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 為“三農之屋”未雨綢繆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07日 09:53)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專題:2005年兩會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2004年3月,溫家寶在總理任期滿一年的時候,引用了漢代政論家王充《論衡》中的一句話,對經濟界和農業界的政協委員們誠懇地表示。這位中央政府首腦,一直以此自警。

  “三農問題”一直是中央領導耿耿於懷、放心不心的事關改革、穩定和發展的重大問題。在過去的一年裏,採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促進糧食增産和農民增收。主要措施是:減免農業稅,取消除煙葉以外的農業特産稅,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對部分地區農民實行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對重點糧食品種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大幅度增加對農業、農村特別是糧食主産區的建設投入。全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共2626億元,增長22.5%。同時,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這些政策措施力度之大,農民得到實惠之多,是多年來少有的,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

  筆者祖輩為農,深深地體會到過去農村的貧困和城鄉差異給我帶來的痛楚。高中臨畢業那會,從村支書打拼進縣級機關的父親嚴厲的目光一次次地逼著我讀書考大學,否則就要面對回鄉修地球的厄運。可如今退休的老父卻説,要是在農村踏踏實實做個專業戶,不至於混了一輩子在城裏連套像樣的房子也買不起。中央一次次一號文件使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在全面實現的小康的路上越走越有勁頭。

  農時不可誤,須未雨綢繆。在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多處提及“三農”,強調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仍然是2005年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村稅費改革是農村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全部免徵農業稅,取消農民各種負擔,徹底改變兩千多年來農民繳納“皇糧國稅”的歷史,實現這一目標只是農村稅費改革邁出的第一步,鞏固成果還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走更長的路。

  總理提出今年的五項措施,請看哪一項不是實實在在,可望可及,體現農業的科學發展和綜合生産能力的提高?1、在全國大範圍、大幅度減免農業稅。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免徵農業稅。2、全部免徵牧業稅。3、因減免農(牧)業稅而減少的財政收入,主要由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轉移支付予以補助。中央財政為此新增支出140億元,用於這方面的支出總額將達到664億元。4、中央安排150億元,增加對産糧大縣和財政困難縣鄉的轉移支付。5推進相關改革。重點放在搞好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體制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等各項改革上。

  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中央應對“三農”問題的大政方針已定,農民兄弟這會又吃了一顆“定心丸”,可以甩開膀子大幹了。(作者:潤無聲)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劉英來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