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央視網評] 五一節 想起了《國際歌》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02日 13:55)

  又到“五一”節,許多朋友見面最關心的還是長假怎樣才能過得開心。此時此刻,筆者才由衷感覺到這個節日帶給我們最直接的好處是:作為一名勞動者,我們擁有著法定的休息權利。聯想到不久前的一個靜謐的夜晚,當我在校園裏散步時,聽到遠處傳來高亢激昂的《國際歌》時,忽然意識到《國際歌》不就是為“五一”節而譜寫的壯麗的樂章嗎?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可不是嘛,《國際歌》和“五一”節原本就有著割不斷的“血緣”關係,只不過隨著歲月的流逝,越來越多的人記住了“五一”節這個“殼”,卻不幸遺忘掉了《國際歌》這個“核”,而後者正是“五一”節的合理內核呀。

  時下,與其説一些人之所以惦記著“五一”節,不如説他們是在期待著一個難得的長假。休息是勞動者的權利。然而,很多人卻不能以一名普通勞動者的身份緬懷工人階級的光輝歷史,更不要説掂量自己對社會的進步貢獻了什麼。權利和義務的對等天經地義,當我們享受法定長假的同時,我們不能忘記,“五一”節之後,自己必須承擔的對等義務。我覺得,不該忘記《國際歌》,就是其中的一項義務。

  有人會説,《國際歌》,現在有誰會唱啊?即便唱,不改成搖滾,也提不起唱這首歌的勁呀。言外之意,《國際歌》已經落伍了。可是,假如沒有《國際歌》,就不會有當年芝加哥工人為爭取八小時工作權利的大罷工,很可能也就沒有今天的“五一”節,更無從享受長假了。因而,列寧稱讚《國際歌》為“非人工所能建造的紀念碑”,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國際歌》雖産生於特定的時代,然而,它作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其歷史價值卻是永恒的。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勞動者,我們又該如何傳承這首屬於全社會勞動者共同擁有的《國際歌》呢?

  市場社會,人們更看重金錢的使用價值,追求的是更高的生活質量。這一切,雖無可厚非,似乎和《國際歌》也很遙遠。其實不然。有形的物質財富在市場社會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是,作為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勞動者依然是維繫市場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在創造著引導人類社會進步的巨大精神財富。這其中就包括如何弘揚《國際歌》。

  其實,只要看看眼下不少設置的這個節、那個節,毫無例外都圍繞著“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主題思想。可見,凡是節日,無論其歷史是否悠久,也不管是國産的還是舶來的,離開一定的文化內涵都難以長期生存,而“經濟唱戲”不過是商家的追求。在令人眼花繚亂的眾多節日裏面,“五一”節的“綜合實力”又體現在哪呢?

  在眾多引進的“洋”節日當中,“五一”節的知名度無疑名列前茅。然而,“五一”節的知名度,更多的是靠創收來維繫,而其蘊涵的文化精神,早已微乎其微。譬如説,媒體談論“五一”關心的只是黃金周能否帶來的滾滾財源。所以,人們談論“五一”,只能是站在營利的角度考慮問題,而不是繼承併發揚光大其文化精神,包括唱一唱《國際歌》這首專為“五一”節譜寫的歌曲。

  “五一”黃金周確實能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經濟是什麼?很多人會説,經濟就是財富就是金錢的代稱唄。經濟學家卻説,經濟是一種信仰、一種文化、一種精神。勞動者在用雙手、用智慧為人類社會積累財富的同時,又何嘗不是在創造著信仰、創造著文化、創造著精神呢? 

  我真擔心,倘若國家取消“五一”這個法定的長假規定,那時人們還會不會慶祝“五一”,慶祝“五一”的時候還會不會想起《國際歌》。一個逐漸遠離文化歷史淵源的節日,還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嗎?

  今天,我們仍然要高“唱”《國際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我國億萬勞動者與時俱進的“國際歌”。換言之,實踐“三個代表”,其實就是歌唱新時代的《國際歌》。

  “五一”節和《國際歌》唇齒相依,“五一”節離開了《國際歌》精神,不提倡勞動者的集體奉獻精神,不注入時代的色彩,全世界勞動者共有的《國際歌》還能“唱”得下去嗎?

  “唱”好新時代的《國際歌》,比單純盯住“五一”節蘊涵的經濟利益更為緊要。(網友:劉海明)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任今航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