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 有感於周恩來的“做官觀”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08日 16:33)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小時候大人經常對我們講,千里做官,為了吃穿。在老百姓們樸素的感情世界裏,當官和他們的耕耘種地一樣,都是為了養家糊口的需要。要説當官這事兒,並非鄉下老農們想象的那樣簡單。歷朝歷代的為官標準不一,各式各樣的人的為官目的也就不同。

  按説,我們共産黨人的當官目的是大家心知肚明的,就是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身體力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尤其是領導幹部要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為廣大群眾多辦實事、好事,不斷實現好、維護好廣大人民的利益。問題在於,由於一些腐敗分子的做官動機不純,用黨和人民賦予他們的權力,搞了不少有損於黨的形象、有損於人民的利益的勾當,使人們常常對他們的做官觀産生疑問。

  一個人,尤其是進入領導階層的人,應該樹立什麼樣的做官觀呢?夜讀之時,看到周恩來與黃炎培的一段談話,對於我們就頗有啟發:著名的民主人士黃炎培先生,抱定一生不做官的宗旨,解放前曾多次拒絕了舊政府的高官厚祿。建國時期,百業待興,亟待各界德才兼備的知名之士組建新的政府。有鋻於此,周恩來親自到黃炎培家中去看望,敦請他擔任政府公職。黃老抱定初衷説:“1946年我才68歲,已覺得年紀老了,如今72歲了,還能做官嗎?”周恩來充滿敬意地對這位比自己大20歲的老人説:“這不同於舊社會的官,現在是人民的政府,不是做官,是做事,是為人民服務。”一句話説得黃老動搖了幾十年的人生宗旨,答應“出山”擔任公職。

  周恩來的這句話説得多好啊!一句話把共産黨的“官”與幾千年來傳統觀念上的官的界限劃得清清楚楚,點明了其本質的區別。正由於抱著這樣的為官宗旨,周恩來畢生革命,畢生當人民的公僕,執政前如此,執政的依然如此;患難時如此,安樂時依然如此。俯首甘為孺子牛,為人民盡瘁一生。他公忠謀國,沒有把人民交付的權力作為私産,而是把自己作為公眾的財産,在生前“持薦軒轅多少血,詞華和夢同捐”;在死後連一方墓碑都沒有留下。他是最簡樸無能為力華的人民公僕,又是芳澤滿人間的偉大公僕。

  “不是做官,是做事,是為人民服務”,周恩來同志終生為之努力的這則“做官觀”應該成為我們各級黨的領導幹部的座右銘。做事,重要的一點是要遠離浮躁,腳踏實地,是誠實做人在行為上的要求和體現。踏實做事,有利於倡導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做事,既是一種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也是一種嚴謹科學的工作方法。誠實做人是立身處世的基礎,踏實做事則是造福於民的關鍵。作為一名領導幹部,誠實做是事關個人品德修養的問題,而踏實做事則事關領導幹部能否正確履行自己的職責,做有益於人民有益於社會的事情的關鍵所在。踏實做事,就是要求領導幹部做到利為民所謀,真心誠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德莫高於愛民,行莫高於利民”。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為民造福、為民解難,這是共産黨人的天職,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體現。以這樣的態度和方法,我們就能在解放思想中實事求是,在與時俱進中開拓創新,在工作實踐中發現規律,在穩中求進中加快發展。

  做官就是做事,就是為人民服務。這一最基本也最淺顯的道理,應該為所有的“做官者”所懂得,所傚法。在周恩來總理誕辰106週年之前,我們重提周恩來的“做官觀”,既是對周總理的紀念,也是對所有人民公僕的一個警示。應該像周恩來總理那樣做人做事,不要常感到自己是個做官的。那樣,就不是個好官。(作者:陳旭)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劉英來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