 反分裂法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09日 16:08)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評]人大記者招待會: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答問

  9日下午15時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一樓新聞發佈廳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財政部部長金人慶、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謝旭人,就財政稅收工作答記者問。詳情點閱>>>

  【説句心裏話2】請問稅務總局局長,個稅起徵點是否真要往上提了,現議得如何?

  【焦點枉談】穩健財政政策的內涵和目標,我看可以概括為四句話:控制赤字、調整結構、推進改革、增收節支。“穩健”的財政政策將發揮“積極”的作用。隨著財政政策由“積極”向“穩健”的轉變,財政在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中的職能作用將發揮得更為積極。

  【智慧的魚】數字是最能説明問題的:去年稅收大幅度增長,一是有經濟發展紮實的基礎,再加上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以及稅務系統加強管理,促使了稅收收入的增長。稅收收入增長幅度25.7%,與公佈的GDP增長9.5%相比,超過比較多,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統計口徑上的差距,稅收收入增長25.7%,那是照現價計算的,GDP增長9.5%,是按可比價計算的,沒有包括價格因素。

  【焦點枉談】財政工作如何“以人為本”,有利於建設和諧社會? 我認為,與我們老百姓“民生”最密切相關的就是就業、再就業和社會保障等問題。政府的預算安排對此應當給予充分保證。除了繼續落實各項促進就業再就業的財稅優惠政策之外,還應加大對再就業的資金投入,充分考慮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城鄉醫療救助等等問題。

  從今年中央財政預算計劃看,對這些問題基本都做了安排,關鍵就看落實了。

  政府財政資金向社會發展薄弱環節傾斜,好!

  ◎《反分裂國家法》反映共同願望

   8日,《反分裂國家法(草案)》提請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這部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重要法律的制定,合乎民心、順乎民意,反映了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和堅定意志。詳情點閱>>>


  【rongjiansen】支持《反分裂國家法》!《反分裂國家法》是一部促進兩岸關係發展、促進和平統一的法律;是一部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勢力分裂國家、維護臺海地區和平穩定的法律;是一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符合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法律。我們要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台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

  【陳仁江】盼望早一點看到兩岸統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就是一部反分裂求統一的歷史,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康熙大帝……中國哪朝哪代能容忍分裂?

  【阿祥52】反分裂法順應了民意,對保護國家安定有長遠的意義。我看可以從廣度上拓寬反分裂法,明確規定任何地方都不能搞分裂的莊嚴主題。

  【老漁】分裂行為無論如何也沒道理,立法制止勢在必行。

  【wys0121】通過立法來反對國家分裂,是再好不過的辦法了。

  ◎熱議貧富差距 代表委員開出六大處方

  “分配不公,貧富差距過大”是今年“兩會”百姓關注的熱點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貧富差距問題也名列去年“兩會”熱點之中。如何診治“貧富差距過大”這個老大難問題,代表委員們開出了六大“處方”。詳情點閱>>>


  【愛之落】除了消除教育歧視,還應消除選擇歧視、保障歧視、發展歧視。當然,前者是有利於後者的,但還不夠。

  【wys0121】免除貧困學生的學費實際上就是意味著將有更多的人材來建設我們的國家!

  【釋真祥9】是個好主意,支持!企業做大了就應該為社會多做些福利事業,同政府攜手共擔社會責任是一個有良知成功商人起碼應遵循的規則! 另:何為中産階級? 以什麼標準界定?中産階層從事什麼職業?中産階級年收入多少?中産階層大多是那個年齡段? 中國這麼大,南北差異也大,人的思維和認知事情的標準也不會相同,中産階層以那個城市為準呀?

  提高起稅徵收點勢在必行,中國地域廣大,資源人口絕對不均衡,稅收方案必須要因省、因地區、因城市而定。

  【盧兆平】國家各級政府領導人應主動提出工資改革的方案:拿老百姓的平均工資,是提高政府執政能力,提高政府公務人員辦事活力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國現在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不公”,各級政府領導人的工資太高,這是封建社會的“官本位”思想的延續,應打破這種“官本位”。普通公務員的工資雖不高,但比下崗的工人要高出多倍。

  【老言不言老】開處方不錯,但有味藥入得不對。目前談“中産階級”是個奢侈的話題,對下崗職工和貧困地區的農民來説,“中産階級”也是遙不可及的金字塔尖啊!把中産者行列的人群感到驚慌看得那麼嚴重,擔心他們感到心灰意冷,是不恰當的。這個群體不好屆定,人也未必多。

  ◎教育公平,中國的步子還應該邁得更大一些

  亞洲開發銀行駐北京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湯敏博士對中國政府工作報告的看法要冷靜許多。他説,中國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步子還可以邁得更大一些,全世界已經有170多個國家都做到了提供免費義務教育。而已步入中等收入國家的中國在全面實行免費義務教育方面還應該是大有可為的。詳情點閱>>>


  【焦點枉談】如果吃皇糧花公款的“公僕”們能夠節儉一些,孩子們免費義務教育的錢就有著落了。

  【潤無聲】從長計議教育應兩條腿走路:免費教育體現政府辦教育,既有積極的政治和現實上的意義,也使廣大人民群眾從中得到了益處。但從長遠目標看,不能都搞免費教育,這不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應該兩條腿走路,積極穩妥地推行教育産業化的改革,條件成熟的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應率先走上産業化、市場化的路子。政府的職能只是依法進行規範和管理,不能再搞大包大攬。而對於法定義務教育這一塊,要由國家財政列入預算,逐步形成國家投入一塊、地方投入一塊、教育行業自籌一塊共同辦教育的機制。

  【石必】教育是國家行為!世界上有很多落後的國家和民族,由於政府重視教育,在很短時間就強大起來了。這説明,那些國家的政治家,是有遠見的優秀人物。而我們國家,建國以後,教育經過一步步的發展,好不容易走上了正常發展的道路,然而,一場文化大革命,把已經發展起來的教育又打了個七零八落,使我們國家重新出現了一大批文盲和半文盲,嚴重地制約和阻礙了我們的發展速度,直到現在,仍不能恢復正常。對比之下,就能看出重視教育和不重視教育的不同結果。

  教育是使國家和民族振興的最基礎的戰略工程,必須切切實實地抓好。

   (版主陶然整理)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

責編:張會玲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