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 1:26,如此官民比堪憂!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08日 11:06)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現在平均每26位平民就要養活一名官員!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任玉嶺在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提出了這個數字,呼籲應該再次精簡官員。任玉嶺委員認為,官位多不僅造成機構臃腫,還造成許多該放的權放不下,該管的事卻無人管;而且官員多了要消費,據報道僅機關的車費、招待費和出國培訓考察費,全國已分別達到了3000億元、2000億元、2500億元,其中主要被各級領導幹部消費了;加上陞官快,陞官易的導向也給社會帶來較大影響,跑官、買官、賣官的現象不時地發生,帶來了腐敗。(《齊魯晚報》)

  真乃不聞不知道,一聽嚇一跳。官民比1:26,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數字!全國平均每26個人就要養活一個官人,難怪冗員已成了百姓的心頭之痛。20多年來,我們國家相繼進行了幾次精兵簡政,進行了機構改革,可從目前的情況看,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從以下數字中,人們或許能從中窺出什麼。1979年我國在編幹部僅為279萬人,1997年則達到了800萬人,權威人士估計,我國僅縣和縣以下由農民養活的黨政幹部目前已高達1316.2萬人;當今吃皇糧財政飯的人數已高達4572萬人;另外,還有500萬人仰賴於政府給予的權力實行自收自支。我國的官民比已高達1:26,比西漢時高出了306倍,比清末高出了35倍,即便與改革開放初期的1:67和10年前的1:40相比,“吃皇糧”的人數也有了較大幅度的攀升。如此高的官民比,怎能不成群眾的重負!

  誠然,我國的人口在明顯變化,如今的人口已與過去的人口不可同日而語,人口在急劇地增加,目前已達到了13億之多,人口多了,相應地管理部門也就增多,況且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過去一些聞所未聞的單位和部門也相繼出現,如信息産業、招商引資部門,但再多也不至於到了1:26如此高的官民比。早在延安時期,著名民主人士李鼎銘先生就曾向毛澤東同志提出過“精兵簡政”的建議,後來黨中央採納了李鼎銘先生的建議,實行了“精兵簡政”,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現實條件下,我們仍要進行這種“精兵簡政”。

  官員多了絕不是什麼好事情,為什麼這幾年人民群眾對官場作風頗有微詞,“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成了一些官場的“頑疾”?究其原因,就在於人多了會推諉扯皮,本來是分內的事情,可硬要推給別人幹,如此互踢“皮球”,真可謂是“雞多不下蛋,人多瞎胡亂”,看看一些人的官場作風,怎能不令百姓心寒?官場中人拿著國家的俸祿,就應該給人們做些事情,做到恪盡職守,可當下的很多官場中人不是比著怎樣幹好工作,怎樣學習,而是比福利,比工資待遇,心理一旦不平衡,便拿著工作當兒戲,如此的精神狀態,又怎能做到勤政為民?

  官員的盲目膨脹,導致官場上的種種怪現象,沒有良好的官場制度設計,沒有法律和輿論監督的制約,很隨意地增加官場職位,導致了一些跑官要官、買官、賣官現象的發生,看看一些當前的官場市場,可謂是“空前繁榮,可以説,買官賣官已成了公開的秘密,很多人把官場的人事大權當成了權力尋租的手段,開闢出了種種權力尋租的空間,有的甚至到了明碼標價的地步,如此的官場“亂象”,又怎能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戴?

  此外,一旦身為官場中人,就要進行消費,而這些人的種種消費行為大多由國家“買單”,公車消費、招待費、加上出國考察的培訓費,累計高達7500多億元,這可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一方面,我們的財政捉襟見肘,另一方面,官人的數量在大量地增加,如此,百姓難承其重!

  當前我們天天在喊要減輕群眾負擔,要切實減輕群眾負擔,在下以為沒有什麼靈丹妙藥,首先應該從裁減冗員做起。全國的冗員裁減四分之一,那將該會是怎樣一種情形,這賬不能不算。官民比由改革開放初期的1:67到10年前的1:40,再到目前的1:26,如此急速攀升的官民比,將會有一天把國家財政拖垮,導致民怨四起,但願這是杞人憂天。裁減冗員刻不容緩!(作者:李紅軍)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張會玲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