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中國利用綜合科技手段保護世界遺産

央視國際 (2004年06月26日 20:22)

  新華社蘭州6月26日電(記者王艷明)由於研究與保護並重,並不斷將新技術和新成果引入保護實踐,敦煌莫高窟已經成為中國在石窟保護領域。利用綜合科技手段保護世界遺産的典範。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説,科學和技術是做好文化遺産保護的基礎,也是最大限度延長文化遺産壽命的必要條件。針對莫高窟具有豐富信息和珍貴价值的獨特性以及石窟和環境構成的複雜特點,作為莫高窟的直接保護單位,敦煌研究院始終堅持了科技與人文並重的保護措施。早在1944年,莫高窟就設立了敦煌藝術研究所。作為第一代保護者,常書鴻等來到敦煌後不久,就開創保護與研究並重的綜合保護傳統,他們一邊對石窟進行保護,一邊開始了對石窟藝術與敦煌文獻的綜合研究。在幾代敦煌保護者的努力下,無論在基礎研究還是保護成效上,敦煌研究院都走在了中國古遺址保護的前列。通過對石窟內容和敦煌文獻的系統調查、整理、考證和解讀,人們對莫高窟的歷史、地理、文化、藝術、科技、社會等多元價值有了全方位了解。

  與此同時,依靠自身力量和國內外合作,敦煌研究院不斷利用綜合科技對敦煌遺産實施保護。目前他們在窟區與窟內環境監測、沙礫岩風化機理研究、風沙危害防治、壁畫材質分析、壁畫病害機理研究、壁畫修復材料和石窟裂隙灌漿材料篩選、土遺址保護等領域,已經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和保護成就。

  樊錦詩説,由於研究與保護並重,經過幾十年的科研探索和保護實踐,敦煌莫高窟的保護工作已經從原來的搶救性保護過渡到了科學保護階段,目前正在化被動為主動,在大量科學研究和保護實踐的基礎上,向全面、規範的預防性保護轉化。

  已有1600年曆史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連續營造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的石窟長廊和佛教藝術殿堂。在不斷的自然侵蝕和人為影響下,敦煌遺産出現了衰老跡象。為了治理壁畫、塑像和岩體上出現的病害,敦煌研究院不斷地將新技術引入敦煌遺産保護。近年來,在石窟岩體加固和化學固沙中,引入了高模數硅酸鉀加固材料;在壁畫修復中,使用了聚醋酸乙烯;在文物信息儲存與再現中,採用了最先進的數碼拍攝技術與虛擬漫遊製作。這些先進技術和材料的引入,使敦煌莫高窟及其環境得到了很好的保護,煥發了古老石窟的昔日光彩。敦煌莫高窟正式對外開放始於1979年,由於影響巨大,20多年來,先後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400萬人次的遊客參觀過莫高窟。目前,每年的遊客參觀數已突破30萬人次,預計未來5至10年內,到敦煌莫高窟旅遊的人數還會迅速增加,每年將達到50萬人次。遊客的增多,使莫高窟的保護壓力在逐年加大,為了合理利用莫高窟文物資源,實現保護與弘揚的共同發展,敦煌研究院對日益增多的遊客開始干預,先是對前來參觀的遊客實行了窟內分流,隨後啟動了遊客參觀預約制,並開展了“洞窟遊客承載量”綜合項目研究和“虛擬敦煌”建設。

  樊錦詩説,這些綜合措施和研究項目的啟動,已經顯示出了不錯的保護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因人為因素過多影響而對莫高窟保護帶來的壓力,從而為敦煌遺産建立一個科學、完整的綜合保護體系打下了基礎。

責編:張麗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